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芊雲說電影
在寫會議報道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會議本身的內容上.如果領導不是很重要的話,不應該把領導放在重要位置.
議報道的價值應當在於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所以不要為了會議而報道,建議你多看看優秀的會議報道
進一步改進會議報道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不僅**非常關注,而且各家**也都在想方設法進行**和改革。
我們從編者和作者兩個角度來思考,覺得會議報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責任和問題。
首先,造成會議報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創新,編者把關不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作者與編者同為一人時,有稿件放行權的領導層應負責任)。一篇會議報道從"習作"變成"鉛字"的過程中,編者握有版面安排處理大權。
現在會議多,會議報道也多,為了不影響與作者的關係,不"辜負"領導和組織出名**的願望,相當多的編者對會議報道把關不嚴。現象有三:一是怎麼寫怎麼編。
這部分編者過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認為反正會議報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實反映事實就行了,不願下氣力精編細雕。二是寫多少編多少。會議不斷,會議報道也隨之"繁榮"。
會議報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捨標準,不能逢會必報。重要會議進行報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處理好。
而一般性的會議(指沒有新聞性的),一律亮綠燈則值得商榷。三是不計效果如何。"編者出力,作者出名"。
會議報道好,作者聲譽高;會議報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編者始終作為幕後無名英雄,出力多少無人知曉不說,況且還有"文責自負"進行約束,因而一些編者不關心宣傳效果。
編者把關不嚴,大量的俗套的會議報道才有機會充斥版面,這是會議報道受議論的直接原因。強調編者用好手中權力不是有意為難作者,而是本著對工作的盡職盡責為出發點,這也是能否成為名編輯的重要條件。編者是把關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編者職責,就要牢固地樹立新聞意識,做到認稿不認人,沒有新聞的會議報道堅決不放行,使"劣質產品"沒有可乘之機。
其次,造成會議報道往往無人願看,無人願讀的狀況,作者也難脫其咎。應當承認會議報道既好寫又難寫,標準取決作者對會議報道的認識和把握。
會議報道好寫,好在容易應付。會議報道嘛,時間、地點,參加會議領導,以及會議主題,甚至連會議各類材料應有盡有。簡單地對會議有關材料改造或摘錄便成為一篇"不折不扣"的會議報道。
版面上某些會議報道,不是在什麼什麼思想指導下,就是與會者一致認為;不是會議議程的照錄,就是首長活動的排列;不是檔案的翻版,就是講話稿成段摘引,於是會議報道出現了空話多、套話多、引話多、領導名單排列多,使會議報道失去了更大的讀者群。究其原因:一是為了完成任務寫作。
不少作者參加會議任務非常明確,就是來寫會議報道的,只要動筆就算完成任務。於是圖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簡單地抄一抄、編一編應付了事。二是模仿別人寫作。
文無定勢,但有共同規律可求。一部分作者不願在會議報道上下功夫(是應景的,很難擠進獲獎之列),倒在走"捷徑"上動腦筋。為了完成任務,找來別人的會議報道進行簡單模仿,結果會議報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體。
會議報道難寫,難在突破條條框框,突破難有作為的觀念。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
就改進會議報道這項工程來說,作者是內因,編者和讀者是外因。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寫作關尤為重要。應該承認,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會議報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為編者也是無奈放行。
好稿在編,但寫是基礎。過分地依靠編者不是長遠之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編者人為地編造一些精彩的會議報道有違新聞真實性原則。每一位作者,特別是承擔會議報道的記者或通訊員更應發揮作用,力爭通過捕捉會議中亮點寫出會議報道精品來。
2樓:匿名使用者
會在寫會議報道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會議本身的內容上.如果領導不是很重要的話,不應該把領導放在重要位置.
