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請對春秋戰國出現的「百家爭鳴,萬花齊放」歷史現象作出歷史評價!
2、請簡單闡述秦朝建立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3、請對造紙術的發明與運用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4、請概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背景!
5、請說說隋朝建立的歷史背景!
6、請簡單概述唐朝的經濟文化條件!
7、請談談宋朝火器的運用及歷史評價!
8、請對元帝國的歷史版圖作出概述。
9、請對鄭和下西洋事件作出歷史評
10、請對《南京條約》作出歷史評價!
11、請對《璦琿條約》作出歷史評價!
12、請對《北京條約》作出歷史評價!
13、請對《天津條約》作出歷史評價!
14、請對《馬關條約》作出歷史評價!
15、請對袁世凱作出歷史評價!
16、請對孫中山作出歷史評價!
17、請對蔣介石作出歷史評價!
18、請對新中國的成立作出歷史評價!
19、請對改革開飯作出歷史評價!
20、請說說您對「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的看法!這尼瑪全是手打的,你該做什麼你懂滴!
2樓:愛的傷
秦朝吞併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3樓:妙見凡塵
唐朝有幾位皇帝?
唐朝有多少年曆史?
南宋時期有幾個同時建立的政權?
漢朝時期的國家怎樣?
秦王破陣樂是描寫的誰》?
秦朝之後的時期是什麼朝代?
秦朝之前的時期是什麼朝代?
秦朝吞併六國的順序是什麼?
漢朝時期最有名的君主是誰?
雍正皇帝的全稱是什麼?
康乾盛世有多少年曆史?
我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有多少年曆史?
山頂洞人的時期距今多少年?
我國閉關鎖國時期的唯一通商口岸是**?
臺灣遭受日本佔領多少年?
我國最早遭受外國殖民主義國家侵略是什麼時候?
盧溝橋事變的罪魁禍首是誰?本事件又名什麼事件?
元朝是由哪族人建立的王朝?
八國聯軍是由哪八國組成的?
我國最繁華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4樓:飄過雲彩
宋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5樓:earth現代詩仙
1、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2、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什麼?
3、隋朝大運河各河段名稱?
4、官渡之戰是誰打勝了?
5、唐朝誰被尊為天可汗?
6、有一個皇帝,他父親,母親,弟弟,兒子都是皇帝,他是誰?
7、清末慈禧第一次垂簾聽政是誰在位期間?
8、北魏孝文帝改姓什麼?
9、中國歷史上誰當皇帝時間最長?
10、五胡鬧中原都有哪五胡?
11、背水一戰是從**來的?
12、金朝是被誰滅的?
13、紅軍長征經過了幾個省?
14、耬車是誰發明的?
15、中國歷史上那位皇帝最長壽?
16、世界歷史上,拿破崙是在哪一戰役中被英軍擊敗?
17、八國聯軍指哪八國?
18、誰領導太平天國起義?
19、中國北洋水師是在哪一戰全軍覆沒的?
20、戰國四君子是誰?
