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手知道我們國家的傳國玉璽《和氏壁》現在放在什麼地方

時間 2021-08-11 18:11:28

1樓:

傳國玉璽是毀在唐末

宋朝建立後就沒有啦.所以從宋開始中華帝國走向衰落.社會開始封閉.到辛亥革命"帝國"結束它2000多年的歷史.

傳國璽又稱傳國玉璽、傳國寶,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玉璽,為秦始皇所作,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貫穿中國歷史長達1500多年,忽隱忽現,秦以後歷代帝王爭以得璽為符應。確為天下所共傳寶,國之重器。

說起傳國璽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厲王。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

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楚威王時,昭陽滅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於他。後昭陽出遊赤山,赤山下有深澤,傳姜太公曾釣於此,昭陽於水淵畔高樓宴客賞壁,是時有人云淵中有大魚躍起,足有丈餘,群魚從之,眾人離室至淵邊,回席後發現和氏璧失蹤,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拘張儀遍審無果。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15年,拜為秦相,遊說諸國服從秦國,以使節入楚,瓦解齊楚聯盟。

後楚敗,秦取楚漢中之地。

和氏璧實為他人所盜,昭陽懸千金之賞,購求此璧,盜者不敢出獻,乃懷之入趙。後趙惠文王內侍繆賢以五百金貨得,趙惠文王從纓賢處得和氏璧;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得知,“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壁”,其時秦強趙弱,惠文王恐給了壁得不到城,藺相如自願奉壁前往。至秦國,獻壁後,見秦王無意償城,當廷力爭,設法取回原壁,送回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

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傳國璽就此失蹤。

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

“今年祖龍死。”。次年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帝出巡死於沙丘。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軍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秦亡,劉邦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一記為“漢傳國寶”。

西漢末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未立,璽藏於長樂宮王莽的姑母孝元太后處。王莽派堂弟安陽候王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

”,無奈,擲璽於地,崩其一角,莽令工匠以金鑲之。

公元23年十月四日,王莽兵敗,商人杜吳殺莽漸臺之上取璽綬,校尉公賓就斬莽首,一併獻給校尉王憲,憲自稱漢大將軍,城中兵數十萬皆屬焉,舍東宮,妻莽後宮,乘其車服。六日,李鬆、鄧曄入長安,以王憲得天子璽綬不交,多挾宮女、建天子鼓旗,收斬之,李鬆持傳國璽至宛,獻給綠林軍擁立的漢更始帝劉玄。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軍另立皇族後裔劉盆子為帝,改元建世;同月劉秀即位於高邑,國號漢,改元建武;九月,赤眉樊崇等眾數十萬人入關,更始帝裸袒逃亡。十月劉秀入洛陽,十二月赤眉追殺更始帝劉玄於道。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兵敗宜陽,劉盆子和樊崇率眾向劉秀投降,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北宮避難,玉璽失蹤。

獻帝時,董卓作亂。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長沙太守孫堅率軍攻入洛陽,見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孫堅將璽祕藏於妻吳氏處。後孫堅為黃祖軍士所射殺,袁術拘孫堅妻,奪璽。

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

公元220年,獻帝延康元年冬十月乙卯,曹丕篡權,逼獻帝禪讓,漢亡。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

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馬炎同樣篡權,逼迫魏帝曹奐退位,改魏為晉,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

公元311年五月,前趙(匈奴漢國)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公元329年九月,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一月,冉閔(染閔)殺後趙皇帝石鑑,得傳國璽,據鄴城,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公元352年,鮮卑慕容儁為得到傳國璽,邀約南下攻魏,三月,冉閔兵敗被擒,五月被殺。慕容評率精騎萬人攻鄴,魏大將軍蔣幹輔佐太子智閉城拒守,冉智尚幼。鄴中大飢,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蔣幹奉表請降,且求救於東晉謝尚。

初,謝尚使戴施據枋頭,戴施聞蔣幹求救,派使者求傳國璽,幹疑尚不能救,沈吟未決。六月,戴施親率精兵百餘人入鄴助守,譎之曰:“天子聞璽已在吾處,信卿至誠,必遣軍糧厚相救餉。

