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作為皇長子的豪格為何鬥不過多爾袞呢

時間 2021-10-14 23:32:42

1樓:毒說娛界

大凡是能成就不朽功績的人必定都會有過人的謀略,謀略可以上人插上翅膀,隨崛起於塵埃之中,卻能翱翔於九霄之上。作為皇長子的豪格,在勢力上遠遠要強大於多爾袞,然而最後豪格卻沒有鬥過年輕自己兩歲的叔叔多爾袞,沒有其他原因,只因謀略不足。其實,在歷史中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勝列舉,豪格被多爾袞究罪下獄慘死,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愛妃海蘭珠病逝以後,皇太極傷心不已,或許是思慮成疾,身體狀況日漸下滑。2023年,52歲的皇太極在老家盛京乘鶴西去。皇太極最大的優點就是謀略過人,可惜在他離世的時候,卻沒有好好發揮自己的這一特長,以至於為後來豪格和多爾袞的爭鬥埋下了隱患。

在皇太極病逝後不久,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就和自己的兒子豪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奪位之戰,因為皇太極走的實在太過匆忙,沒來得及在臨走之前為大清定下下一代的掌權人,這也就為野心勃勃的多爾袞留下了和豪格爭奪皇位的藉口。

其實,在皇太極去世後,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當屬豪格無疑。論年紀,豪格眾位皇子中最年長的。**績,豪格久戰沙場,戰功赫赫。

論實力,豪格手握皇太極遺留下來的兩黃。而且豪格還得到了大清八旗中多數人的支援,如果不是多爾袞的橫加阻攔,根本就沒有福臨什麼事了。

在軍事實力上,豪格明顯的感覺優勢。雖然多爾袞也有兩白旗勢力的支援,但是和豪格相比絕對不足為道。即使是多爾袞為皇太極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能力非常的強大,但也不足以和有眾多旗主和大臣支援的豪哥形勢上平分秋色,那麼多爾袞又是怎樣阻止了豪格繼承皇位呢?

其實,豪格不向多爾袞妥協,豪格無疑會成為競爭的最後勝利者,但是可惜豪格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最終被多爾袞逼迫妥協,我們不得不佩服多爾袞的膽大心細。

在當時,在勢力上多爾袞和豪格無疑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雖然多爾袞略遜色於豪格, 但無疑多爾袞更具智慧。多爾袞利用眾人一心想要入主中原,不願內戰消耗國力的心理,逼迫眾人同意了立皇太極五子福臨為敵的折中之法,才會後來多爾袞除去豪格贏來了機會。而豪格在這一事件中明顯有些過於盲目自信,才會後來的倒臺留下了隱患。

豪格奪位之戰中的妥協,其實也讓我們看清楚了豪格的真正為人,他輸在太過優柔寡斷,不懂得鬥爭的殘酷性,過於盲目自大而無統籌大局的謀略。豪格輸了,是他的不幸,但卻是大清的幸事。

2樓:歪史

2023年,崇禎16年,這一年異常的詭異,明朝在張獻忠、李自成的攻打之下,北方的官府和基層力量基本上都被摧毀,坐在紫禁城的崇禎已經自己的文武大臣都穩如泰山,既沒有南遷躲避流寇鋒芒的想法,也沒有調遣南方軍隊拱衛京師的打算。

早前被官軍壓制的喘不過氣的流民軍隊以滾雪球的速度壯大,一路攻城略地,聲勢浩大,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張自忠後來建立大西政權。如果加上關外的滿清,當時的版圖上,一下子湧現出明、清、順、西等勢力。

這其中,已經完全制度化的滿清是四個勢力裡面最有地利優勢的一個,建立一整套朝廷制度的清人在靜靜的等關內的趨勢,打算趁火打劫,皇太極上位之後,確立皇帝制度,大規模的重用儒生,將儒家的制度引入滿清,一來晚輩了清廷的制度,一來鞏固了自己的皇位。

但是,皇太極還打算大展巨集圖,沒有準備死的時候,於2023年病死,死的時候51歲剛過知天命之年,即使不算短命,也夠不著高壽。因為他的死,給本來前途一片光明的滿清帶來一絲隱憂。

這個隱憂來自滿人早先的習俗,部落汗位是諸王公大臣共同推舉產生的,就是皇太極也是被推舉即位的,換句話說,皇太極的權為來自於諸王大臣的擁戴,而不是努爾哈赤,所以皇位是他坐,但是是大家的,他是沒辦法把皇位私相授受的,所以他也沒有立太子。

沒有太子,對於一個朝廷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事情,這裡的皇太極更加像一個部落聯盟首領,雖然他已經稱帝,還是從根本上沒有改變王公大臣的權力和滿人的習俗。

儒家的繼承製度因為這個原因,還沒有完全適應當時的滿清,所以皇太極死後,沒有太子的清廷立刻陷入權力糾紛,各路實權派人物和有資格被推舉的人都躍躍欲試,企圖從中攫取最大的利益。

當時有資格被推舉繼承皇位的人人數其實有限,要麼是皇太極的兒子,要麼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後來,每一邊都有一個實力派出現,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多爾袞。

