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中國一詞的由來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
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些都說明:
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一帶。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
"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
那麼"中國"指誰呢 《公羊傳·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齊桓公救援邢,衛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到這裡,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學派的"春秋三世說"。《公羊傳·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
王者欲一乎天下,易為以外內之詞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東漢經學大師何休進一步發揮公羊學派的說法,將《春秋》所記242年的歷史,理想化地分為三個階段,即:"所傳聞之世","所聞之世"和"所見之世"。
"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故內其國而外諸夏"," 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雖然那242年曆史發展事實並非如此理想化,但我們必須承認此種理念對民族關係發展規律做出了某些正確認識和預見。夏、商時期,應該是華夏民族的形成時期;而集華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禮"的形成,是華夏民族最終形成的標誌。
觀夏、商、周、春秋,各邦國不斷分化,有的進入華夏集團,有的進入蠻、夷、戎、狄集團,像祀國這樣的國家,一度搖擺於夷夏之間,最後終於擺進了華夏集團,成了"諸夏"的一分子。
關於“中國”一詞的含義,大致有兩種解釋
1.中國二字有京都、京師之意。最早這麼用中國一詞的便是《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經綏四國”。
據說這幾句詩是規勸暴君周厲王的,讓他先從愛護京都的人民開始,然後推而廣之,安定天下。漢代研究《詩經》的學者毛萇,特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作注:“中國,京師也。
”《孟子》中記載了一段齊王對大臣說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照現在的意思,不過是想在京城中給孟夫子蓋間房子而已。
漢末學者劉熙也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日中國。”
2.中國一詞指古時華夏民族聚居的區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大河南北,古稱中土、中原,或稱中夏、中華。當然也被稱為中國。
這些稱呼,實際是指黃河流域一帶。如《史記·楚世家》載:“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當時的楚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裡所講的中國實際上就是對黃河流域的幾個國家的統稱。
在我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一詞所包括的範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之國”。
相傳2023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
漢朝以後,雖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後建立的政權也自稱“中國”,但是並不代表它們就是中國政權。因為他們這個自稱的“中國”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國家意義上的“中國”。即使歷史上的某個政權自稱中國政權,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國政權。
根據史料,日本也常常自稱“華夏”、“中華”。例如《大日本史》卷117,載奈良時代藤原廣嗣在公元740年(大唐開元二十八年)上表日主:“北狄蝦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亂,野心難馴。
往古已來,中國有聖則後服,朝堂有變則先叛”。二戰結束,日本國王在《終戰詔書》中還把日本稱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國顯然是兩國。判斷歷史上一個政權是否是中國政權,主要看它與前一箇中國政權的關係,是以國內政權更換的形式取代前一箇中國政權,還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取代前一箇中國政權。
中國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概念。中國是華夏漢族建立並以華夏漢族為主體的國家。古代中國人歷來就有抵抗外侵、保衛家園的光榮傳統,一旦有外族入侵,便會英勇反抗,絕不允許外來入侵者篡奪中華正統的地位。
從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岳飛的“精忠報國”,每一次遭受外侵,古代中國人都奮起抵抗,無一不驗證了這一光榮傳統。孔子在論語中評價管仲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意思是,有了管仲,華夏沒有亡於外族。什麼叫 “披髮左衽”? “披髮左衽”的反義詞,就是“束髮右衽”,也就是華夏漢族的髮型服裝,是華夏漢族和華夏漢文化的代表。
可見,孔子也是把華夏漢族和華夏漢文化視為中華正統,不容外族取代中華正統。所謂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這裡的“夷狄入中國”指的是歸化、內附中國,決不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征服中國。
滿清入關,大儒顧炎武提出了“亡國”與“亡天下”之辨。他說:“有亡國,有亡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
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學者黃宗羲所言,“明亡於闖賊,乃亡國也,亡於滿清,則亡天下”。“亡天下者,衣冠易改,披髮左衽矣”。
這裡的“亡國”是現代意義上的政權消亡,這裡的“亡天下”則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淪亡。歷史學家顧誠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節寫道:“在漢族官紳看來,大順政權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號”,朱明王朝的掙扎圖存是宗室、皇親國戚、世襲勳臣之類“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紳士民沒有多大關係;而滿洲貴族的入主中原則是“披髮左衽”(剃頭改制),“亡天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應當奮起反抗。
”可見,明朝的民眾,已經把滿清入關與以前的改朝換代嚴格區分開來。以前的改朝換代,只是中國內部的政權更換,滿清入關,則被視為外侵。
辛亥革命後,2023年成立“中華**”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中國國號。2023年lo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中國”。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2023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
“漢”。唐朝的國號是“唐”。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實際的語言操作中“中國”一詞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國際**上一般是指中國大陸。
中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之城”或“**之邦”。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
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2023年,“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
2樓:匿名使用者
你知道“中國”一詞最早**及其含義變遷嗎?