議報道的價值應當在於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所以不要為了會議而報道,建議你多看看優秀的會議報道
進一步改進會議報道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不僅**非常關注,而且各家**也都在想方設法進行**和改革。
我們從編者和作者兩個角度來思考,覺得會議報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責任和問題。
首先,造成會議報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創新,編者把關不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作者與編者同為一人時,有稿件放行權的領導層應負責任)。一篇會議報道從"習作"變成"鉛字"的過程中,編者握有版面安排處理大權。
現在會議多,會議報道也多,為了不影響與作者的關係,不"辜負"領導和組織出名**的願望,相當多的編者對會議報道把關不嚴。現象有三:一是怎麼寫怎麼編。
這部分編者過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認為反正會議報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實反映事實就行了,不願下氣力精編細雕。二是寫多少編多少。會議不斷,會議報道也隨之"繁榮"。
會議報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捨標準,不能逢會必報。重要會議進行報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處理好。
而一般性的會議(指沒有新聞性的),一律亮綠燈則值得商榷。三是不計效果如何。"編者出力,作者出名"。
會議報道好,作者聲譽高;會議報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編者始終作為幕後無名英雄,出力多少無人知曉不說,況且還有"文責自負"進行約束,因而一些編者不關心宣傳效果。
編者把關不嚴,大量的俗套的會議報道才有機會充斥版面,這是會議報道受議論的直接原因。強調編者用好手中權力不是有意為難作者,而是本著對工作的盡職盡責為出發點,這也是能否成為名編輯的重要條件。編者是把關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編者職責,就要牢固地樹立新聞意識,做到認稿不認人,沒有新聞的會議報道堅決不放行,使"劣質產品"沒有可乘之機。
其次,造成會議報道往往無人願看,無人願讀的狀況,作者也難脫其咎。應當承認會議報道既好寫又難寫,標準取決作者對會議報道的認識和把握。
會議報道好寫,好在容易應付。會議報道嘛,時間、地點,參加會議領導,以及會議主題,甚至連會議各類材料應有盡有。簡單地對會議有關材料改造或摘錄便成為一篇"不折不扣"的會議報道。
版面上某些會議報道,不是在什麼什麼思想指導下,就是與會者一致認為;不是會議議程的照錄,就是首長活動的排列;不是檔案的翻版,就是講話稿成段摘引,於是會議報道出現了空話多、套話多、引話多、領導名單排列多,使會議報道失去了更大的讀者群。究其原因:一是為了完成任務寫作。
不少作者參加會議任務非常明確,就是來寫會議報道的,只要動筆就算完成任務。於是圖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簡單地抄一抄、編一編應付了事。二是模仿別人寫作。
文無定勢,但有共同規律可求。一部分作者不願在會議報道上下功夫(是應景的,很難擠進獲獎之列),倒在走"捷徑"上動腦筋。為了完成任務,找來別人的會議報道進行簡單模仿,結果會議報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體。
會議報道難寫,難在突破條條框框,突破難有作為的觀念。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
就改進會議報道這項工程來說,作者是內因,編者和讀者是外因。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寫作關尤為重要。應該承認,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會議報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為編者也是無奈放行。
好稿在編,但寫是基礎。過分地依靠編者不是長遠之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編者人為地編造一些精彩的會議報道有違新聞真實性原則。每一位作者,特別是承擔會議報道的記者或通訊員更應發揮作用,力爭通過捕捉會議中亮點寫出會議報道精品來。
捕捉會議中的新聞,改進會議報道,作者應樹立一個新觀念,那就是會議報道不一定總是寫會議本身。善於捕捉會議中的"花絮"新聞往往更能贏得讀者,不僅反映會議,而且深化會議。2023年初,四川省召開第四次黨代會,選出新的領導班子。
緊接著召開中共四川省委四屆一次全委會,新當選的省委書記楊汝岱發表長達五六千字的重要講話,就四川省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兩名與會的省報記者沒有全面地報道會議,他們選擇會議中最有價值的資訊發了一篇134字的訊息。《各種業務會議書記一般不到會講話》一文見諸報端,立即引起反響,並獲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跳出會議寫新聞。參加會議受到各種資訊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實,只要作者及時把握,往往會有意外的驚喜。某單位召開年度表彰會議,只有兩名相關首長到會,聯想到長期形成的逢會主席臺必有長長一排首長,與會作者採寫了一篇反映這個單位改進會風不搞領導陪會的報道受到好評。
丹東**記者任傳義參加市勞模、先進代表會,會議本身可寫的東西很多,當他瞭解到30多個單位因計劃生育超指標被取消出席會議資格,他便以失去參加會議資格單位為報道物件,寫出一篇訊息,結果獲了獎。這件事雖然發生在2023年,但對今天改進會議報道仍然有借鑑之處。
不拘一格寫新聞。召開會議是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參加會議,不僅人員集中,材料集中,而且資訊可靠,是報道和反映中心工作的重要新聞資源。怎樣把會議新聞報道好?
不拘一格是出路所在。不能人云亦云,跟著別人模式走。要在寫法上不落俗套,在結構上推陳出新,在用語和修辭上與眾不同,使讀者不僅獲得資訊,而且得到藝術享受,增強會議報道的趣味性、可讀性和藝術性,從而促使會議報道成為版面上誘人的亮點。
新聞報道踢足球的作文,新聞報道踢足球350字的作文
開啟群管 作文如下 來到球場,我們先把人員分了兩組,六個人一組,我們這一組有鮑晨 周彬彬和我等六個人,對方有詹永健他們六個人。比賽開始,首先由我方開球。我接過別人傳來的足球,用腳帶著往前跑。很快,我就把足球帶到了對方的球門區域。我正要擺好姿勢踢球射門,可是沒有料到竟然有一個可恨的傢伙從後面趁我沒有防...
籃球比賽新聞報道該怎麼寫,籃球賽新聞稿應該怎麼寫?
小東520小萱 寫兩隊的人員介紹.主力跟替補.教練員.場上打的很激烈.怎樣怎樣 寫寫強隊的進攻,弱隊的防守 樣例 2011年11月6日,早8時,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會第二屆 family杯 內部 3 2 籃球賽伴隨著一聲哨響正式拉開戰幕。比賽為3男2女分部門組隊,採取分組淘汰制。通過抽籤,第一輪對戰形...
如何評價澎湃新聞,如何評價澎湃新聞報道的「山師互罵」事件?
1 新聞的真實性 時效性 趣味性 重大性 實用型 儘量多的涵蓋這些性質 越多新聞就越好 2 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政治家辦臺辦報 說通俗點就是聽黨的話 構建和諧社會 儘量的報道正面訊息 負面訊息必須領導簽字同意 注意 導向 3 注意新聞的創新 採用的手法 電視的畫面衝擊力 廣播的典型音響和速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