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政治從消費者的角度說明怎樣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時間 2021-09-07 06:42:48

1樓:小物語吧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哲學依據。從世界觀和方**的理論高度,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出發,深刻理解發展的內涵:發展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出發,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形態理論、全面生產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出發,提高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辦事的能力;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正確認識經濟增長對社會進步的貢獻與作用。

不同的發展觀對經濟社會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導向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協調問題,有些是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有些則和我們頭腦中不科學的發展觀念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哲學依據。

只有從世界觀和方**的理論高度出發,才能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出發,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輕視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認識傾向,是一種片面的發展觀念,它離開了唯物辯證法,陷入了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誤區。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發展是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運動狀態,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階向高階進步的,不斷推陳出新的運動狀態。

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運動過程。事物發展如此,社會發展也是如此。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發展就是事物內部矛盾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過程。

運用唯物辯證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一定要認識到社會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矛盾運動中,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在各類社會矛盾的運動中發展的。社會健康發展的過程就是解決這些矛盾的過程。要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並找出辦法解決這些矛盾。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的有機組成要素在發展中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構成了系統的整體發展。辯證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保持內在各要素相對平衡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單一要素突進的發展。

社會發展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全面兼顧社會發展系統的各個組成要素。只有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各構成要素全面發展,社會整體才能進步。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唯物辯證法的一個普遍原則就是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一事物離開與它事物的聯絡,就談不上存在,更談不上發展。普遍聯絡,實質上是講事物的發展必然是兼顧的、對稱的、照顧它方的發展,否則就是畸形的發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頓。

辯證的發展內在地要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從而保證社會公正、公平、和諧、穩定等社會協調發展的綜合目標的實現。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包括社會發展,一定要有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否則發展將難以為繼。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關鍵是保持社會資源的可持續性。

社會資源可分為物的資源、人才資源、政治資源三個部分。因此,保持物的資源、人才資源、政治資源的可持續性,是辯證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出發,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分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強調歷史決定論。社會發展的最終力量是物質資料的生產、物質的生產力,社會歷史發展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經濟、物質的因素起決定作用。

把握社會發展,首要的就是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二是強調歷史辯證法。不能僅僅把社會發展的因素歸結為生產力、經濟、物質,還要講人的作用,講自然、人口、法律、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種社會因素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在闡述經濟社會發展時,總是既強調社會發展的重點方面,又強調其他方面因素的反作用;既強調自然的制約作用,生產力、經濟、物質的最終決定作用,也強調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的反作用,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社會各個因素、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

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形態理論,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發展僅僅理解為經濟增長,忽視社會全面發展,在理論上的一個根源就是沒有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形態理論。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形態理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活決定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物質文明決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反過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精神對物質、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從而對生產力起制約和反作用,政治、文化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對經濟、物質文明起制約和反作用。按照經濟社會形態理論,經濟增長是基礎和前提,但它只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忽視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最終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理論,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以為馬克思主義生產理論只講物質生產而不講其他,是理論上的又一個誤區。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一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即物質生產;二是人自身的生產,即人口的生產;三是精神生產,主要指思想、觀念、意識、宗教、法、道德、理論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四是社會關係的生產。以上四方面的生產相互滲透、相互關聯,構成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理論的基本內容。學習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理論,可以劃清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同「經濟是唯一決定因素」的庸俗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本質區別,可以搞清發展不是單一的經濟增長而是社會的全面發展,人類社會生產不是指單一的物質生產而是包括人、精神、文化、社會關係的生產。

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中促進人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弄清發展的目的、動力、主體是什麼。有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只重視物,不重視人,是人的缺位理論。

這是錯誤的。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就是從現實的人出發,以現實的人的發展為目的的社會發展理論。正是從這樣的歷史觀出發,馬克思主義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作為社會發展的目的,把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建立未來社會的本質規定。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均表明,必須以人為本,把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根本,以人為核心,以人為基礎,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滿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滿足人的民主權利、公平公正要求、素質全面提高、價值實現、精神文化等社會需要,關心人,尊重人,愛護人,解放人,發展人,把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出發,自覺地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辦事

片面的發展觀還可以從認識論上找到其產生的根源。片面的發展觀實質上脫離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很大程度上與一些領導幹部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盲目追求「政績」,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有關。

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係是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受客觀規律制約的,當然人又不是無條件地受制於客觀規律,對於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否認客觀規律的作用,認為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這是歷史唯心主義;認為人在客觀規律面前毫無作為,沒有主觀創造性,這是庸俗唯物主義。

人們只有尊重規律、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反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於尊重和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社會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如生產力一定要適應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文化發展規律,政治發展規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規律,等等。這些規律昭示人們,只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類文明才能進步。

違背這些規律,社會發展必然出現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澄清關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模糊認識

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堅持經濟增長與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相一致、相協調的基本要求,澄清了關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些模糊認識。

沒有經濟增長不行,沒有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也不行。在發展理論的術語中,增長和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發展所包含的內容要比增長豐富得多、複雜得多。

增長只是gdp的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發展則是包括經濟增長在內的,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等多種因素的經濟社會的綜合進步過程。

與經濟增長相關聯,沒有gdp指標不行,沒有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指標也不行。經濟增長與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必然涉及對gdp的看法。既不宜片面關注gdp增長,也不能忽視gdp增長的積極意義。

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巨集觀經濟指標,在正常情況下,gdp增長意味著經濟實力的壯大和社會財富的增加。相對於改革開放前的忽視經濟增長,把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這是一個進步,具有積極意義。但gdp指標也有侷限性,如不能全面反映增長的質量、產業結構、社會人文發展和環保狀況等。

現代社會的發展已使人們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一定要有經濟總量的增加,但經濟總量增加不一定帶來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要科學地使用gdp,逐步完善gdp考核指標體系。

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還要注意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以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理由,忽視和否定經濟增長的作用;一種是用經濟增長目標替代社會發展目標。經濟不發展,天下不會太平;社會問題不解決,也不可能長治久安,甚至會釀成嚴重危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能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點決不能動搖。但經濟增長不等於社會發展。

一些拉美國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城市化率達到70%,但由於貧富差距過大,頻發經濟社會危機,發展嚴重受挫。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經濟快速增長,市場的消極影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為了防止陷入「拉美陷阱」,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從消費者角度和生產者角度來處,商標各具有哪些作用

五綠蕊齋蓄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主要以消費心理來講 1 能更快從多種產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牌 2 更易記住自己常購買的牌子 3 一般有 高的品牌好 的觀念,易於消費者判斷產品質量 從生產者角度來講,主要是擴大市場銷售額和品牌識別度為主,主要有幾點 1 區分和其他廠商的同類產品 2 創造自己的品牌 3 可...

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待企業文化的塑造

貼身服務 用心塑造 換位思考 和諧共贏 每一點都可以來說,具體從你所在行業入手。如何打造酒店企業文化特色 3.企業文化將注重於提升品牌價值。當今世界消費者 對品牌的看待已經超內越了其表面,更關注品容牌的一切。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同時,也是在選擇一種觀念和態度。面臨不斷增加和日益多樣化的選擇時,消費者的購...

高一政治題 辨析,企業只關心商品的價值,消費者只關心商品的使用價值

片面企業只關心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價值是由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所以在社會必要生產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這個不會改變。商家之所以關心個別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在價值不變的情況,這個才是決定商家是否賺錢的衡量標準。以襯衫為例,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天1件,賣100元,我的企業生產率高 一天3件,賣100元。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