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哇哎西西
均輸法:設
bai發運使總管東南du六路的賦稅收入,掌zhi握供需dao情況。凡糴買、稅收回、上供物品答,都可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對於京都庫藏支存定數,以及需要供辦的物品,發運使有權瞭解核實,使能「從便變易蓄買」,儲存備用。
市易法:於汴京設都市易司,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務,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並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定收取息金,市場短缺時再賣出。
2樓:匿名使用者
均輸法:在東南的江、浙等六路設定發運使,負責購買物資運往京城。
市易法:在東京設定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
王安石變法的各項措施中,既限制高利貸盤剝,又增加**收入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
3樓:手機使用者
a試題bai分析:王du
安石變法的理zhi
財措施針對的社dao會問題
①青苗法針對大地主回和高利貸高息答盤剝百姓的社會現象。
②農田水利法針對戰亂土地荒蕪、水利失修的社會問題。
③免役法針對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權的社會現象。
④市易法和均輸法針對大商人壟斷市場的社會現象。
⑤方田均稅法針對官僚和地主隱瞞土地、逃避賦稅的社會問題。
因此選a。
點評: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①富國之法:為改變積貧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等。
②強兵之法:為改變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和設軍器監。
③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採取的措施有: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
王安石的個人簡介
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1]
慶曆二年(2023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2023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2023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
紹聖元年(2023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2],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
5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2023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2023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2023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
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6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出生,2023年5月21日去世,有八大珍藏古詩,無。
7樓:水中情
王安石的《元日》很著名。
8樓:冰果鼠鼠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傑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王安石少懷大志,博學多思,隨父宦遊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勞財匱」的社會狀況,在哲學,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荊公新學」,旗幟鮮明的標明自己的唯物主義立場,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對後來中國學術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同時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臺執政。
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
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王安石自22歲考中進士,踏入仕途,幾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區域性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2023年寫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為後來的熙寧新法構思了一幅初步的藍圖。1069-2023年,王安石兩度為相,在他的荊公新學思想基礎上,大膽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聲發饋的政治思想。
為改變北宋「積貧積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動和領導了一場以「理財」「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民」為目的,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各個方面的規模巨大,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史稱「熙寧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寧稱讚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在創作實踐上別具一格。他的詩詞瘦硬雄直,散文說理邏輯嚴密,行文峭拔凌厲,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其詩文《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堪為千古絕唱。
《桂枝香 金陵懷古》一詞寫景言志為詩詞名篇。散文《答司馬諫議書》《遊褒禪山記》作為範文精選入中學課本。卓絕的文學造詣實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堅,現存作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宋說》等。
他的散文緊貼社會、政治和人生的實際問題,直接為他的政治鬥爭服務。《答司馬諫議書》剖析了司馬光反對新政的言詞,言詞簡練、委婉、堅決,明確地表明瞭自己的政治主張。《讀孟嘗君傳》分析歷史事實,駁斥了孟嘗君養士的傳統觀念,暢談如何才算「得士」的問題。
即使像《傷仲永》這樣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現文思上,其實際的用意是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
在遊記這一最具辭采和情趣的文體裡,王安石也常將極富哲理的主題引入,如《遊褒禪山記》中用了近一半篇幅來議論這樣一個理性的問題: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達到超越常規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強的意志,此外,別無捷徑可尋。
王安石的散文以議論性居多。他較少注意文章氣氛的醞釀,從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多鍼砭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主張。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練、樸素,立意非凡。
王安石家族簡介
王安石(1021—1086)中國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提出和堅持「權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
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
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抑鬱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王安石與王安石家族 據史料記載,王安石家族臨川王氏為太原王氏分派,臨川王氏祖先為王安石的曾祖王明。王明以子貴贈尚書員外郎。其長子王用之,衛尉寺丞;次子王觀之,尚書主客郎中,贈太常少卿。
臨川王氏先世衰徽無聞,至王觀之、王用之兄弟,始起家為吏,再到王用之子孫輩開始興盛,王用之娶妻謝氏,封永安縣君,生有五子,其中長子王益和五子王孟最像父親。王孟官楚州司理參軍,其子沆,官荊南府建寧縣令。王益,祥符八年(2023年)進士,歷任建安主薄、臨江軍判,知新淦、新繁縣,天聖時以殿中丞知韶州,終官尚書都**外郎,卒贈工部郎中,後以子貴追封楚國公,贈太師中書令。
王益中進士和做官,標誌著臨川王氏已經崛起。
臨川王氏傳到王益的兒子輩時,家族臻於極盛。王益娶妻徐氏、吳氏,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國、安世、安禮、安上。
其中王安仁有文才學問,嘗以五經教授**於江淮間,其門下成器者甚眾,後以進士下科補宜州司戶,終官於監江寧鹽院,著有文集15卷。王安國,熙寧初以材引召試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後歷任崇文院校書、祕閣校理、著作郎、大理寺丞,屢以新法力諫,後為呂惠卿所誣陷,卒年47歲,有文集60卷。
王安禮,嘉佑六年(2023年)進士,歷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知潤州、湖州,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後升知制誥,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拜中大夫、尚書右丞轉左丞,終知太原府。王安禮為人剛直寬諒,多次以直諫聞名。當年蘇軾下獄,情勢危急,無人敢救,獨王安禮從容上諫守神宗,使蘇軾得以減輕處罰。
後因得罪權貴而見黜不得重用。紹聖二年去世,贈右銀青光祿大夫,《宋史》68卷有傳。
在王益七子中,最優秀的當屬王安石。王安石之後,臨川王氏也隨變法失敗而日益衰落。王安石娶妻吳氏,封越國夫人,生二子:
長子王雱,為人聰敏過人,有才學,未及冠已著書數萬言。治平四年進士及第,累官至天章閣侍制。王安石變法,王雱實導之。
但其人慓悍陰刻,無所顧忌,為政尚嚴酷,年33歲去世,特贈左諫議大夫,《宋史》有傳。次子王旁(滂),初以父官蔭江寧府糧料院勾當,累官奉議郎祕書省正字。王雱無嗣,王旁則有一子王桐,官承事郎龍圖閣直學士,累贈特進。
王桐之子王珏,初因王安石追封舒王,恩授承事郎,紹興二年起家鹽官縣丞,歷兩浙湖南提舉常平茶鹽,興利除弊,遷湖北夔州轉運判官,有政聲。終官太府少卿,卒於蘇州寶華山。王珏有子王宜之,是為王安石玄孫,其後不詳。
書法中的“勾弩之法”和“鉤衄之法”是什麼意思
書法中的 勾弩之法 和 鉤衄之法 是書法中兩種不同的書寫方法。勾弩之法 豎鉤長,豎鉤直長不彎曲,豎鉤短了字不挺,豎鉤彎了字無力。鉤衄之法 要彎曲,向左折筆應注意,彎曲程度在 重心不倒最適宜。兩種方法出自於黃自元的 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擴充套件資料 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 又稱 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
關於國富國強的詩句,關於“國富國強”的詩句有哪些?
1 天相漢,民懷國。史達祖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2 倚高寒 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張元幹 賀新郎 寄李伯紀丞相 3 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黃中輔 念奴嬌 炎精中否 4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王之渙 涼州詞二首 5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王維 少年行四首 6 天子...
王安石的簡介,王安石的個人簡介
王安石 1021年1月18日 1086年 字介甫,晚號半山,是逝後追諡號 文 小字獾郎,晚年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人 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 中國傑出的政治家 文學家 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 學杜得其瘦硬 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 qi 勁有力,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