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rostiute魚
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
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
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一種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種模型由**局馮銳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見袁巨集《後漢紀》),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
世界上**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在國外,是19世紀以後的事。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2023年。
在科學發明創造方面,張衡更是對中國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極大貢獻。中國的渾天儀,從公元前一世紀中葉起,開始了迅速的發展。西漢的耿壽昌發明了最早的渾天儀。
公元125年左右張衡在耿壽昌、傅安和賈逵的基礎上,加上地平環和子午環,製作成了完整的渾天儀。
李約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張衡是演示用渾儀的首創者,同時又成功地利用水力來運轉渾儀(包括觀測用)上的環圈,他用一種方法把演示和觀測兩者的效用結合起來了。自此以後,這兩種渾儀的制用方法經過幾百年都沒有多少改變」。
他還創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亦名渾象)。根據《宋書·天文志》記載,該渾天儀至東晉猶存。張衡在公元132年製造了測定**的候風地動儀,非常科學和準確,史稱「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此外張衡還製造了三輪自轉車、指南車、自飛木雕等。
2樓:倩兒
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氾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張衡對**有不少親身體驗。
為了掌握全國**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引起全國的重視。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的歷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原理考證
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已經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都柱」實際上起到的正是慣性擺的作用。同時張衡對**波的傳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瞭解,這些成就在當時來說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歐洲直到2023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2023年),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一種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種模型由**局馮銳(2023年)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另外,馮銳模型還把**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吻合。
3樓:桐月的日落之前
張衡是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在思考,總是對周圍的事情刨根問底。一個夏夜,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裡乘涼。
他仰著頭坐在竹床上,凝視著天空。他時不時地指著星星,仔細地數著。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了好久。我看到一些星星在移動。天上的人都去了西方。有些星星出現,有些星星消失。爺爺說:如果你想知道星星,先看北斗七星。
你們看那七星,比那更明亮。它們像鐵一樣連在一起,很容易找到……」「哦!我發現它!
」小張衡很興奮地問:「那它是怎麼動的」爺爺想了一會兒,說:「大約午夜,它移到地平線上。
當破曉時分,北斗七星倒掛在天空中……」那天晚上,張衡睡不著,多次起床看北斗。
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閃閃發光的北斗七星倒掛在空中時,他是多麼高興啊!他想:北斗為什麼要這樣一圈一圈地轉,原因是什麼。
天一亮,他就去問爺爺,可是他說不清楚。帶著這個問題,他去看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有傑出的文學才能,就派張衡到都城洛陽,負責天文曆法事務。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年輕的張衡經常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讀書、學習,還經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
他認為,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可以仰望天空,俯視地球來**自然界將會發生什麼的儀器,那就太棒了。這將有助於人們預防災難,破除荒謬的迷信。為此,張衡對書本資料和觀測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並開始試製「觀測天地」儀。
他首先寫了一本關於他的研究成果的書,叫做《靈憲》。
在這本書中,他告訴人們:天空是一個球,就像一個雞蛋,天空就像一個蛋殼,包裹在地面的外面,地面就像蛋黃,叫做「渾天說」。於是張衡開始根據「天地說」設計製造儀器。
不知多少風雨晨昏,多少不眠之夜,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之一誕生了。
就像今天的地球儀一樣,這個巨大的銅球被安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以與地球自轉速度完全相同的速度轉動。在這個人造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星。張衡說:
「天上可以看到2500顆星星,但我們通常只能看到120顆。」
後來,張衡經過刻苦鑽研,發明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儀,一種可以****的儀器。地動儀也是鋼做的,形狀像一個酒罐,周圍有八條龍,每條龍的嘴裡都有一個小銅球。每當龍吐出一個銅球,它就向那個方向發出**的訊號。
測試非常有效,沒有一次失敗。
地動儀的結構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
這一種模型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種模型由**局馮銳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見袁巨集《後漢紀》),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
另外,馮銳模型還把蟾蜍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吻合。
4樓:小小岑
地動儀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
**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氾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立著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成為「八道」。道中安有「牙機」。
儀體外部周圍鑄有八條龍,頭朝下,尾朝上,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佈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
當某個地方發生**時,地動儀內部的「都柱」就發生傾斜,觸動牙機,使發生**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發生的方向。
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初三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當時在京城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東南部)有人飛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
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裡,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已經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都柱」實際上起到的正是慣性擺的作用。同時張衡對**波的傳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瞭解,這些成就在當時來說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歐洲直到2023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裡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
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製「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裡,他告訴人們:
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
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罈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裡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了。
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alison劉淑婷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 發生一次大 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 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 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 的儀器,叫做 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罈,四圍鑄著八條龍,龍頭伸向八個方向。...
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除了地動儀,張衡還做了什麼?
解謎找到 垂懸擺原理 該課題的負責人是中國 臺網中心馮銳研究員。馮先生表示,1700多年前的地動儀究竟如何工作是首先須破譯的謎團,深入研究證實,地動儀應該是 懸垂擺原理 而不是王振鐸模型的 直立杆原理 幾十年來,國內外 學界對王振鐸模型的否定意見一直沒有停。更有近現代西方學者認為張衡地動儀之所以失傳...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有效嗎,張衡地動儀真的有用嗎
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偽科學還是真科學?教科書刪除地動儀真的好嗎 地動儀是測出 發生的方位,並沒有 的功能。古代交通不發達,後情報傳到皇帝耳中需要很長的時間,地動儀可以在 之後做出反應表明哪個方向發生了 在今天通訊這麼發達的年代並沒有什麼卵用,哪兒發生 1小時後全世界都知道了!張衡地動儀真的有用嗎 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