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書中成語任選的理解,歷史教科書中成語任選三個的理解

時間 2022-11-06 14:55:11

1樓:

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

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朝秦暮楚: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覆無常,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

遠交近攻: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本是戰國時范雎為秦國採用的一種外交 策略,秦國用它達到了併吞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的目的。後亦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2樓:

你的現在提出的問題不夠具體,建議將問題修改的更清楚、詳盡一些

臺灣歷史教科書,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和大陸一樣嗎

臺灣的歷史課本,就一般而言是十分客觀的,裡面並無包含任何統.獨思想,較有爭議的部分也提的比較少,幾乎沒有做什麼功過的批判,對於統一或獨.立的問題,多半的臺灣.人都是支援 不.統.不.獨.不.武 的,因為臺灣.人本身就認為中華 才是中國的正統,不需要多此一舉去做獨.立的舉動,這樣感覺就像是自己拋棄了中...

臺灣的歷史教科書和大陸一樣嗎

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古代史由於較少牽涉當下,雙方的敘述都有一種輕鬆感,甚至豪邁感。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從敘述歷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雙方的政治生態。大陸和臺灣在敘述中國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評價上。臺灣對於農民起義有種特別的敏感,基本上評價都是負面的,而大陸對此往往高唱凱歌。例如對於陳勝 ...

反映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三顧茅廬 鐵杵成針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 四面楚歌 負荊請罪 精忠報國 手不釋卷 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 描寫人物動作 走馬觀花 歡呼雀躍 扶老攜幼 手舞足蹈 促膝談心 前俯後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後繼 張牙舞爪 描寫人間情誼 恩重如山 深情厚誼 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 血濃於水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