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人楊利
我們大家都熟悉,秦始皇。
嬴政,建立了天下、國、家大一統的帝國。
他自認為自己德高五帝,功過三皇。所以五帝時候「帝」的稱呼不足以表達自己功績。
這麼沒錯,比如五帝中的黃帝。
他只是怎麼說呢?叫部落也行,叫諸侯也行,叫諸國也行。我們就叫他諸侯吧,他只是這些諸侯中的乙個諸侯,只不過呢他又是這些諸侯推舉的主席。
他自己還是主要負責自己內部的事,外面其他諸侯有問題他負責協調,協調不成,聯合多數諸侯揍他。
有沒有合適的稱呼呢?還真想不到,和神聖羅馬帝國。
的皇帝類似,既不神聖,也非羅馬。說到底他還是個諸侯,只是他還多了個主角光環而已。
至於秦始皇可就不是這樣了,開始的秦國。
也是個諸侯,但是秦國把其他諸侯都給消滅了。天下就只有乙個諸侯(當然其他地方是蠻夷!自娛自樂),所以他認為自己的功勞比黃帝要大。
所以秦始皇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叫做皇帝。秦始皇第一次把家、國、天下統一起來了。
後世的兩千多年最高統治者都採用秦始皇的叫法,都把自己叫皇帝。
那麼秦始皇之前呢?
主要有這麼幾個時期,五帝、夏、商、周。至於三皇和盤古,留給後世研究吧。
五帝時候當然都叫帝,黃帝、舜帝。
等等。夏朝。
呢?由夏禹建立。商朝。
由商湯建立。周朝由姬發建立。
有人這麼叫:夏後、商帝、周王。
我們歷史上說很多都說什麼,周文王。
周武王、周厲王、周平王,全是王。
對於商有人也叫商王。
總感覺有點亂!
其實從五帝開始,確切的叫法都該叫天子。這個時候,家還是家,國還是國。
所謂天子,天選之子,覺得自己獨一無二。
到了春秋戰國,底下人造反,天子也無德,所以稱呼就亂了。
周天子自稱王,下面是公侯伯等。下面乙個蠻夷楚國。
肌肉比較發達,給了乙個小小的爵位子爵。楚國這個蠻夷很是不滿意,周天子不是叫王嘛,他也叫王,所以有了楚莊王。
還有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江淮至湘水這一代證明那個時候就是蠻夷。他們只會爭霸,哪懂什麼叫尊王?
至於秦國,他只是融合了犬戎的血統,成了虎狼之國。
到了戰國,稱王的才開始多了,比如齊威王。齊威王更過分,還搞了個什麼東帝西帝並尊。他覺得王上邊就是帝,他是東帝,秦國可以當西帝。
秦朝建立之前,秦國就稱過西帝,你讓秦始皇還叫帝?他當然不願意了。
所以為了規範,還是統稱「天子」恰當些!
2樓:拓跋知萍
秦始皇之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是大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自認為攻高三皇五帝,所以自稱為秦始皇。
3樓:社會生活家
最高統治的都稱呼為君王,各國的諸侯王都以王自稱,並不是用皇帝。
4樓:網友
稱呼是天子。
對著說話時肯定是「大王」
天子不是職位爵位。
王,才是最高爵位。
三,三橫一豎,即直通天地人。
直到始皇帝自創「皇帝」一詞。在才「王」之上還皇帝更高。
之前「皇」與「帝」,都和後來最高統治者「皇帝」不是乙個意思。
5樓:柏晗愛分享
秦始皇之前的統治者一般都是被別人稱呼為大王。
秦始皇是誰的稱呼?
6樓:阿肆聊科技
秦始皇並卜嬴政,公認的千古一帝,13歲繼承王位,49歲病晌襲死,總在位37年,其中皇帝位11年。
前247年,13歲即秦王位。
前238年,22歲開始親政。
前221年,39歲統一天下。
前210年,50歲去世。
前207年,秦朝滅宴蔽兄亡。
秦始皇在位37年,其中,在秦王位26年,在皇帝位11年。
其一生成就主要有:歷史上第乙個實現大一統的皇帝,廢分封制,立郡縣制,創立皇帝制度,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卻匈奴修建萬里長城。
秦始皇千古一帝,姓贏,名政,西元前259出生於趙都邯鄲,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西元前210年於沙丘駕崩,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軍事統帥。
秦朝建立以前的最高統治者稱作什麼?
7樓:單玉立
第乙個王朝:夏朝,稱王。
第二個王朝:商朝,稱王。例:紂王。
第三個王朝:周朝,稱王。例:周武王。
之後為春秋時期和戰國七時期,最高統治者稱:公例:宋襄公,齊桓公。
8樓:孤獨躍馬心
夏:王商;王。
周:王秦國統治者。
西元前848年之前最高統治者稱 ;候。
西元前822年之前最高統治者稱;伯。
西元前338年 之前最高統治者稱;公。
西元前222年之前最高統治者稱;王。
9樓:網友
天子 --周天子。
王 --周文王,齊威王。
公 --秦穆公。
下面還有 侯 伯。
陳勝吳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顛覆性的,徹底顛覆周秦的禮制。
始皇帝后,有帝國,帝國統治各王國,王國統治各公國。但中國後來的封王,什麼秦王,齊王,都是虛的了,沒有實權,實質還是秦開始的「**集權制封建社會」,錢穆先生不贊同這是封建社會了。
直到一戰,還有奧匈帝國皇帝,匈牙利大公。
10樓:心意理髮師
王,大王,王上等。
夏:王商;王周:王。
11樓:兔崽
夏:王商:王。
周:天子,王,公。
12樓:網友
夏朝:王。
商朝:王。周朝:王,天子。
13樓:網友
天子,稱為王,如周武王。
秦朝之前的朝代國家首領怎麼稱呼?