”幹以為然,乃出璽付之。戴施令何融送傳國璽至枋頭,謝尚遣胡彬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璽重入司馬家,東晉的君主終於不是“白板天子”了。八月,慕容評攻陷鄴城,冉魏滅亡,十一月,前燕慕容儁即皇帝位,自謂獲傳國璽,改元元璽;

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

公元479年四月,蕭道成逼宋順帝禪讓,建南齊;

公元502年四月,蕭衍篡南齊立樑;樑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在壽陽起兵叛樑,承聖元年公元552年,侯景被殺,其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持璽潛逃至廣陵,郭元建獲璽,獻與北齊行臺辛術,術轉獻北齊朝廷,傳國璽遂為高氏所有。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宇文邕平北齊,璽入周。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璽入了隋宮,改傳國璽曰受命璽。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一統中國。

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於江都,蕭後與煬帝幼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號為隋王。五月,恭帝楊侑禪位,李淵稱帝,是為唐高祖,改國號唐,隋亡。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沒有傳國璽,遂刻受命玄璽,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以及八方“神寶”“受命寶”之類的玉璽聊以**。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三月,俘其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同年,蕭後與楊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晃(朱溫、朱全忠)廢唐哀帝李祝,奪傳國璽,建後梁。

龍德三年公元923年十月,後唐李存勗滅後梁,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後唐清泰三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帶契丹軍攻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公元951年正月,郭威廢后漢建後周,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於廣順三年刻了“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兩方印璽,後,趙匡胤受禪,傳此二寶,改朝為大宋,又制“大宋受命之寶”。至太宗,又別制“承天受命之寶”。真宗即位,作皇帝受命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寶”。

哲宗紹聖三年公元2023年,咸陽縣民段義掘地得古玉印,自言於河南鄉劉銀村修舍,掘地得之,“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璃紐盤”,紹聖四年,上之,詔禮部、御史臺以下參驗;紹聖五年,經當朝十三名學士**依據前朝的遺蹟,多方考證,最終確認為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璽。哲宗大喜,號為“天授傳國受命寶”,改元元符。

公元2023年四月,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不知所蹤。

公元2023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璽忽現於市。

公元2023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稱帝,建大明。元順帝逃往蒙古草原。

明初洪武五年公元2023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以歷代傳國璽未得,遣徐達率精兵十五萬分三路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最終還是空手而返。

至此,經歷了一千六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另: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漢書”文曰“昊天之命 皇帝壽昌”抑或“受天之命 皇帝壽昌”。兩者不同,一般指“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玉璽譜曰: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藍田山,丞相李斯所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嬰獻之。

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璽,不與,以威逼之,乃出璽投地。璽上螭一角缺。及莽敗,李鬆持璽詣宛上更始;更始敗,璽入赤眉;劉盆子既敗,以奉光武。

又:魏文帝曹丕使人隸刻八字“遼史”記為“大魏受漢傳國之寶”,我以為應該是“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唐武則天時改“璽”為“寶”,應該是那時代改的。“舊唐書”記:天后惡璽字,改為寶。

“宋史”記:寶。秦制,天子有六璽,又有傳國璽,歷代因之。唐改為寶,其制有八。五代亂離,或多亡失。

天子六璽者,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天子八寶,一曰神寶,二曰受命寶,三曰皇帝行寶,四曰皇帝之寶,五曰皇帝信寶,六曰天子行寶,七曰天子之寶,八曰天子信寶。

“魏本紀”錄:太平真君七年三月,詔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戊子,毀鄴城五層佛圖,於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璽”。

“遼史”記: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離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

獻帝失之,孫堅得於井中,傳至孫權,以歸於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 ”。唐更名“受命寶 ”。

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僭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真偽。聖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

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試進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於桑乾河。

再另:後唐以後的傳國璽都疑是贗品。即便契丹得自後晉的傳國璽也是石敬塘按秦璽仿刻的,後被大元所獲。

北宋哲宗時所得的傳國璽當時便有人懷疑是章敦、蔡京造假的。

“宋史”記:紹聖末,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李公麟曰:

