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用的是毛筆,寫錯了句子或者字,用什麼工具修改呢

時間 2021-08-30 11:14:16

1樓:千錘百煉的柯基

直接用筆塗掉是最簡單的辦法:在錯別字旁邊用潷加點,保留原字繼續寫下去。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名為「雌黃」的礦物塗在錯別字上,有點類似現在的」塗改液」信口.

雌黃就這麼來的。

現在我們必須重寫任何錯誤或遺漏無論是寫好掛在自己家裡,送給親朋好友,還是參加任何書展,都要重寫。重寫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要尊重書法,也要尊重親友。

當沒有人知道你在寫什麼時,就沒有對錯。但書法的本質是書寫。一定有對與錯。

2樓:0雷哥真棒

毛筆字——是指按傳統法度書寫的毛筆字,而不是用毛筆隨意寫出的字。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毛筆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

古人從來都不用擦的,都是塗改。越是大的書法家,塗改過的墨跡越是值錢。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塗改過的,如果拍賣,現在的價值最起碼上億。

就是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也有塗改,價值連城。呵呵~~與你說著玩,只是你可以圖改一下,毛筆字的塗改都是允許的。古代如此,何況現代。

雖然西周以前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

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

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

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在古代文獻中,時常可以見到用"黃紙"寫書的記載。晉荀勗《穆天子傳敘》說:"謹以二尺黃紙寫上";《晉書·劉卞傳》載,劉卞入太學,"吏訪問令寫黃紙一鹿車"。

北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條更說:"古人寫書,盡用黃紙,故謂之'黃卷'。"這種"黃紙"是用黃檗(柏)汁染過的,顏色發黃,以防蟲蛀。

這種染紙法在造紙技術上稱為"入黃(也寫作'入潢')"或"染黃"。紙卷大多經過"入黃",有的是先寫後染,也有的先染後寫。我國很早就使用藥物以保護書籍紙張,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染潢及治書法"一節,詳細敘述了用黃檗汁染書的方法。

從現存古本抄卷看,不少儘管已經破損斷爛,但很少有蛀蝕的現象,可見這種防蛀法是行之有效的。

文選·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雌黃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即雞冠石,除了作為塗改之用,也可作顏料。現今流傳下來的隋人《文選·運命論》,其抄本殘餘的400餘字中,有7處字跡用黃色顏料塗改遮蓋,便是雌黃塗改後的痕跡。

3樓:東之美

科舉考試,用毛筆直接塗改掉,或者在上面直接改。

4樓:__安城彌生顏

用小刀颳去錯誤部分,因為紙張加厚所以沒影響

5樓:等你到家額

科舉考試用毛筆考試寫錯後直接用毛筆一勾就好了。

6樓:cherry範

古人從來都不用擦的,都是塗改。毛筆字的塗改都是允許的。

7樓:

科舉考試用的是毛筆,寫錯了句子或者字直接劃掉

8樓:718來吧

現在的價值最起碼上億。就是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也有塗改

9樓:小遷吉他

以前古代科舉考試寫錯字都是用小刀颳去寫錯部分。

10樓:邸衣

毛筆字的塗改都是允許的。古代如此,何況現代。

11樓:百度

不用修改,直接在上邊畫圈做標記,考官能看明白就行。

毛筆字寫錯了怎樣修改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法改 如果是自己練 就不需要改了 在寫的時候,多看, 如果是要送人或展覽,那就再換一副吧。畢竟對毛筆字稍有點研究的就能看出哪個字改過,這樣對人也不禮貌。 我正在練顏體, 祝你好運

13樓:匿名使用者

修改不了,只能重新寫

用修改符號修改句子,符號有哪些

14樓:小史i丶

1、刪除號:用來刪除字、標點符號、詞、短語及長句或段落;

2、恢復號:又稱保留號,用於恢復被刪除的文字或符號。如果恢復多個文字,最好每個要恢復的字下面標上恢復號;