誰能給我20個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問題?{加上答案哦}
幫我找100個以上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20個以上關於神話傳說的成語 20個以上關於
6樓:福爾摩斯
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妄自菲薄: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臨危授命: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計日可待: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可以數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來。
山餚野蔌: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迴路**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
觥籌交錯: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捨生取義:出自《魚我所欲也》;捨棄生命為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思賢若渴:出自陳壽《隆中對》;比喻迫切地想延攬有才德的人。
心曠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氣象萬千: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黔之驢》;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氣:出自《曹劌論戰》;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比肩繼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頤《愛蓮說》;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馬光《孫權勸學》;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發夕至:出自酈道元《三峽》;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途不遠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生的細毛。
形容目光敏銳,觀察入微。沈復《童趣》:「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源於《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悅而滿足的樣子。《童趣》:「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 龐然大物:指形體大而笨重的東西,也指貌似強大而實則虛弱的東西。《童趣》:「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源於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4. 溫故知新:複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也指重溫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源於《 < 論語 > 十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 見賢思齊:看見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樣,形容有好學向上之心。源於《 < 論語 > 十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向他學習,也指採納並實行正確意見。源於《 < 論語 > 十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遠:擔子沉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鬥。源於《 < 論語 > 十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需要或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源於《 < 論語 > 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 歷歷在目:一個一個清清楚楚地出現在眼前。蒲松齡《山市》:「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10.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也可能變為好事。源於《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11. 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複雜,不易看清真相。源於《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陋的人。《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源於《三國志·吳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別人,指別人已經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孫權勸學》:「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夸父追日:比喻決心很大或自不量力。源於《夸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擾的理想處所或與世隔絕的幻想世界。源於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16.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小幽暗頓時變得寬敞明亮,也形容(經過別人的指點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領悟。源於《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17. 怡然自樂:安適、愉快而又得意。《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18. 無人問津:無人過問,受到冷落。源於《桃花源記》:「(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9. 不蔓不枝:原指蓮莖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後比喻說話或寫文章不拖泥帶水,不節外生枝。
源於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0. 山重水複:山巒重疊,流水環繞;形容風光優美。源於宋·陸游《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源於《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只求領會主旨,不死摳字眼兒;現多指只滿足於瞭解個大概,不作深入理解。源於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3. 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別、團聚,泛指人生的種種經歷、遭遇和感受。源於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4.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順暢,人民團結;形容國泰民安的景象。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5. 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業又都興辦起來。《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現在規範詞形寫作「百廢俱興」。
26.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7. 醉翁之意不在酒:指另有用意或別有用心。源於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8. 山餚野蔌:指野味和野菜。源於《醉翁亭記》:「……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29. 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錯起落(籌,喝酒時行令用的竹片),形容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
源於《醉翁亭記》:「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30. 鴻鵠之志:比喻遠大的志向。源於《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1. 披堅執銳:身穿堅固的鎧甲,手執銳利的兵器;形容全副武裝投入戰鬥。源於《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被」,通「披」。
32. 妄自菲薄:毫無根據地自己看不起自己。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3. 作奸犯科: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源於《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34. 三顧茅廬:比喻誠心誠意再三邀請。源於《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3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道義,就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和幫助,違反正義一定得不到支援。
源於《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6.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禍患,使人奮鬥而得以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沉淪而導致死亡。源於《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7. 捨生取義:為了維護正義而犧牲生命。源於《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8. 一鼓作氣:本指作戰時擂第一通鼓,士氣就振作起來了;現在多形容做事時鼓足幹勁,趁勢一次做完。源於《曹劌論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9.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不畏艱險,有堅忍的毅力。源於《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
40. 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源於《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君子三戒。
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
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種事情應警惕戒備: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穩定,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求名譽,地位財貸等厭。」
感悟:這是孔子對人從少年到老年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出的忠告。
益者三友
也是出自論語的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矣。」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感悟: 這是孔子在告訴我們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訴了我們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是有害的。
這兩則不是成語故事,是我從論語裡想起的,還好網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氣,如果你想找寓間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議你去買本四書,大學和中庸可以自己看著修身,論語中的經典語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說足夠我們終身受用了。
關於歷史的問題,有關歷史問題
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又稱自然經濟 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家庭的溫飽問題而不是用於交換 而且當時的社會通常情況下除去苛捐雜稅以及自己所需也就沒有多少可供交換了 況且當時也沒有什麼溫室之類的可供冬日生產 因此小農經濟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一種主要的自然經濟,是以家庭為基礎,生產的目的不是為了交換,而是自...
有關於歷史改革的問題,歷史改革成功的原因
1 改革就是要為了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這是客觀因素。至於主觀因素,當然是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從而實施自上而下的改革,避免自下而上的革命,維護社會穩定。至於為什麼那麼多。因為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各國都要融入時代潮流。2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
靖江的朋友進來!有關靖江歷史的問題
靖江得名的由來,古今的變遷。第一個發來答案的會被採納!靖江的變遷 有關歷史的問題 20個 1 請對春秋戰國出現的 百家爭鳴,萬花齊放 歷史現象作出歷史評價!2 請簡單闡述秦朝建立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3 請對造紙術的發明與運用對人類歷史的影響!4 請概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背景!5 請說說隋朝建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