“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琱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宋史”又記:元符元年三月,翰林學士承旨蔡京及講議官十三員奏:按所獻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其背螭鈕五盤,鈕間有小竅,用以貫組。又得玉螭首一,白如膏,亦溫潤,其背亦螭鈕五盤,鈕間亦有貫組小竅,其面無文,與璽大小相合。篆文工作,皆非近世所為。

臣等以歷代正史考之,璽之文曰“皇帝壽昌”者,晉璽也;曰“受命於天”者,後魏璽也;“有德者昌”,唐璽也;“惟德允昌”,石晉璽也;則“既壽永昌”者,秦璽可知。今得璽於咸陽,其玉乃藍田之色,其篆與李斯小篆體合。飾以龍鳳鳥魚,乃蟲書鳥跡之法,於今所傳古書,莫可比擬,非漢以後所作明矣。

宋史的幾處記載中似乎都沒有提及“大魏受漢傳國璽”和“天命石氏”等刻字,更加令人疑心,再者李公麟與蔡京等人的考證方法更是想當然耳。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有得玉璽於木華黎曾孫碩德家者,監察御史楊桓辨識其文,曰“受天之命,既壽永昌”,乃頓首言曰:“此歷代傳國璽也,亡之久矣。”。

楊桓的鑑定簡單到如此地步,令人嘆息。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2023年,陝西鄠縣民毛志學於泥河濱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色白微青,螭紐。陝西巡撫熊翀以為秦璽復出,遣人獻之。

禮部尚書傅瀚言:“自有秦璽以來,歷代得喪真偽之跡具載史籍。今所進,篆文與《輟耕錄》等書摹載魚鳥篆文不同,其螭紐又與史傳所紀文盤五龍、螭缺一角、旁刻魏錄者不類。

蓋秦璽亡已久,今所進與宋、元所得,疑皆後世摹秦璽而刻之者。”明孝宗從其言,卻而不用。

公元2023年,後金皇太極徹底擊潰大元后裔林丹汗的漠南蒙古察哈爾部落,天聰八年公元2023年閏八月,林丹汗患天花病死於甘肅大草灘,次年四月林丹汗長子額哲率部眾歸降,並獻上元代傳國璽;皇太極得傳國璽後,改女真為滿,改國號金為清,改元崇德。

清初,宮內交泰殿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璽,其中就有這方被認為是秦制傳國璽的玉璽,乾隆十一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按其詞雖類古所傳秦璽,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蟲鳥之舊明甚”“朕謂此好事者仿刻所為,貯之別殿,視為玩好舊器而已”,欽定為贗品。

公元2023年11月5日,末代皇帝博儀被逐出宮時,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還在向內務府大臣紹英追要著傳國璽。

哪位高手知道mp和mpdata有啥區別

mp是定義彈性材料屬性,不能定義彈塑性。定義材料資料時,mp 命令是必須用的,用來定義材料效能的線性部分 tb 命令則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mptemp則定義和溫度相關的材料屬性。因為每一個材料引數都可能和溫度有關,而且溫度關鍵點不一定一致,所以,對每一個參量都要設定溫度。就是溫度...

有大神知道國家開放大學的報名費和學費多少錢嗎

北京贏在路上教育學校 國家開放大學所需要多少錢 要看報考什麼專業 專業不同 所需要的費用是不同的 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你也可以追問 國家開放大學報名費一般是150元。學費各省電大根據本省經濟水平制定,甚至各市電大單獨審批學費標準。所以差距回很大,不是國家開放大學統一規定的。經濟發達地區可能在7000...

有哪位高手知道這個松下PLC的程式的含義

林仔工控店 脈衝輸出控制 jog控制 帶通道指定 概述程式示例 運算元描述 根據參數列的設定,從指定的輸出通道 ch0或ch2 輸出脈衝。1011 st r 10 f172 plsh dt 10 k 0 觸發器n 參數列儲存區的起始地址 s 指定用於輸出脈衝的輸出通道yn n k0或k2 資料暫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