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什麼還要賠給日本錢,不賠不行嗎

時間 2022-02-24 05:15:20

1樓:炮灰永恆

戰爭的定義是兩個集團間解決矛盾最有效的方式,而戰爭中的戰勝國則會用最大的手段使敵對國家妥協,從而獲得利益,日本得到的最大利益並不是賠償款,而是通商口岸建廠,從而開啟了中國市場,得到的利益遠非如此。。。。。。

2樓:匿名使用者

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準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並且當時日本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卻還是在落後的封建社會。落後和先進的國家發生戰爭,除了賠償割地開放港口,還能有什麼做的?

3樓:戴米恩路易斯

你可以不賠啊,反正人家吃你像吃肉一樣。

到時候割你地不完啦?《馬關條約》不就把臺灣給人啦?

4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工具,戰爭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的。自古至今的戰爭,特別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來沒有戰勝的一方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對方被打的趴在地上就算了。殖民時代,戰領領土、略奪財富、獲取經濟利益是列強的戰爭目的,殖民時代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弱肉強食」,所以說,甲午戰爭失敗後不賠行嗎?

除非大清是戰勝一方,或是戰敗後組織足夠的抵抗力量讓日本謂懼,當這些不具備的話就只有等別人獅子大張口,自己也只有做乖順的綿羊

5樓:糜曜

因為清**的腐敗無能 李鴻章的避戰政策

6樓:析倩秀

弱國無外交,戰爭失敗肯定就得賠錢割地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行,因為你那會打仗打輸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賠,揍你繼續打你沒商量。

9樓:【小言

輸了怎麼能不賠,這問題問的。。。。。

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所得的賠款是多少,這些賠款用做什麼方面去了?

10樓:呂屹

清國賠給日本國2億兩**,贖回遼東半島,根據《遼南條約》,又支付了三千萬兩**,在賠款交付之前,還得支付給駐守在清國威海衛的日本軍隊每年50萬兩的軍費,總共支付了三年,共計150萬兩。最後實際支付連本帶利,清國則從2023年起,到2023年止, 應向日本支付賠款及利息共達庫平銀2.5472億兩。

這2.5472億兩**只是理論上數字,日本**實際又堅持按照國際通用的金本位貨幣支付,清國多支付了1500萬兩**,還繼續提出庫平銀成色問題,清國又支付了1325萬兩**。兩項合計達到2825萬兩**。

總計起來,按照**計算,清國實際支付了2.8297億兩**。2.

8297億兩**依然是僅僅是支付給日本的款項。清國其實負擔不起這筆鉅款,是通過向各國貸款支付,也就是清國還得支付給各國的銀行一大筆「折色」、手續費、利息。不完全統計,清國連本帶息總計支付了4億兩**,日軍在清國期間,其戰利品根據上報的數字就達1億日圓,摺合**為6000萬兩**,統統運回日本。

日本第一座大型鋼鐵廠一度產量佔全國產量的80%的八幡制鐵所就是用清國賠款在日清戰爭後建立,其原料則是來自中國湖北的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而中國的漢冶萍公司在清國時則要向日本商人借款運轉,到後來就出現了漢冶萍公司的中日合辦問題。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國實際支付了2.8297億兩**。2.

8297億兩**依然是僅僅是支付給日本的款項;還有利息、掠奪的資源,海關及稅收都沒算呢;;;清朝的鉅額賠款,間接製造了日本的全面侵華做準備;日本應該感謝中國;二戰沒有把日本打下去,反而讓日本更加猖狂,實際上,日本在經濟上也是,日本oda經濟戰略就是一絕,掠奪打壓中國的;間接掠奪中國的資源和鈔票,或明或暗封鎖、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比如中國的國產汽車一直抬不起頭,在日本算4流貨;日本商品大量傾銷和表面援助,在中國撈了好多錢,中國本土的大多數民族產品只是低端貨,不入流;這幾年情況會好點;中國的製造業要強大,其實走合資的道路是錯的;應該向航天的路子看齊才是正道,向韓國汽車學習強車夢也行;

甲午中日戰爭清朝賠給日本的賠款,相當於人民幣多少

甲午戰爭差距,為什麼那麼大,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傷亡對比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裝備差距其實不大,差的其實一是訓練水平,第二就是軍事素質,三是領導水平,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沒有凝聚力,再好的東西也沒有用。反過來,抗日戰爭,朝鮮戰爭,裝備差距更大,但是照樣打勝仗。其實不打,洋務運動辦的學堂和造船工廠其實還比較先進,培養了很多優秀學員比如鄧世昌 在甲午戰爭前正面還打退過日本,...

甲午戰爭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弓大雨 北洋水師沒有速射炮,據史料記載,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的射速比保留整數後約為為1 18。清朝的海軍和陸軍不配合,主將葉志超臨陣脫逃。北洋水師中出了逃兵 如方伯謙 致使軍心不穩,士氣大落。戰爭達到白熱化時,炮彈竟用光了。 老林說史 慈溪辦壽也可以為了熱鬧不要那艘後來成為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戰艦的吉野號...

甲午戰爭中,清朝海軍不差,為什麼會慘敗

1 政治上高層腐敗 2 軍事上高層無能 3 外交上內外交困 4 實力上國力衰弱 5 抵禦上準備不足。實際上,在甲午戰爭的前一年,日本的海軍噸位上已經超過北洋海軍 甲午戰爭發生在1 95年,1 90年時中國的北洋水師還是亞洲第一呢,可之後日本海軍瘋狂擴軍,從中國海軍的3分之1,一下擴充到比中國海軍還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