3、對調號:用於相臨的字、詞或短句調換位置;

4、改正號:把錯誤的文字或符號更正為正確的;

5、增添號:在文字或句、段間增添新的文字或符號;

6、重點號:專用於讚美寫得好的詞、句;

7、提示號:專用於有問題的字、詞、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錯誤並改正;

8、調遣號:用於遠距離調移字、標點符號、詞、句、段;

9、起段號:把一段文字分成兩段,表示另起一段;

10、並段號: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後,表示不應該分段;

11、縮位號:把一行的頂格文字縮兩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順延後移;

12、移位號:箭頭表示移位方向;

擴充套件資料:

修改符號相關應用:

1、成分殘缺:

句子裡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

2、 用詞不當

由於對詞義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詞義範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關聯詞用錯;

3、重複囉嗦、成分累贅

在句子中,所用的詞語的意思重複了,顯得羅嗦累贅;

4、搭配不當

在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來不合事理,違反了語言的習慣;

5、詞序顛倒

在一般情況下,一句話裡面的詞序是固定的,詞序變了,顛倒了位置;

6、前後矛盾

在同一個句子中,前後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語意不明;

7、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稱交代不明確,造成句子意思混亂;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範圍大小歸屬混亂。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答有獎勵

小史i丶

lv.1 2019-07-30聊聊

1、刪除號:用來刪除字、標點符號、詞、短語及長句或段落;

2、恢復號:又稱保留號,用於恢復被刪除的文字或符號。如果恢復多個文字,最好每個要恢復的字下面標上恢復號;

3、對調號:用於相臨的字、詞或短句調換位置;

4、改正號:把錯誤的文字或符號更正為正確的;

5、增添號:在文字或句、段間增添新的文字或符號;

6、重點號:專用於讚美寫得好的詞、句;

7、提示號:專用於有問題的字、詞、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錯誤並改正;

8、調遣號:用於遠距離調移字、標點符號、詞、句、段;

9、起段號:把一段文字分成兩段,表示另起一段;

10、並段號: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後,表示不應該分段;

11、縮位號:把一行的頂格文字縮兩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順延後移;

12、移位號:箭頭表示移位方向;

16樓:雪兒飛飛

發的**,大概就這些

1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秀修修改都修改符號有新增好有刪除號有調轉順序符號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開己了口,有的開不了口,問題是要,靠自己不是別人說的數,知道了嗎?

19樓:全是你招手

讓廣泛運用方法提高利率水平提高警惕!

古人寫字時也會出錯,他們是如何修改的,什麼手段現在還在使用?

20樓:孤雁獨翼

‍‍古人在用竹簡的時候會用刀削掉錯誤之處,紙張普及之後直接塗改掉或者用雌黃塗抹,雌黃的用法和現代的塗改液一樣,塗完就可以寫在上面。不過流傳最久的方法還是直接用筆塗改,到現在都還廣泛使用這個方法。

竹簡時期修改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專門的「書刀」將墨跡刮掉,然後重新書寫‍‍。所以文職**也被叫做「刀筆吏」,因為他們既要用筆還要用刀,隨身都會帶著書刀。‍‍書刀的用途不僅限於修改字跡,還可以在竹簡上刻字,此外根據《資治通鑑》記載,三國時期的韓馥就是用它自盡的。

漢代之後紙張逐漸普及,這時候的修改方式就是直接塗掉或者使用雌黃。塗掉是最常用的方法,現在存留的一些書法也可以看到塗抹的墨跡。而雌黃是一種礦物,可以做顏料,顏色為明黃色。

由於古代造紙技術有限,紙張無法達到雪白色,會偏黃色,或者為了防蛀會使用黃櫱汁染色,為了美觀以及加固還會塗蠟,所以古代的紙都是黃色的。在黃色的紙上用黃色的顏料塗改,塗改的痕跡就不容易看出。古代還有人動起了歪腦筋,用雌黃來篡改文章。‍