在推舉大會上,兩方各有自己的支持者,豪格有兩黃旗和正藍旗,多爾袞有兩百旗,相對來說,看起來抵不過豪格,但是當時多爾袞作為太祖系實權人物,在八旗中都有自己的支持者。當然,反對者更多。

不管咋樣,多爾袞是不願意豪格繼位,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沒辦法繼位,於是最後同意了孝莊提出的折中辦法,由當時的年僅6歲的福臨即位,這一下子就把豪格的臺拆了,因為很多人支援他是因為他是皇子,而現在另外一個皇子能夠比他獲得更多人的支援,所有被理所當然地拋棄。

迫於時勢,豪格也不得不同意這一方案,最後和皇位失之交臂。

3樓:文以載化

眾所周知,豪格的功績要和多爾袞比的話自然有點小巫見大巫。多爾袞在很多的戰役上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所以自然更容易虜獲大家的心,而在當時的少數民族中,一個人的戰績可以決定一個人在那個朝代的話語權,多爾袞作為一個常勝將軍自然是要比豪格要說話硬氣一些。

首先豪格雖然是皇太極長子,在身份上肯定是佔有優勢的,再加上他剛開始就被封為貝勒,後來又被封為和碩肅親王,緊接著又跟著皇太極去征討,所以這樣看下去孩子未來可期。但是,有一次他和多爾袞一起攻打明朝的時候,將近打了一年多才回去,在短時間內他又犯了錯誤被貶,到了第二年才晉升回去,可以後期發展不太穩定阿。

而多爾袞呢,雖然是一個武將,但是人家絕不是單純的一個魯莽的莽夫,他的政治頭腦也是十分的厲害。瞭解過一些關於多爾袞的歷史就知道,這個人他精通謀略,當時豪格手下的確有幾個非常的厲害,所以多爾袞就成功的把他們策反到自己的陣營,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有何洛會,何洛會這個人最開始的時候的確和豪格關係非常好,但是他認清了事實,最後成了多爾袞的忠臣,就可以發出多爾袞這個人更容易奪得人民,況且對於這樣的人金錢肯定是不能收買他們的,能真正的吸引他們的肯定是看重了多爾袞的能力。

因此,兩個人相比之下多爾袞自然比豪格要厲害一點,他還沒有十七歲就可以跟著自己的父親上戰場殺敵,而且從進入軍隊以來,他就表現的非常好,超出了同齡人的戰術謀略,對於軍事上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一點是豪格所缺少的,因此也不難理解最後多爾袞成為了皇帝。

4樓:體壇大拌菜

一、多爾袞功勳卓著,在軍中威望極高。多爾袞親自帶隊的兩白旗士兵對他一直忠心耿耿,他在大清建立的過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同樣讓他在朝野威望極大。

二、支援豪格的貴族之間內鬥嚴重,讓他痛失好局。雖然包括兩黃在內的很多旗人一開始都非常支援豪格,但無奈這些人本身之間就有著很深的利益矛盾,這最終導致豪格內部出現問題,輸掉了與多爾袞的爭奪。

5樓:大坤坤

豪格資歷不夠,謀略不夠,政治智慧更不夠,可惜的是,入關後雖然屢戰屢勝,但最終還是死於多爾袞之手。

6樓:千年書蟲

因為當時豪格和多爾袞實力相當。多爾袞和他的兄弟多鐸擁有八旗中的三旗。

7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皇太極的集權並未徹底,並且重用了多爾袞,使他掌握了兩白旗的勢力,還得到了代善兒子等人的支援。

8樓:虎說財稅

因為多爾袞手握重兵。在當時豪格擁有的勢力雖然也不少,但是他和手握重兵的多爾袞相比就要差遠了。

皇太極的死因,清皇太極的死因是什麼?

1 皇太極努爾哈赤的死因,根據 清史稿 中記錄為 無疾崩 2 民間野史有幾種說法 1 發現莊妃和多爾袞的姦情,被自己的兄弟多爾袞刺死 2 因為寵妃辰妃的死,悲傷過度而死 3 在睡夢中貿然猝死,死因很可能是心肌梗塞。3 文史書中記載,皇太極在五十歲時,因他心愛的宸妃之死,悲不自勝。從此這位身體一直健壯...

多爾袞和皇太極,皇太極和多爾袞是什麼關係 皇太極篡奪了多爾袞的皇位?

1全部都是一樣的,清軍入關是裡是必然,然後開始幾個皇帝比較勤奮,後來的昏庸,歷朝歷代都是這樣的 最後滅亡,封建社會末年的發展趨勢。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不是英雄創造歷史,歷史遵循其規律而發展的 不一樣阿,因為多爾滾之後就不可能是順治了,那麼估計後來就不會有康熙即位了!康熙對中國歷史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那具...

皇太極是大金人嗎,皇太極為何執意改「大金」為「大清」,他改名的目的是什麼?

是金人,現在的 滿族 皇太極為何執意改 大金 為 大清 他改名的目的是什麼?大金改為大清是為了更好的融入中原,這樣可以令國家的統治更好發展。為了讓自己的王朝長盛不衰,金子在五行學說上不能剋制住明字,所以改為清,才能克住明,保證大清的昌盛。明帶火,水滅火,大清就是這麼來的。其一,大清 不是漢文 大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