1樓:匿名使用者
我以「善用專業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暑假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社會實踐收穫不少。以下是我的實踐總結: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
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在做業務的工作期間,與別人談話的時候變多了。與同事之間的溝通,感覺到了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
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一個多月的實踐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所學的知識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工作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著實讓我非常的難過,在學校裡總覺得自己學的還可以,一但接觸到實際,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多麼的少。
離實際還有相當的距離。
二.在實踐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經歷了種種以後,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
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
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暑期工時,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
幾次的嘗試就是為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工作的領班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
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是關鍵,如某個名人所說:「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應用,想事情、辦事情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認識客觀事物要實現兩次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認識事物的地一次飛躍,而從理性回到實踐是認識事物的第二次飛躍。所以實踐是檢驗的真理的唯一標準。
清明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樓:
上已節在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鄭國之俗,三月上已,於溱洧雨水之上,執簡招魂,祓除不祥。(《風俗通》)"到了魏晉以後,就統一在三月三日過上已節了:
"三月三日為上已,此是魏晉以後相沿,漢猶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雜俎》)" 但仍有"於溱洧雨水之上,執簡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續,就是"曲水流觴",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說寒食節,稍晚於上已節幾日,據說是起源於晉文公重耳燒死介之推的故事,這天是三月五日。後人為紀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時長達一個月)。又說晉文公取介之推死時抱住的那棵樹的木頭製成木履,穿在腳上,時時想念,這就是古人尊稱對方為"足下"的由來。
寒食節的第三天才是清明節,唐朝禁火甚嚴,官府還派人到民間檢查,用羽毛插入爐中,如若變焦,以死罪論。因此老百姓在幾天前就得先備下糕、粿之類。要到清明節晚上,才由宮中傳出火炬:
"內宮初賜清明火(唐 韋莊)",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來新火起新煙(唐 杜甫)"。
現在說清明節。現在人多不過上已節和寒食節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為三大鬼節,那麼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各地大致一樣,說說我老家仙遊的風俗。
在家裡要在祖宗遺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墳地,除草添土,擺上供品,右側的"后土"也要擺供品,然後點香燭、燒紙錢、放鞭炮:"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宋 高菊卿)"接著就按輩份高低依次在墳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儀式基本結束。
接下來就是大家圍著吃供品,說這是祖先賜予的,如這時有路人經過,可以邀其同享或給他點吃的。在供品裡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興化語是諧音的(福州方言稱花生,興化方言稱地生,閩南方言稱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興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場的,就要帶幾個給他。興化人除清明節掃墓,冬至也掃墓,一年兩祭。
"清明前,冬至後",意思是說清明日掃墓,也可以稍前幾天,冬至日掃墓,也可以稍後幾天。
清明還吃"清明粿",是用野地裡的一種草(俗稱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來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綠色的。這種草只在清明時長的很旺,平時卻少見。據說是清涼解毒,還真是"綠色食品"。
我只買過,吃過,不知怎麼做法。有會做的朋友嗎,補充一下。
清明節還有插柳的習俗,說柳可辟邪卻鬼,"術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後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也許是愛佛教的影響,觀音菩薩就是用柳枝沾水濟度眾生。還有一種說法:
"清明不帶柳,死在黃巢手。"據說黃巢起義,以清明為期,以帶柳為號。
此外,還有放風箏、盪鞦韆等活動,唐玄宗李隆基就稱盪鞦韆為"半仙之戲",南方人更把清明節當作踏青郊遊的活動日。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則多藉此踏青郊遊。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
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
3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有利契機。為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英烈精神、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成長成才,首羨鎮依託「成立一個宣講團、做一朵小白花、看一本革命先烈的書籍、開一次清明主題的班會、朗誦一首清明主題的詩、參加一次掃墓活動」的「六個一」載體開展清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成立一個宣講團。首羨鎮關工委組織10位離退休老幹部成立了首羨鎮清明愛國主義宣講團。清明節期間,宣講團成員深入到全鎮各中小學宣講先烈光輝業績。
做一朵小白花。該鎮中心幼兒園、和集幼兒園等學校將製作小白花的活動納入到課程教學計劃,要求老師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材料教會孩子親手做出一朵小白花,並讓孩子們手執小白花向先烈們遙寄哀思,使娃娃們從小「知清明」。
看一本革命先烈的書籍。該鎮逸夫中學、和集中學等學校引導每一位學生看一本革命先烈的書籍、寫一篇讀後感,並舉行清明主題徵文比賽,使學生深入瞭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蹟,傳承先烈的精神品格,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開一次清明主題的班會。該鎮中心小學、和集小學等學校廣泛組織少先隊員積極蒐集革命英烈事蹟,整理革命英烈故事,並以英雄事蹟報告會、革命故事會、紅歌會等形式進行集中教育,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容增強清明傳統節日對當代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朗誦一首清明主題的詩。該鎮中心小學等學校舉行清明主題詩歌朗誦會,通過引導學生探尋清明節的由來、誦讀與清明有關的詩句、瞭解清明期間的特有風俗,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清明傳統習俗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節。
參加一次掃墓活動。該鎮逸夫中學、和集中學、首羨中心小學等學校分別組織學生開展「祭先烈 學英雄 立大志」清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祭奠和緬懷革命烈士,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重溫革命先輩的光輝業績,瞭解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和奮鬥史,從小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激發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堅強勇敢、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品格。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各地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的傳說 故事 2O字以下
w板凳兒 1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2 清明節的節日起源 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所以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 清明柳 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3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
可以幫我寫一份三四百字的清明節社會實踐報告嗎
創作者 x年清明節期間,為進一步貫徹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黨史國情教育。按照xx市文明辦 關於認真組織中小學師生清明節掃墓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 要求,在xx鎮文明辦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xx鎮中小學校積極開展了清明節社會實踐活動。xx鎮小學校於4月...
什麼是清明節?清明節在哪天,每年的清明節是哪天?
4月5號就是今天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 八節 上元 清明 立夏 端午 中元 中秋 冬至和除夕 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