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與長城

時間 2022-04-04 16:50:17

1樓:昔我往矣_未可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趙有兩道長城。

一、漳滏長城 在趙的南境。《史記·趙世家》上記載:"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築長城。

"又說: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

"這道長城主要是用以防魏的,同時因秦強大,恐其逼魏而攻,也起防秦的作用。此漳滏長城的位置在漳水北岸,今河北臨漳、磁縣一帶,尚有遺址可尋。全長約四百里許。

二、趙武靈王所築雲中、雁門、代郡長城。趙武靈王是一個敢於革新和極力推進民族文化交流的君主。他不顧貴族官僚的反對,釋出了"胡服騎射"的命令,引進了有利於生活和武備的胡人方式。

但是他對胡人的侵擾並不退讓而是進行抗擊和備戰設防。修築長城就是備戰的措施。據《史記·匈奴列傳》和《趙世家》上記載,在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打敗了林胡、樓煩,二十六年開發了燕、代、雲中、九原這些地方。

並修築長城,東起於代(今河北張家口境內),經雲中、九原(今內蒙包頭市境內),西北折入陰山,至高闕(今內蒙古烏拉山與狼山之間的缺口),長約一千三百里。現在這一段趙長城的遺址還斷續綿亙於大青山、烏拉山、狼山之間。後來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時侯,曾利用了這一段趙長城的部分作為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併,相互爭霸各自設防,先後修築長城以為互相防衛。這些長城的位置根據各諸侯國家設防的需要,或南或北,或西或東,佈滿了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從這許多長城的分佈上也正可看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相互爭戰的歷史情況。

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雖然自秦統一中國之後除一部分作為萬里長城的基礎之外,大多已下令拆毀,儲存的遺址不多。但是它們對於研究早期長城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政治、軍事等情況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2樓:醉生夢死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趙肅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

他所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對於當時趙國乃至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戰國時期的秦國,趙國,燕國等北方國家都有防禦外族入侵的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這些長城連線起來,以後的歷朝歷代都增加或修葺過長城,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萬里長城。

趙武靈王是為何餓死的

微醺36度 趙武靈王當時已經退位,趙惠文王已經執政四年,身邊也有比較多的忠心大臣!二 安陽君趙章是叛亂之臣,刺殺了相國肥義。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由於在這件事上趙武靈王也有很大的責任,而且安陽君叛亂失敗後逃到趙武靈王的寢宮,所以包圍沙丘宮也是迫不得已!三 信期 李兌 公子成為趙惠文王分擔責任。在包圍沙丘...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行宮,幾個月為什麼沒有將領帶兵去救他

趙武靈王是被困在沙丘行宮的,就算相救他,將領們也要考慮到能不能救出,會不會是送死的,而且這個時候應該會有很多人想搶奪這個王位的呀,所以我感覺不想救他的人應該很多的。因為 他最後被餓死了 原因就是 諸子爭王位 他誤用小人,使得內外言路不通。將領跟本不知道他的真實處境,自然沒法救他。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