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起撩神劇
在中國東北那旮旯~
扶余人聚居於今日中國東北,那裡穀物豐盛,餘糧頗多。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國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後世的高麗,百濟都是扶餘國的延續。
扶余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鬆嫩平原上有一種樹,樹上有種鹽可食用,古代部分越人到了鬆嫩平原,他們把食用這種鹽的人叫扶余。這是扶余名稱的另一解釋。
2樓:匿名使用者
扶餘國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是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古老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東北亞國家。扶余人聚居於今日中國東北,那裡穀物豐盛,餘糧頗多。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國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
後世的高麗,百濟都是扶餘國的延續。朝鮮半島的政權認為扶余人是今天韓國人/朝鮮人的先民之一。日本學者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也認為扶余、高句麗可能為日本民族的起源。
亦有野史記載,與高歡通婚的大曼洛理國是扶餘國主國。此外,沃沮、東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美國一位人類學家賈德·戴蒙認為夫餘就是布里亞特人,前
四、五世紀從貝加爾湖移居東北。扶余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鬆嫩平原上有一種樹,樹上有種鹽可食用,古代部分越人到了鬆嫩平原,他們把食用這種鹽的人叫扶余。
這是扶余名稱的另一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時期
扶餘國在歷史上存在時間達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時才歸於覆滅。期間扶餘國還歷次與唐朝開戰,證明其軍事實力較強。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
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903年契丹達馬獨沙裡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
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內,居境外」之地。
北魏教帝太和十七年,勿吉部族滅了扶餘國。
扶余人聚居於今日中國東北
4樓:
被西面的 牧民揍的,統治階級逐步往東逃竄,
吉林省東部 遼寧省東北部,山區。苟延殘竄
5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後漢書》卷85的〈東夷列傳〉:扶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當於今日中國遼東及朝鮮半島,是大曼洛理國分支國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地區,包括朝鮮半島。
扶餘國是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古老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東北亞國家。扶余人聚居於今日中國東北,那裡穀物豐盛。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國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
後世的高句麗,百濟都是扶餘國的延續。朝鮮半島的政權認為扶余人是今天韓國人/朝鮮人的先民之一。
7樓:與人昭昭
就是現在的日本附近。
8樓:匿名使用者
是現在的松原市扶余縣
唐朝的扶餘國在那裡? 5
9樓:匿名使用者
「扶餘國在玄冤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捐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兩千裡,本秒地也」位置相當於今日中國遼東及朝鮮半島.
扶餘國在歷史上存在時間達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時才歸於覆滅。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
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903年契丹達馬獨沙裡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內,居境外」之地。
北魏教帝太和十七年,勿吉部族滅了扶餘國。
10樓:
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東北南部的貊族開始大遷移。一部分南遷與華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與沿族接近。當時,東北共有四個古族系:
一個是東北南部的古商族(漢族)系;二是東北西部的東胡族系;三是東北東部的肅慎族系;四是東北中部的移貊族系。《長春縣誌》記載這一時期的長春古族多為肅慎族。據專家的考證,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長春地
