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在齊國擔任相國,他的主要事蹟有:
一、衡山之謀
作為齊相,管仲一直在謀劃征服以出產**而出名的衡山國。但是管仲一向擅長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在出兵前派人在衡山國大肆以**搶購兵器,使得衡山國的國民紛紛放棄農耕,轉而從事製造兵器。
之後,管仲又刻意哄抬糧價,使得衡山國和周邊幾國紛紛賣出糧食賺錢,但就在衡山國的糧食賣得差不多之時,管仲突然停止收購,並在糧食成熟前的夏季對衡山用兵,這時無兵器也無糧的衡山國只能束手投降。這一經典案例堪稱是古代貨幣戰爭的典範戰役。
二、老馬識途
齊國發兵攻打孤竹國,孤竹國降將設計將齊國大軍誘進荒漠,然後逃之夭夭。此刻天色已晚,四周一片風沙遮眼外加寒氣逼人。齊**隊迷了路,不知所措。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管仲設計以老馬識途的辦法,帶領大軍走出困境。
三、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在之後經商的時候,管仲一直將賺來的錢多分給自己,鮑叔牙卻不以為意,體諒管仲家裡的貧困。之後二人各為其主輔佐各自的主公時,鮑叔牙還出面救了管仲,並且向齊王大力推薦管仲,使其成了齊相。這份深厚的友誼在後世成為稱頌一時的佳話。
樂毅,戰國後期的軍事家,他曾輔佐當時實力稍遜的燕國,官拜上將軍,統率趙、楚、韓、魏、燕等五國聯軍伐齊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險些將當時強大的齊國徹底滅亡,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這也使得樂毅的名氣提升到了同管仲齊名的地步,兩人都是有著匡扶人國、經天緯地功績的大才。
2樓:礫子
前面咱們說道諸葛亮自我包裝,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果說秦始皇唐太宗算一流,王安石岳飛算二流,那麼管仲、樂毅最多隻能算個三流。為什麼?管仲、樂毅都只是輔助了一個偏安的小朝廷,也就是一個州和幾個郡的概念,而且虎頭蛇尾:
管仲雖然能讓齊國短暫稱霸,但活著的時候不能讓齊桓公罷黜易牙、豎刁等奸佞小人,死後齊桓公命喪群小之手,齊國內有大亂,外有趁火打劫,元氣大傷;樂毅扶植弱燕,連下齊國七十二城,卻只被一田單使反間計就功敗垂成,最後死於異國他鄉,七十二城也全部丟失。這兩個人,充其量就是有爆發力,但是沒有持續性,在俊傑多出的中國古代,這二位實在算不上多厲害的角色。諸葛亮不學習蕭何張良這樣真正的輔政天才,而要自比管仲樂毅這樣大權獨攬的閃爍流星,並且以向他們學習為榮,實在有負這麼多人對他的厚愛。
諸葛亮有諸多優點,但是讀書觀其大略我只同意一半。打個簡單的比方,讀者便自明瞭:第一遍讀諸葛亮,和第十遍讀諸葛亮,您自己心裡的諸葛亮,不一樣了吧?
特別是一本好書,作者在那段歲月所有的心思與時間,全部呈現。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以宰相之才,盡一生閱歷,十九年才寫作完成。完成之後拿給朋友看,據他所說只有一個人能讀完。
一本好書只觀其大略怎麼可能讀的明白這本書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呢?打個比方,第一遍讀書是讀故事會,第二遍是讀**,第三遍才是深入內涵的開始。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領悟的境界有多高,一要看自身造詣和悟性,二要看下功夫的程度。一本好書,如同一個好人,絕對值得一輩子去領悟。
至於同意的那一半,則是大多數書意境比較淺,觀其大略可以節約讀書時間,有空去多涉獵一些,博覽群書以增加知識面的廣度。一本好書的誕生是有冷卻期的,這段真空期內,就是提升廣度的最佳時期。可以說,石廣元,徐庶,孟公威「務於精熟」的讀書方法是提升知識深度的好方法,諸葛亮「觀其大略」是提升知識廣度的好方法,相得益彰。
無論如何,開卷有益,拿到一本好書,不求讀多少,只要願意去讀,對自己都是有提升的。我經常和朋友說,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習。因為思考是用舊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而學習是開啟新思路的途徑。
孫權曾經用孔子的話教育呂蒙:「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呂蒙從此發奮讀書,進步巨大: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只可惜,現在願意讀書的人已經不多啦!
