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對修築長城的態度及原因

時間 2025-04-08 19:05:17

1樓:不雨亦瀟瀟

對長城採取消極的處置態度。

清史稿・聖祖本記》記載:「清朝康熙三十二年秋視察京郊長城時,諭令大清永不築長城」。

由於清朝初年的經濟發展,長城內外的物資交流不斷增強,長城的存在往往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如遼西故道的變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長城對經濟所起阻礙作用的反映。

同時由於民族融合的加強,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的廣泛存在,在漢人的文化心理長城的保家衛國作用已不及前代時期,如清人張廷玉所作詩中「萬里長城萬里空,千古英雄千古夢」所表現,人們對長城更多表現的是一種冷漠的文化心理。

清**對蒙古實行懷柔政策,利用八百多次聯姻來鞏固雙方的關係(整個清朝有五百多位皇家公主格格下嫁蒙古,並有兩百多位蒙古貴族女子嫁如愛新覺羅家)。清朝統一時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蒙古部落與朝廷的關係更為密切;康熙認為修德安民方是守國之本,隨著軍事**的變革,長城原有的防禦作用了降低。

2樓:匿名使用者

總體上不積極,因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讓他們覺得堅城無用。

但長城還是有些作用的,比較弔詭的是,良好的防禦功能,反而帶來與關外商貿和交往的正常化,如果長城破敗任其侵入,則不但關內不寧,而且商貿也不容易通暢。

中國古代修築長城的原因

3樓:閉閒華臺宇

您好。中國古代修築長城,主要是為了防禦北方草原少數民族。

的入侵。由於草原遊牧民族。

在週末,即:春秋戰國時期日益強大,人口的提公升、資源的匱乏、中原的戰亂,使得少數民族如:匈奴等民族南下,入侵中原。

在此中情況下,秦、晉、燕、趙等諸侯國紛紛修築起長城,每隔一段設定烽火臺。

用以敵襲時報警用。

4樓:姓從蓉秘素

所謂的長城,也稱長牆、長垣,其實就是拉直、拉長的城牆,或者說是以**王朝為核心、面向北方的浩大城防。長城自西元前七世紀前後開始修築以來,到17世紀才基本停止,時間跨度達兩千多年,總共有二十多個朝代和諸侯國家修築過長城。其中以秦、漢、明三個朝代貢獻最大,修築的長城都超過了1萬里。

毫無疑問,長城作為一種大型防禦型工事,其基本作用是抵禦敵人的進攻。但對於修築長城的根本原因,以及長城最初的功用,卻有值得思考、討論的地方。

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文化政策,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奴化政策。利用漢文化的糟粕來奴化漢族鞏固滿清異族政權。 趴趴 採用文化高壓政策,大興 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準維 說明了清朝實行文化 政策,大興 目的是想從思想上控制人們,嚴酷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常識歷史篇。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的人 清朝統治者...

前金的統治者全名是?清朝各朝代的統治者,是誰

完顏旻 即完顏阿骨打 1115 1123收國 2 1115 1117 天輔 6 1118 1123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太祖完顏晟 即完顏吳乞買 1123 1135天會 15 1123 1137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太宗完顏亶1135 1149天眷 3 1138 1140 皇...

明朝中期統治者對農業 商業的態度是怎樣的

明朝中期重置者對農業商業的態度是怎樣的都好吧? 明朝中期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實行海禁政策。重農抑商時期是如何看待農業和商業的? huqi胡琪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版麼樣的經濟政策權,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