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何「棺」外面還要有「槨」

時間 2022-07-16 12:00:13

1樓:暖萱紫菱

槨,套在棺外的外棺。代表了死者的身份和等級。當然,也有保護的作用。

木棺出現於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

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條疊壓成方形或亞字形的槨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

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

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

2樓:火之蚺

棺槨棺材是一種統稱,綰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

棺材,亦稱壽棺,是盛載死屍的匣子,通常在葬禮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

棺槨制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現於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

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條疊壓成方形或亞字形的槨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

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禮記.

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

」詳孔穎達疏。《通典.禮四五》:

「周制......君裡棺用朱綠,用雜金錯;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士不綠。」又「大唐制:

諸彝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寶珠玉。」

3樓:三合寶樹

槨---位於棺外,我的理解最主要的是保護棺,槨一般由很好的木材做成把整個棺包住,當然也有顯示地位的意思。

請問古代墓葬中「棺」和「槨」是什麼關係?

4樓:

對,就是你說的外面是「槨」,裡面是「棺」。

棺小槨大,按文獻記載,棺是盛放屍體的東西,槨則周於棺外,指棺材外面的套棺,而且槨內往往放置較多的隨葬品,棺內一般不放或較少。

棺和槨之間一般都不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二者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存放一些陪葬品。所以槨就成為一種室,就是平常考古的術語所說的槨室 。

一個「棺」外可以套幾個「槨」,古代有錢人一般講究一重棺,二重槨。就是棺外面再套兩層槨。

相同,也有一「槨」多「棺」的,一槨多棺的情況比較少見,多見於部分地區的夫妻合葬墓中。一般說來,看見槨超乎尋常的大,那麼基本可以判斷是多棺的

也有幾「槨」幾「棺」的。像長沙的馬王堆,就有七層,分別是三槨四棺。

所以說「槨」裡面的這個「棺」是可以分多重的,不過它們有固定的稱謂。(見下文「棺槨制」)

棺槨制 :

是周代開始的,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

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

5樓:月影雲後

槨:本義: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棺:盛載屍體以備埋葬的箱匣

兩者也可稱為「外棺」和「內棺」。

(我在《孟子全譯》等書裡見過將「槨」譯為「外棺」的)

古代皇帝棺材外面一層是叫廓嗎

6樓:風神是我的苦海

棺槨 讀音: guānguǒ 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於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紅色棺槨亦作「 棺郭 」。 指的是裝殮屍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棺槨是棺材的意思,那麼棺和槨有區別嗎?

7樓:浮生夢魘

判斷棺和槨一般就看大小,棺小槨大,按文獻記載,棺是盛放屍體的東西,槨則周於棺外,而且槨內往往放置較多的隨葬品,棺內一般不放或較少。

「棺」,一般指棺材,「槨」指棺材外面的套棺。

使用棺槨形成制度,大概是在周代,但民間的風俗與制度之間卻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周代關於喪葬的禮儀規定,天子要用二槨五棺,諸候用一槨三棺,大夫用一槨二棺,士用一槨一棺

棺和槨之間一般都不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二者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存放一些陪葬品。所以槨就成為一種室,就是平常考古的術語所說的槨室。

百科解密:古代身後事知多少,什麼是棺什麼是槨

8樓:不雨亦瀟瀟

棺槨並不是尋常人家的喪葬方式,而是貴族特權,周代就有關於喪葬的禮儀規定。天子要用二槨五棺,也就是說,天子的屍體要用兩層槨,五層棺。

戰國時期的《荀子、禮論》中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從上到下依次遞減,諸候用一槨四棺或者兩棺三槨,大夫用一槨二棺,士用一槨一棺,老百姓就只剩下了一棺了。

其中,最外層的稱為「大棺」,尺寸上也有差別,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大棺厚六寸,庶民老百姓只准厚四寸。

棺槨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和二號墓,分別是西漢長沙諸侯國丞相第一代軑侯利倉的妻子辛追和利倉本人,屬於諸侯級別墓葬。部分棺槨已經腐爛,但可以分辨一共是四層棺一層槨,符合當時「諸侯五重」的等級制度,最外層的黑漆素棺體積最大,長2.95米,寬 1.

5米,高1.44米,大約是一具屍體的三倍了,足見其龐大。

一號墓女主人辛追,就是千年不腐女屍,**覆蓋完整,就像是剛死去的屍體一般,毛髮尚在,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

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棺材,當屬春秋晚期曾國的君主曾侯乙的奇棺,挖掘時間比較近。

棺槨除了套數多少之外,從材質和結構上也有等級之分,其中最高階的當屬柏木黃腸題湊,是中國歷史上最高階的葬具,在棺槨之外設定。皮後的柏木黃心累於棺外,稱之為「黃腸」;「題」指題頭,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湊」指向內聚合,強調的是木頭擺放的形式和結構,也就是木頭的端頭向內排列。

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異常堅固,起到「防盜門」的效果。

9樓:l丶百

棺是外面的,槨是裡面的,棺材一共兩層。

古代木製枷鎖為什麼要鎖頭,古代為什麼要把棺材用鐵鏈鎖起來

千年歷史千面遊 古代的刑枷也是很有講究的。古代的冶鐵業和現在不能比,所以無法製造出像現在手銬一樣高強度低質量的鎖。這就造成結實的鎖頭肯定很沉重。古代的押解一般都是幾個解差和犯人徒步行走,這樣速度很慢,時間很長,犯人有充分的時間考慮要不要反擊。一旦謀定而動,胳臂活動自由的情況下掄起鎖頭砸傷或者砸死解差...

「僕」在古代為何意,僕在古代漢語中有第一人稱我的意思嗎

古代是可以自稱 我 的,早在 詩經 中,就有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的說法 召南 草蟲 論語 中司馬牛有說 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左傳 也有記載 急子至,曰 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桓公十六年 可見,自稱為 我 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只是當時還有其他自稱如 予 餘 吾 等字,我 字的頻率不如今天這麼高罷...

在盜墓賊猖獗的古代,為何武聖關羽墓始終無人去盜

高中晴晴老師 因著關羽是大家心目中正義的化身,而且現在很多人都信奉關羽為財神。盜墓賊也害怕報應,所以也無人盜關羽的墓。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位武功高強,有勇有謀的忠義之士。後來卻被孫權殺死,單獨把頭割下來送給了曹操,但是曹操收到關羽的頭顱後,卻把關羽頭顱進行了風光大葬在了洛陽這個地方,但是因為當時曹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