區人口約有3萬左右。古代長春還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先後有扶余族、高句麗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核、蒙古族、滿族在這裡生息繁衍,從事農牧業生產活動。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長春地區已從原來的單一民族聚居區,發展為多民族的雜居地區。
史籍《後漢書·東沃且傳》、《三國志·沿傳》都記載當時在長春一帶穢族等多個民族活動的情況。
西漢初年,沿貊族的一個支系扶余族成為長春地區的主體居民。於公元3世紀建立了政權,史稱扶餘國。其活動地點就在今長春和農安一帶。
扶余族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很發達,手工業也較發達。「其國殷富」,「方二千里,戶八萬」。東漢末年,扶余族在長春地區共有3萬戶,總人口約20萬,古代長春出現了第一次增長高峰。
扶餘國的建立,也使長春成為東北地區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的領地。
11樓:
唐朝的時候 ,扶餘國 都瀕臨消失了,高句麗是他的後代,只是換了一個地方而已,
索離國的 一個大俠,南下,稱王,建立扶餘國,
現在有地名,索離溝,扶余縣
都是人口稠密的平原,利於耕作的良田,,東北地區古代的 溼地 沼澤多,水稻耐寒流行以前,都是旱田,所以還有規模的國,一定是在肥沃而且利於耕作的旱地,,,
長春市南部的土地 ,在2023年以前,就不特別利於耕作,溼地沼澤太多,凡是2023年前的村落遺址,刀耕火種的,都是在高地和丘陵上面,
吉林省扶余縣,農安縣,德惠縣吉林市舒蘭市,扶餘國早期大概就這個範圍,,死於安樂,這地方活的太滋潤,就頹廢了,,,,
這麼肥沃的土地,必然外人也眼饞,所以扶餘國總是戰敗,,最後扶餘國消失了,王族後裔退守到東部山區(無霜期很短 不利於耕作),建立了高句麗。
這個文化,最大的優點是,善於囤積糧食,特別樂於囤積,所以雖然經常戰敗,但是還挺抗揍,幾百年 才徹底餓到國破
古代的扶餘國今天是什麼地方?
12樓:起名太麻煩
扶余的起源地位於今吉林、遼寧北部、黑龍江南部,大體以扶余王城(吉林省長春市)為中心,包括吉林省長春市、松原市、四平市、白城市,遼寧省昌圖縣、黑龍江省嫩江流域,」凡遼寧省昌圖縣以北,吉林省洮南縣以東,至吉林省雙城縣(今黑龍江省雙城市)以南,皆其國土「。扶余最強盛之時,疆域達到萬里長城以北,南達高句麗、東達挹婁(滿族先祖)、西接鮮卑,方圓約二千里(三國時期的一里約有今日450米,方圓二千里即約900公里的範圍)
13樓:中國選購網
經***批准,撤銷扶余縣,設立縣級扶余市,原行政區域不變。扶余市由吉林省直轄,松原市代管。
扶余歷史悠久,扶余古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先秦時期,這裡是古(氵旁加歲)貊人世代繁衍生息之地。西漢初期,這裡就建立了東北地區首個民族政權國家夫餘國。扶余歷史上是勿吉、契丹、女真等多個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和民族融合的舞臺,滿、漢、蒙、回、錫伯、朝鮮等族人民相互交融,共同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習俗。
2023年,扶余經***批准重新設立扶余縣,隸屬松原市。扶余幅員面積4658平方公里,總人口77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7.6萬人,佔全縣總人口48.8%。2023年,全縣gdp實現280億元。
如今,地處松遼平原的扶余,位於哈大經濟軸和長春、哈爾濱兩市之間,是「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哈大齊」經濟走廊重要結點城市。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扶余,曾榮獲「全國產糧第一縣」稱號,盛產玉米、水稻、花生、大豆、雜糧等農產品。已探明石油儲量1億噸,油頁岩總儲量460億噸,位居全國之冠,天然氣儲量也十分可觀,水資源十分豐富。
扶餘國是**
14樓:老實話好聽
扶餘國的版圖大約在吉林省一帶。現在的吉林省扶余縣,本來是老扶余縣的一個鎮。老扶余縣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旗合併,變成松原市以後,把地處長春市北面的 「三岔河」鎮,升格為新扶余縣。
15樓:
2000多年前,土邦林立的時代,索離國的(哈爾濱 賓縣 索離溝) 一個大俠,南下,稱王,建立扶餘國距今2023年多(吉林省扶余縣),
現在有地名,索離溝,扶余縣
都是人口稠密的平原,利於耕作的良田,,東北地區古代的 溼地 沼澤多,水稻耐寒流行以前,都是旱田,所以還有規模的國,一定是在肥沃而且利於耕作的旱地,,,
長春市南部的土地 ,在2023年以前,就不特別利於耕作,溼地沼澤太多,凡是2023年前的村落遺址,刀耕火種的,都是在高地和丘陵上面,
吉林省扶余縣,農安縣,德惠縣吉林市舒蘭市,扶餘國早期大概就這個範圍,,死於安樂,這地方活的太滋潤,就頹廢了,,,,
這麼肥沃的土地,必然外人也眼饞,所以扶餘國總是戰敗,,最後扶餘國消失了,王族後裔退守到東部山區(無霜期很短 不利於耕作),建立了高句麗。
扶餘國是指**
16樓:你妹的輪廓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是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古老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東北亞國家。扶余人聚居於今日中國東北,那裡穀物豐盛,餘糧頗多。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國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
後世的高句麗,百濟都是扶餘國的延續。朝鮮半島的政權認為扶余人是今天韓國人/朝鮮人的先民之一。日本學者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也認為扶余、高句麗可能為日本民族的起源。
17樓:匿名使用者
j就是以前的扶余的名字
扶餘國的國都在哪還可能找到嗎?