3樓:哎呀呀羞澀了
中國其實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在
朝代的變遷當中,“中國”的代表其實是跟隨當時朝代的版權而變化,它所代表的含義以及範圍都是不一樣的。
而之後“中國”就不僅僅是認為在中原地區的國家了,所有民族生活的地方,所有統治的地方都被稱之為“中國”,其實和現在的含義也非常的相像。而在清朝之後,“中國”的含義和我們現在的含義就相當於是一樣的了。在當時的統治者稱自己為中國,相當於是認為自己是正統的,但是他們卻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是一個具體的國家國號等等。
4樓:溫柔妹
在古時候,“中”字指地理位置在中間的意思,“國”字指“城”或“邦”的意思
,“中國”也指“中間之城”的意思。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目前來看,該名稱至遲出現於我國西周初年。2023年我國陝西寶雞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上面就有銘文:“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上天曰:
‘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大概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在攻克商的王都一帶後,舉行隆重儀式稟告上天:“我現在已經將中國作為自己的統治地,親自治理那裡的老百姓。
”)。該銘文清楚顯示了“中國”這一詞。
在古代,“中”者,指地理位置居中之含義,“國”者,指“城”或“邦”之含義,“中國”顯然也即“**之城”的意思。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它顯然指的就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地理位置位於各諸侯國**的周王國,當然它還並不完全算是周朝的疆域。也就是說,此“中國”含義歷史還很悠久,還並非後來完全所說的“歷史上的中國”、更非作為近代民族“國家”的“中國”(中華**)和現當代的“中國”國家(今天的“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到後面周朝天子的權力下降,諸侯國的實力也是越來越強,一些諸侯國都到了可以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地步,他們也開始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看來在當時你沒有一般的實力都不能用中國這個詞。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其實歷史上最早出現中國這個名字的,在西周初年,這個主要是根據我國陝西寶雞當時出土的青銅器來考察了,因為上面有記載,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周武王在攻佔別的國家之後,作為自己的國家叫做中國,這段文字詳細的說明了中國這個詞語。
二、在古代,“中”指地理位置的含義,“國”指“城”或“國”的含義,“中國”顯然是“中心城”或“中心國”的含義。根據這一點,西周時期的“希村”青銅器上的“中國”的意思,從當時的情況看,它顯然是指周朝,它位於各個諸侯國的中心,以洛陽為中心。當然,它並不完全代表周朝的領土。
三、換言之,這個“中國”的含義還是很原始的。後來完全提到的不是“歷史中國”。它不是把“中華**”和近現代的“中國”作為現代民族的“國家”。
國家(今天的“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縱觀歷史,“中國”不僅指今天意義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的“國家”。
四、而且指中國古代王朝國家(“歷史中國”)和“中國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名稱”。(“中華**”)。就“中國歷史”而言,它不同於今天的“中國”的範圍和意義。
“中國歷史”隨著歷史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隨著歷史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發展的發展。在其意義上,洛陽“中國”原本具有“城中”、“中國歷史”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這個自由的含義在不斷改變,所以現在我們的中國代表的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
科學一詞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科學 一詞的由來
封狼居胥 中文的 科學 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 時期。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 知識 學問 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 science 譯為 科學 但關於中國第一個使用 科學 一詞的人是誰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流傳比...
中國 一詞作為國家名稱最早起用於何時
政權概念上的 中國 由華夏族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締造者為漢族。承認漢族在中國的主體性與所謂的 大漢族主義 並不一樣,因為漢族人是中國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建立了中國,創造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是不爭的客觀事實。根據對現代人以及各個時期的古代人類遺骨的dna驗證推算,華夏族 即漢族的前身 對漢族的血統貢獻約佔7...
「丈夫」一詞的由來是什麼,「老公」一詞最早的含義是什麼?
檸檬玖瑤 遠古時期,我國許多部落都有搶婚的習俗。因此,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該男子身材是否有高度,是否偉岸,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當時,一丈約等於七尺,所謂七尺男兒即由此而來。據說,只有達到這個身高的男子,才有可能抵禦他人搶婚。所以,當時的已婚女子都習慣地稱自己的男人為 丈夫 此外,在西安出土的距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