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馬車等級,古代描述馬車的規制

時間 2025-01-19 02:45:25

1樓:網友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按照《周禮》規定,皇帝天子貴為九五之尊,乘坐的車子也規格很高,稱之為「路」。「路」也是天子座駕的別稱,共分為五大類,分別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這五種車子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用途,並且車子的材質和外觀裝飾也不同。

古人出行用的牛車和馬車哪個等級更高一點?

2樓:淘氣的大象寶寶

我個人覺得馬車等級更高一點,其實在古代,馬車和牛車都是人們在陸地上的交通工具,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古人一般出行都會騎馬或者是坐馬車,人少會有人騎牛出行。牛之前主要在農業上廣泛使用,常見的就是用牛犁地,並且牛在農民的家裡就是重要的財富,因為它也是做農活的勞動力之一。

牛身形較大,行走起來緩慢笨拙,最重要的是它不容易被控制,大多數人都知道,牛的脾氣比較暴躁,所以牛不太適合用來當坐騎。相反,馬就不一樣了。馬身形瘦小,但是行動卻靈敏矯健,它的脾氣溫和也比較聽話,馴服起來比較容易。

不過在劉邦那個時期的時候,因為太窮了買不起馬匹,所以他們只好乘坐牛車。如果要比較兩種車的等級的話,等級較高的便是馬車了。牛車本來就是用於農業上,一般在種地的人家才能看到牛,所以牛車並沒有馬車等級高。

古人除了出行使用馬車之外,更多的就是帶兵出去打仗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是騎馬去打仗的,並沒有騎著牛去打仗。馬可以長時間的行走,並且對吃的食物不挑食,遇到急事的時候,馬的速度比較快,可以很快的傳達,但是,如果是牛車的話,可能就需要很久才能傳達到。事實上,馬車和牛車同樣重要,少了其中的任何乙個都是不完美的。

3樓:餘量不足

感覺牛車吧,畢竟那個時候牛的數量很少的,都是用來耕地的,不能隨便拿來做其他事情的。那個時候誰家有一頭牛,那就是乙個富豪,而且很寶貝的。

4樓:歷史中的輪迴

馬車的等級更高一些,因為牛跟馬相比,牛的行進速度慢,而馬的行進速度快一些,顛簸也少一些,坐起來更舒服。並且馬相對牛來說更乾淨,所以馬車會更體面一些。

5樓:啊大倩啊

我覺得應該是牛車吧,在古代,牛不能隨便吃,數量比較少,所以可能牛車等級更高一點,而馬車就是普通老百姓坐的,等級低一點。

6樓:haohao生活

可能牛車更高階一點,大概都是有地位,有錢的人坐的,而馬車是平民坐的。

7樓:影視小迷叨

我覺得肯定馬車要高階一些,牛是用來耕田的,所以相比較起來,肯定是馬車等級要高一些,牛車在古代很少感覺。

8樓:網友

首先我覺得牛車在馬車等級上面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牛車嘛,都是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去做了馬車的話就是地位比較低的人去做的,所以他們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9樓:小光頭呀

當然是馬車更高階一些了,牛車一般都是農民的交通工具,而馬車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頭有臉的人所用的交通工具。

10樓:id你好呀

我覺得牛車更上更高階一點,因為當時牛十分的尊貴,數量也10分的少,一頭牛的價值,可以頂上好幾只馬。所以坐牛車的人地位更高。

11樓:網友

古人出行大多用馬車,因為牛車適用農村,用來耕田用的,它的價值鑽是耕田那麼馬車用來趕車,跑得快,很多人就把馬車看得更高階。

古代描述馬車的規制

12樓:暮靜雨

2500多年前的春秋軍事著作《司馬法》中明確提到:「凡馬車堅,甲兵利。」可見,馬車作為戰爭裝備,需要具備適應格鬥廝殺、衝鋒陷陣的堅實特性。

最早的戰車一般為獨轅、方形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的兩輪馬車。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格鬥,戰車種類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

1980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彩繪銅戰車。前面的一號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四馬拉車,車輿為橫長方形,寬為126釐公尺,進深70釐公尺,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可見古代戰車,是從後面上下的。

車輿右側放置了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戰車上立著一頂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釐公尺的銅御官俑。這就是秦代以及之前時期的馬拉戰車樣式。