18樓:
東北長春
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東北南部的貊族開始大遷移。一部分南遷與華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與沿族接近。當時,東北共有四個古族系:
一個是東北南部的古商族(漢族)系;二是東北西部的東胡族系;三是東北東部的肅慎族系;四是東北中部的移貊族系。《長春縣誌》記載這一時期的長春古族多為肅慎族。據專家的考證,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長春地
區人口約有3萬左右。古代長春還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先後有扶余族、高句麗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核、蒙古族、滿族在這裡生息繁衍,從事農牧業生產活動。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長春地區已從原來的單一民族聚居區,發展為多民族的雜居地區。
史籍《後漢書·東沃且傳》、《三國志·沿傳》都記載當時在長春一帶穢族等多個民族活動的情況。
西漢初年,沿貊族的一個支系扶余族成為長春地區的主體居民。於公元3世紀建立了政權,史稱扶餘國。其活動地點就在今長春和農安一帶。
扶余族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很發達,手工業也較發達。「其國殷富」,「方二千里,戶八萬」。東漢末年,扶余族在長春地區共有3萬戶,總人口約20萬,古代長春出現了第一次增長高峰。
扶餘國的建立,也使長春成為東北地區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的領地。
「扶餘國在玄冤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捐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兩千裡,本秒地也」位置相當於今日中國遼東及朝鮮半島.
扶餘國在歷史上存在時間達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時才歸於覆滅。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
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903年契丹達馬獨沙裡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內,居境外」之地。
北魏教帝太和十七年,勿吉部族滅了扶餘國。
清朝時期的登州府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君心莫挽長解語 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大張村 應是現在的 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大章村 榮成是於清雍正13年 1735年 從文登縣析出的新縣,也隸屬於山東省登州府。大章村位於文登榮成交界處,雍正後至解放前曾劃出過榮成。 登州府轄區大致相當於今天山東省煙臺市,其府治為蓬萊縣,就是今天的蓬萊市。 江上砍柴人 山...
清朝時期的登州府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y行雲流水 就是現在的山東蓬萊。蓬萊 蓬萊市位於膠東半島北端,瀕臨渤 黃二海,總面積1128.6平方公里,設7個鎮 5個街道 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總人口44.5萬。在全國最發達的100個縣中排名40位,先後榮獲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科普示範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
三國時期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媚兒 史 三國時期的江東,其地理位置具體是現在的 三國時江東指江東六郡。具體是指 吳郡 郡治江蘇省蘇州市 會稽郡 郡治浙江省紹興市 丹陽郡 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即江蘇省南京市 豫章郡 郡治江西省南昌市 廬陵郡 郡治江西省泰和縣西北 廬江郡 郡治安徽省廬江縣西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吳郡富春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