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成

時間 2021-10-14 20:11:49

1樓:小狗兒

一. 以人為本 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視人的價值和地位,考慮人際和諧,善於運用人的智慧和計謀等。 二. 以德為先 優秀的品格因素會給領導者帶來較大的影響力和樹立良好的威信,使下屬產生敬重感,作為學習的榜樣。 三. 中庸之道 中庸在《禮記.

中庸》中解釋是"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程頤的解釋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朱熹則解釋道:

"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之道運用於管理中包括以下幾方面觀念: 1.

凡事要適度:中庸之道反對處事走極端,主張任何事情要遵循一個適當的"度"。 2.

統一把握好矛盾的雙方:從事物對立的兩方面找出解決的問題的答案。即所謂"執兩用中",這樣就能統一考慮到矛盾中對立的兩極,不至出現偏頗,在對立面的互補中取得一種整合效應。

3. 掌握靈活多變的原則:要能衡量事物的情勢相應的變通。

4. 保持矛盾雙方的協調:《禮記.

中庸》中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但和並不是無原則的和。孔子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和的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東西相加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間完全相同。由此看出孔子反對在管理中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而是追求一種有原則的協調與和諧。

四. 無為而治 "無為"是道或天道的一項重要屬性,並非無所作為。《老子》中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來說,"無為"是指人適應自然,自覺服從客觀規律的管理行為過程。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過"無為",最後達到"無不治"的管理效果。具體說,"無為而治"在管理實踐中的作用有:

1."無為"可以減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避免引起反感。道家認為,以智取天下,別人還之以智;以力為出發點,別人還之以力。

《老子》認為"智慧出,有大偽"。治天下者機智巧詐,被管理者反而因之作奸作偽。因此,在管理中不人為破壞自然規則,順應自然,就能夠防止下屬出現心理牴觸,使下屬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管理要求,實施有效管理。

2."無為"可以減少衝突。道家認為,過分的利益引誘,回導致相互爭鬥。

管理者既要滿足下屬的合理需求,又要防止貪慾帶來損害。"聖人為腹不為目",主張生活簡單,反對追求官能享受。管理者"無為","清心寡慾",即不過分注重利益,就會有利於管理。

3."無為"可以充分發揮組織機構的作用。老子有句名言:

"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夫烹小魚者不可擾,擾之則魚碎;治大國者當無為,為之**傷。"在組織中一旦建立起穩定的組織機構,明確各自的分工職責,就應充分發揮其作用。

管理者應適當超脫,避免主,隨意決策,不干擾日常的管理工作。這樣就能達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的境界。 道家"無為論"其實是最優管理原則。

從正面看:無為而治主張實行開明,自由,各司其職;從方面看:無為而治是反對蠻幹妄為,粗**涉。

五. 以和為貴 "和"既是"和諧","協調"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義。和諧是管理成功的標誌,是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兵法講得更明確:"上下同欲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前兩者是講內部關係和諧,後者是指審時度勢,把握戰機,不是絕對不打,而是要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日本企業經營戰略專家上野明概括成功企業的特徵時說:"不單純重視‘和為貴'的想法,而且重視‘和而不同'的想法。下級對上級能坦率提出反對意見,上級能謙虛地傾聽部下的反對意見的廠風,是優秀企業的共同點。

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是什麼?

中國古代辯證思想的淵源,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思維的成因時什麼?

門前柳綠 中國古代辯證思想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晉國史官蔡墨提出了 物生有兩 的命題,意即是無是由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組成的。他還引用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的詩句,得出 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的重要政治結論。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另一代表人物是老子,認為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結,...

中國古代思想興起的基本特徵,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發展演變及其主要特徵

蔣亞中 遞進地 學習西方器物層次 學習政治制度層次 學習思想文化層次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發展演變及其主要特徵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發展演變及其主要特徵是? 好長哦。領教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特徵 使用者 一 先秦至兩漢文學 首先介紹文學史的學科性質及中國文學史的基本特點 學 習目標。概述先秦至兩漢文學...

中國古代經濟形式,中國古代有哪幾種經濟形式

冷侃娛文 中國古代的經濟形式包括農業 手工業和商業。中國古代的農業主要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產生於春秋時期,產生的原因是 生產工具的進步,特別是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技術的使用 耕作技術的進步 私有土地的出現。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主要是私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 生產關係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