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

時間 2021-09-13 13:28:41

1樓:愛單單愛

這段話的意思是: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也許還不好說(誰勝誰負)呢。

向使:以前假如。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勝負存亡的命運。數,天數。理,理數。皆指命運。

當(tǎng):同“倘”,如果。

易量:容易判斷。

這段話出自蘇洵的《六國論》,原文較長,節選如下:

【原文節選】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白話譯文】

齊國不曾割地賄賂秦國,最後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它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五國啊。五國滅亡之後,齊國也就不能倖免了。

燕國和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滅亡在後,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滅亡的禍患。

趙國曾經與秦國多次作戰,敗少勝多。後來秦國又兩次攻打趙國,被李牧接連打退。等到李牧因受讒言被趙王殺害,都城邯鄲就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用兵抵抗卻沒能堅持到底啊。

況且燕趙正處在其他國家被消滅了的時候,可說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也許還不容易估量呢。

2樓:魏之元功

假如當初韓、魏、趙三國國君各自愛惜他們的國土,齊人也不依附秦國,燕國不派刺客去秦國刺殺,趙國的良將還活著,那麼六國勝敗存亡的命運,應當能夠與秦國相較量,也許不能輕易判定。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之前三國各自愛惜自己的土地,齊人不依附於秦國,刺客沒有行動,良好的將領仍然在世,那麼勝負的命數,存亡的道理,與秦國相比較,或許不能輕易衡量

4樓:風捲流蘇

假使韓、魏、趙三國國君各自愛惜他們的土地,齊人也不依附秦國,燕國不派刺客去秦國刺殺,趙國的良將還在,那麼六國勝敗存亡的命運,倘若與秦國相比較,或許不能輕易決斷

5樓:匿名使用者

當初假使(韓魏楚)三國各自愛惜他們的土地,齊人不歸附秦國,刺客不到秦去,優秀將領(李牧)仍健在,那麼勝負的定數,存亡的道理,應當能夠與秦國互相較量,(結局)或許還不容易預料。

6樓:花瓣雨

當,在這裡不能解釋為應當。應念tang第三聲,是如果的意思

7樓:總裁新生代顏旭

樓下正解 不過是複製的呀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8樓:愛單單愛

這段話的意思是: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也許還不好說(誰勝誰負)呢。

向使:以前假如。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勝負存亡的命運。數,天數。理,理數。皆指命運。

當(tǎng):同“倘”,如果。

易量:容易判斷。

這段話出自蘇洵的《六國論》,原文較長,節選如下:

【原文節選】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白話譯文】

齊國不曾割地賄賂秦國,最後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它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五國啊。五國滅亡之後,齊國也就不能倖免了。

燕國和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滅亡在後,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滅亡的禍患。

趙國曾經與秦國多次作戰,敗少勝多。後來秦國又兩次攻打趙國,被李牧接連打退。等到李牧因受讒言被趙王殺害,都城邯鄲就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用兵抵抗卻沒能堅持到底啊。

況且燕趙正處在其他國家被消滅了的時候,可說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也許還不容易估量呢。

9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之前三國各自愛惜自己的土地,齊人不依附於秦國,刺客沒有行動,良好的將領仍然在世,那麼勝負的命數,存亡的道理,與秦國相比較,或許不能輕易衡量

10樓:信西風

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出高低來)呢。

《六國論》中“刺客不行,良將猶在”中的不行的意思是什麼?

11樓:舊城南憶往

意思是:不去。

原文: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白話譯文:

齊國不曾割地賄賂秦國,最後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它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五國啊。五國滅亡之後,齊國也就不能倖免了。

燕國和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滅亡在後,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與秦國多次作戰,敗少勝多。後來秦國又兩次攻打趙國,李牧接連打退了它。

等到李牧因受讒言被趙王殺害,都城邯鄲就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卻沒能堅持到底啊。

況且燕趙正處在其他國家被消滅了的時候,可說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也許還不容易估量呢。

出處:出自北宋蘇洵的《六國論》。

12樓:le**e丶

不去(刺秦皇)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能輕易衡量(出高低來)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燕國太子丹不指使荊軻去刺殺秦王,趙國的優秀將領李牧未遭讒言而被誅殺。

三國殺每個角色死後都說什麼,三國殺裡面各武將的角色配音說的話都是什麼

秦始皇 掛掉 長生不老藥何在?寡人受命於天,即壽永昌 咳嗽 成吉思汗 掛掉 只知彎弓射大雕 何人繼承大業啊 劉邦 掛掉 項莊,你 這是鴻門宴麼 趙匡胤 掛掉 兄弟殘殺呀 杯酒難以釋兵權呀 勾踐 掛掉 忍不住了 大業未成啊 項羽 掛掉 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世民 掛掉 貞觀之...

談談對《三國演義》其中人物的,談談對 《三國演義》其中一個人物的

賈詡 147 224 子文和。他是東漢末年的鬼才。也是亂侯。三國曆史可以說他有大功。董卓死後。卓部下李傕,郭汜兩人準備逃走的時候,就是賈詡告訴他們集合軍隊殺進城去,如果成功了可以用皇帝以令天下,失敗在走也不遲,結果城內一塌糊塗。王允被殺。賈詡知道這件事太不好了,離開了。後投奔段煨,段煨對他很敬重,賈...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分別幾歲死,三國演義中各主要人物是怎樣死的

劉備63 關羽57 張飛54 諸葛亮54 曹操65 孫策25 孫權70 趙雲72 周瑜35 司馬懿72 王允 137年 192年 55歲 劉表 142年 208年 66歲 曹操 155年 220年 66歲 荀彧 163年 212年 49歲 郭嘉 170年 207年 37歲 曹仁 168年 2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