管仲和樂毅誰比較厲害?
3樓:匿名使用者
管仲,樂毅」何許人也?
樂毅攻燕齊五年,攻齊70餘城,皆為燕地,唯獨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時,就與樂毅有隙,所以當他即位以後,對樂毅用而不信。
齊國大將田單探知此種情況,乘機進行反間,派人到燕國散佈說;「除莒城和即墨兩處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隊手裡。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70餘城,難道用幾年工夫還打不下莒城與即墨嗎?其實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他叛燕自立做準備。
」燕惠王本來就猜疑樂毅,聽了這些話信以為真,於是下令派騎劫為大將去齊接替樂毅。樂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權,意味著聽信謠言,欲加罪於自己。他認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決定拒絕回燕而西向去趙。
趙惠王見樂毅歸趙,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封他為望觀津(在今河南省商丘東),號望諸君。趙王這樣尊寵樂毅,是藉以警惕燕、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騎劫寡思少謀而又驕狂自大。樂毅奔趙後,他來到齊國,一反樂毅原來的戰略部署和爭取齊人的正確政策,而施之以殘暴,激起了齊**民的強烈反抗。田單設謀誑騙燕軍,在即墨城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殺死騎劫,轉而追殲燕軍到黃河邊上,收復齊國所失之城邑,將燕軍逐出齊境,從莒迎齊襄王(閔王死,襄王立於莒)歸臨淄。
惠王后悔派騎劫代替樂毅,以致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死,曾經佔領的齊國土地又丟失了,但又怨恨樂毅奔趙、恐怕趙用樂毅乘燕吃了敗仗的時候進攻燕國。於是惠王派人責難樂毅,而且向他道歉說:「先王曾以舉國之兵託付將軍,將軍為燕大敗齊軍,報先王之仇,天下人為之震動,我也時刻記看你的功績。
可是剛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聽信於左右而誤國。我之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為的是將軍經年累月的暴露於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請你回來調息,並想同你共議國事。將軍卻誤聽傳言,和我產生怨隙,棄燕降趙。
將軍為自己打算,這樣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報先王的知遇之恩呢?」於是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這才打消了燕惠王對樂毅的某些偏見,便封樂毅之子樂間為昌國君。
儘管樂毅受到不公,但樂毅也並不因個人得失而說趙伐燕,以洩私恨,而是居趙、燕兩國客卿的位置,往來通好,樂毅最後卒於趙國。
4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各有千秋!不過我覺得管仲比較厲害。畢竟距曾經幫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第一位霸主!本事確實了得!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管仲厲害,他輔佐的人曾經是他的對手,況且是他要射死的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政事管仲厲害,軍事樂毅厲害
7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各有千秋!
管仲治國厲害。
樂毅軍事厲害。
管仲樂毅有什麼事蹟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在齊國擔任相國,他的主要事蹟有 一 衡山之謀 作為齊相,管仲一直在謀劃征服以出產 而出名的衡山國。但是管仲一向擅長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在出兵前派人在衡山國大肆以 搶購兵器,使得衡山國的國民紛紛放棄農耕,轉而從事製造兵器。之後,管仲又刻意哄抬糧價,使得衡山國和周邊幾國紛紛賣...
鮑叔牙和管仲之間有什麼故事,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英語100句 故事 鮑叔牙為了幫助管仲,拒絕了齊桓公邀請,深厚的友情啊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1 別對朋友吹毛求疵。2 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是建立在互相高度信任和高度瞭解的基礎上的。3 好朋友最好是志同道合,但是如果各為其主,也不能影響朋友的交情。4 對待朋友一定要客觀,友誼不是哥們義氣,...
管仲在其當宰相的時候,有什麼功績?
管仲對政治 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選拔人才的管理制度 劃分土地等級 發展鹽鐵業等,還成功抵禦山戎族的侵略。改革,幫助齊桓公稱霸。改革齊國,使得齊國富強,為齊桓公出謀劃策,使得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是春秋前期齊國傑出的政治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 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 業。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