我國第一部系統完整敘述國家機構設定、職能分工的經典著作《周禮》中,記有「戎僕」一職,掌管訓練兵車的儀法,「掌凡戎車之儀」。在古代,大部落或國家的最高統 治者也常常出現在戰場,並配備多種戰車,其中「闕車」是機動戰車,「輕車」用於戰場上衝鋒挑戰,這兩種戰車,是駿馬拉車無疑。

古代中國的馬車有多少種

13樓:就壽許

駟,古人說的馬往往也包含車,說的車也包含著馬。古人駕車多是以四匹馬拉,稱為駟。

駢,指駕兩匹馬,駢即二馬並列。

驂,指套三匹馬,它還有另外一銀隱個意義,是指駕車時套在兩邊的馬。在漢代時,天子的車有時套六匹馬。

乘,常指車套四匹馬,車千乘,就意味著有4000匹馬,這裡乘代表四匹馬,所以,時間一久,乘就成了乙個特殊的數詞 — 四。《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記載「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中的乘韋,就是指四張熟牛皮。

騎,指一人一馬,白居易《長恨歌》:「千乘萬騎西南行。」也稱所騎之馬。《木蘭詩咐辯》:「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胡騎,胡人的戰鋒簡廳馬。

輦,在秦、漢以後特指君、後所乘的車,如帝輦、鳳輦。

古代馬車都有哪些不同的功能

14樓:他失她心

車最初是乙隻馬拉的雙輪馬車,發展到19世紀,就有四輪馬車或4只馬拉的馬車了,這種馬車速度比原來提公升了幾倍。

約西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幾個部落帶著馬來到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

出土古代馬車。

的車,這種車輪已經有輪輻,而不像早期的車輪那樣是整個木頭塊做成的。這種車輪比較輕便,易於操縱。

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裡,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乙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乙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

中國古代的馬車用於戰鬥之中。也有少數用於交通的。

古代的車馬

15樓:王煥臻

。《左傳》、《墨子》等先秦時期的文獻中,有「奚仲作車」、奚仲曾為夏朝的車正的說法。但是目前尚未發現夏代已使用車子的考古證據。

最初的車以圓形木板作為車輪,稱為「輇(quán)」,後來對車輛作出重大改進,從此開始使用帶輻條的空心車輪。

在河南偃師商代早期都城中的道路路面上曾發現車轍,表明當時已經使用了車子。但是,該車轍兩輪之間的距離僅公尺左右,遠遠窄於商代晚期馬車的公尺的輪距。因此,估計它可能不是馬車留下的車轍。

古代文獻曾記載商人的祖先王亥「作服牛」,因此,商代早期商人有可能已經使用了牛車,不排除偃師**發現的車轍是牛車或人力車留下的。迄今為止,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子實物是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距今約3300-3050年前)的馬車,目前已發現數十輛。當時貴族下葬時,通常都有成套車馬及駕人陪葬。

這些馬車多被埋葬於貴族的墓葬旁邊,一般一座車馬坑中埋放12輛車。多數馬車上有青銅製作的車馬器,有的車箱內還有兵器和駕馭馬車所用的器具。有的馬車邊還埋有駕車的馭夫。

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馬車主要是用於車戰和貴族的代步工具。商代的車基本都為單轅兩軛,這可以從甲骨文中象形文字「車」的字型得到證實。

帶有馬車古詩詞,帶有古代馬車的詩詞有哪些

迪蒙智慧交通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車行 杜甫野田人稀秋草綠,日暮放馬車中宿。雜曲歌辭.車遙遙 張籍同人千里駕,鄰國五馬車。題漢州西湖 房琯猶勞宵旰,猶混馬車。衝佑觀 張紹 恣遊人 無限馳驟,嬌馬車如水。長壽樂 柳永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 李煜 邢xing餘 ...

古代的軍銜等級問題,古代將軍等級

杜洛因 我從上往下說吧。最高的 天下兵馬大元帥。管全 隊。其實就是後備的皇帝。其次 大司馬 大將軍,領兵不限,也能掌管全 隊。再低一點 驃騎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基本上也是什麼兵都可以管。再次 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管全國戰車部隊。再然後 衛將軍,二品,管禁軍。在之後就是...

古代軍銜等級,古代的軍事等級劃分

唐朝武將官銜 1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2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 3 從二品 鎮軍大將軍 4 正三品上 冠軍大將軍 懷化大將軍 5 正三品下 懷化將軍 6 從三品上 雲麾將軍 歸德大將軍 7 從三品下 歸德將軍 8 正四品上 忠武將軍 9 正四品下 壯武將軍 懷化中郎將 10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