14樓:宇宙貧民
夏朝稱後,商朝稱王,周朝稱王、天子。西周時期諸侯國君主稱公、侯、伯、子,表示不敢逾越天子,春秋時期,諸侯國君主開始稱王。
15樓:祭冥血玫瑰
春秋戰國時期,他們稱周朝皇帝為天子 或者陛下。
16樓:金毛奇奇狗
前朝之前是周朝。周下面有諸侯。 周稱王。
17樓:網友
秦朝之前就是戰國時期了。
18樓:我是張逸波
君上,想不到其他的了。
歷史上第乙個稱帝的是秦始皇,那麼第乙個稱後的人是誰?
19樓:網友
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皇后不是秦始皇之妻,而是劉邦之妻,在歷史上也大名鼎鼎的呂后一一一呂雉。
20樓:愚喬啊
歷史上第乙個稱後的手簡應該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羋月。她是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是秦檜文數薯譁王的妾薯行。是中國第1位號為太后的人。
21樓:殷琬
夏啟。奪取王位,建立夏朝,就封自己為皇后,稱之為呂后,我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22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呂雉,是第乙個稱後的人,是乙個地位非常高的女性,大家對這個名字也耳熟能詳。
23樓:雙子小黑嘿
呂雉,她是歷史上的第1位皇后,也是劉邦的妻子。之後也成為了呂太后。
皇帝這一稱號開始於秦始皇時期嗎?
24樓:羊羊羊楊雲飛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統治者的稱號有很多,例如「帝」、「後」、「皇」、「王」等,但是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便創造了乙個新的詞彙叫「皇帝」,所以從秦始皇統治時期開始,直到清朝滅亡,出現的所有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都是以皇帝自稱,部分反叛者雖然也自稱為皇帝,但是因為最終沒有建立大一統王朝,更沒有獲得天下人的認可,所以只能稱為「王」,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即便當時權勢滔天,但是也只能被稱為「王」。
首先,在上古時期一直就有「三皇五帝」的說法,其中三皇有至少三種說法,《尚書大傳》中將燧人、伏羲和神農並稱為三皇,《春秋運鬥樞》中將伏羲、女媧、神農並稱為三皇,而《三字經》中將伏羲、神農和黃帝稱為三皇。
而五帝的說法也非常多,《大戴禮記》中將黃帝、顓頊、帝嚳、堯以及舜並稱為五帝,而《呂氏春秋》中的五帝則分別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和顓頊。
其次,不管是哪一種說法,「三皇五帝」在上古時期都是天下最尊貴的存在,但是他們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帝王或者天下的統治者,後來夏朝建立以後,天子自稱為「後」,商朝的天子自稱為「帝」,周朝的天子自稱為「王」,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首領,也都是自稱為「王」,但是周王朝的統治者依然是被尊為「天子」。
後來,秦始皇成為了秦國的秦王,逐漸滅掉了其他諸侯國,並且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我國古代第乙個封建大一統王朝,也就是秦朝,當時的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比三皇五帝更大,身份也應該高於三皇五帝,所以便自稱為皇帝。
25樓:不爽的爽朗菌
是的,皇帝這1稱號開始於秦始皇時期,從這個時期開始才有了皇帝這個稱號。
26樓:小豆子子梓
皇帝這一稱號確實是始於秦始皇時期,所以從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其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皇帝。
27樓:創作者
皇帝的這個稱號是開始與秦始皇時期的,在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以後,就一直用皇帝這個稱號別的朝代延用了這個稱號。
28樓:3242嗯我
皇帝這個稱呼是開始於秦始皇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以後,其他朝代就開始沿用皇帝這個稱呼了。
清朝到了最後,為何其最高統治者的壽命越來越短?
清朝的時候是滿族最為最高的統治階層,從所謂的八旗制度中我看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滿族皇族是有所謂的血脈高低貴賤的,所以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經常可能出現近親結婚的事情,這就是後來導致皇帝短命的乙個重要的原因。為了血統所謂的純正性,清朝皇族之間互相成婚。而且清朝初期明文規定滿漢不能通婚。順治 康熙,乾隆,都...
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文化政策,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奴化政策。利用漢文化的糟粕來奴化漢族鞏固滿清異族政權。 趴趴 採用文化高壓政策,大興 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準維 說明了清朝實行文化 政策,大興 目的是想從思想上控制人們,嚴酷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常識歷史篇。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的人 清朝統治者...
南宋的統治者是怎樣表現的,南宋時期統治者是怎樣對待岳飛的,為什麼?
基本上除了趙構之外的話,其他的人事實上也都是有想法,要去恢復,原來北宋時期的一個面積,特別是當時的宋孝宗,然後還有之後的一些人都舉行過幾次北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的話,最後也都失敗了,所以說除了少數人之外,多數人還是有想法的,只不過沒有這個能力做到。你好,南宋的統治者多表現為偏安一隅,貪圖享樂,不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