21樓:粉色糖果味的豬豬

古人寫錯字會選擇使用專用的書刀將字刮下,再重新寫。

22樓:帶著貓咪看歷史

用筆塗掉,現在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修改的。

23樓:善良的

他們是直接用毛筆塗抹再重寫,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裡面就有很多的塗改之處。

24樓:獅子

一種是直接塗掉,另外一種那就是雌黃,可以用來作為顏色的褪色劑就可以修改了。

找出下列句子中用錯的標點符號運用修改符號改正過來一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

古代科舉考試怎樣防作弊?

2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用彌封方法,以防作弊;宋代考試更見嚴正,主考官是臨時差的,受命後要即到貢院,稱為「鎖院」,而閱卷時又用彌封、謄錄、糊名等方法,防止作弊徇私由於科舉考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生的富貴榮華,因此不少人均企圖以作弊以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最常見的作弊有三種,一是賄買 (即賄賂主考官以獲取好成績)、二是夾帶考試** (帶書或抄錄於隨身物品中) 入內作弊、三是請人代考。

賄買 唐代武則天時代曾設立糊名的辦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減少批卷者認出撰卷人的機會,這做法在宋代以後成為定例。同時又發明了謄錄的方式,由專人抄錄考生的試卷並以抄本送往評級。這樣批卷者連辨認字跡也不能。

然而,考生仍可與考官約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詞來作暗號,即所謂「買通關節」。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

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髮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清代入關初期便曾發生了丁酉案(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闈弊案,最後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百名舉人在滿兵夾帶下重考,之後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尚陽堡寧古塔。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一般認為這是滿族統治者以嚴刑酷法震撼漢族知識分子,從而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夾帶 唐代的科舉考試已設有兵衛,以阻止夾帶作弊。宋朝起,考試在貢院內進行,貢院內考生之間是以牆壁隔開的,稱為號舍。考生不可以喧譁、離場,以防止傳卷或傳話。

但是夾帶**這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常見的方法有將**藏在衣服鞋襪裡,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作夾帶。

明清的科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乾隆時更曾下詔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例如:

硯臺、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臺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但科場舞弊始終未曾徹底有效地受到打擊。

有傳說指一次會試中有舉人把夾帶的書本掉在地上,奉旨檢查的親王卻為他掩飾,說:「何以攜帳簿入場!」

代考 代考在唐朝時頗為常見。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詳細的體貌特徵的履歷。進場前考官會根據履歷驗明考生的身分。

但是代考作弊似乎亦沒有被完全杜絕。例如**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漢民,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代考「槍手」,曾在清末兩次代人蔘加鄉試,皆獲得中舉。 清朝若干朝代的科舉考試還禁止八旗子弟參加考試,以防作弊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怎麼防作弊的,古代科舉考試怎樣防作弊?

牛牛的天空下 唐代用彌封方法,以防作弊 宋代考試更見嚴正,主考官是臨時差的,受命後要即到貢院,稱為 鎖院 而閱卷時又用彌封 謄錄 糊名等方法,防止作弊徇私由於科舉考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生的富貴榮華,因此不少人均企圖以作弊以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最常見的作弊有三種,一是賄買 即賄賂主考官以獲取好...

宋代科舉考試的模式,宋代科舉考試模式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 制科和武舉。宋代進士分為三等 一等稱進士及第 二等稱進士出身 三等賜同進士出身。宋代科舉考試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 考試製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製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

古人科舉考試排名,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破碎的沙漏的愛 排名情況從大到小為 狀元 榜眼 探花 進士 貢士 舉人 秀才 童生。具體說,古代 高考 成績分三等 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稱 狀元 第二名稱 榜眼 第三名稱 探花 稱 三鼎甲 都賜 進士及第 二甲取若干名 根據官場需要 都賜 進士出身 三甲取若干名,都賜 同進士出身 1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