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哪個朝代官服開始出現補服圖案

時間 2021-05-09 05:57:05

1樓:我是李宗凱

**的補服

在中國古代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絲綢與封建等級制度的密切關係的,則是文武百官的補服。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與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區別是:

其服飾的前胸後背,各綴有一塊形式、內容及意義相同的補子。因此,只要一望補子上的紋樣,便可知其人的官階品位,這有點類似於現今軍官的軍銜。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誌。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文官繡禽,以示文明,武官繡獸,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

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隻立禽,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

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還是用單獸,通常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清**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鈕釦,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

凡武職**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閒雅為美,不必尚武。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明清時期,官補制度並沒有被嚴格執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補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別到了明中後期,違制現象屢有發生,且多為武官。因此,有許多明墓出土的官補與墓主的身份並不一致。

現今已成為文物收藏精品的補子,在國際文物拍賣會上非常受歡迎。國際市場上的補子分類十分齊全,有男補女補、方補圓補,文補武補。其中男補貴於女補,武補貴於文補。

由於武官著裝多僭越品級,所以,武補中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馬幾乎難以尋覓,反而**最為昂貴。

除了以上的內容,我再給你一個**,看看清朝文武**補服的**吧。

2樓:匿名使用者

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或「補褂」。它是從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明清時期的**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製作精良,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明代的文官補子繡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繡單獸,或立或蹲。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

補子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非常豔麗。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它有著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中國古代官服上的補服具體對應生物學上的哪些動物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官服上的

補服具體對應生物學上的哪些動物

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或「補褂」。它是從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明清時期的**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製作精良,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明代的文官補子繡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繡單獸,或立或蹲。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

補子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非常豔麗。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它有著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中國古代**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4樓:阿離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是與**的品級相關,代表著身份與地位。

以清朝文官官服為例進行說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鶴補服、二品文官錦雞補服、三品文官孔雀補服、四品文官鴛鴦補服、五品文官白鷳補服、六品文官鷺鷥補服、七品文官鸂鶒補服、八品文官鵪鶉補服、九品文官藍雀補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繡的則是麒麟。麒麟是龍頭,馬身,龍鱗,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二品武將們的朝服上繡了狻猊,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古書記載狻猊能食虎豹凶猛之獸,用在武將服飾上取其威猛之意。

5樓:史談歷史

龍袍飾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各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日、月、星紋代表三光照耀,象徵皇恩浩蕩、普照四方;山紋代表高大、穩重和四方土地,象徵天子高高在上,治理四方水土;龍為神獸,變化多端,神龍見首不見尾,象徵天子神祕莫測,善於審時度勢處理國家大事;華蟲即錦雞,將華蟲圖案繡在天子的禮服上,象徵尊貴和不可侵犯;宗彝為古代祭祀用的一種器物,象徵帝王不忘祖先的忠孝美德;藻紋代表文采,象徵帝王文質彬彬,錦口繡心;火代表光明,象徵君子處理政務光明磊落;粉米就是白米,粉米紋象徵統治者養育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桑;黼為禮服上半黑半白的花紋,為斧頭形狀,象徵判斷力強,做事果敢;黻為禮服上青黑相間的花紋,為亞字形,代表背惡向善,象徵帝王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品德。

十二章紋位置

古代中國是禮制社會、等級社會,無論衣、食、住、行都有相應的規定。歷代正史的《輿服志》對各階層人士的服裝、車馬、膳食等日常生活元素無不一一記錄,而對服裝的記載尤其詳盡,是研究中國服裝史必不可少的重要參考資料。

帝王袞冕

古人一般稱衣服為衣裳,穿在上面的叫衣,穿在下面的叫裳。但古代的裳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褲子,而是跟裙差不多的樣子。衣和裳連在一起的叫深衣。

據《禮記·王制》記載,深衣在傳說中的有虞氏時代就產生了,是秦漢以前較為流行的服飾。

上衣尚玄下裳尚黃

衣和裳各有其含義,衣象徵天,裳象徵地,因為古人認為天玄地黃,故上衣的顏色尚玄,下裳的顏色尚黃。和其他許多古代生活用具一樣,古代服裝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日用品變成藝術品、吉祥物的過程,這一點在官服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冕服分解圖,上衣尚玄下裳(cháng)尚玄。

早期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緩制和用色制,是按佩飾的不同和服裝的顏色來區分等級,以此作為品級官位的標誌。如漢代相國、諸侯王佩金印綠綬,「三太」(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佩金印紫綬,「九卿」(太常、光祿勳、少府、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等佩銀印青綬,御史中丞、太中大夫、州刺史、太史令、祭酒、黃門侍郎等佩銅印黑綬,低階**佩銅印黃綬。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的等級不同,其官服的顏色、形制、質地也不同,此時期的官服又稱「品色衣」。到隋唐時期,「品色衣」逐步演變為官吏常服。唐朝時,三品以上文武**穿紫色的官服,佩十三銙金玉帶,執象笏;四品官穿深緋色官服,佩十一銙金帶,執象笏;五品官穿淺緋色官服,佩十銙金帶,執象笏;六品官穿深綠色官服,佩九銙銀帶,執竹木笏;七品官穿淺綠色官服,佩九銙銀帶,執竹木笏;八品官穿深青色官服,佩八銙石帶,執竹木笏;九品官穿淺青色官服,佩八銙石帶,執竹木笏。

以後歷代官服的用色雖有些變化,但基本上都以紫、緋、綠、青四色來定官位高低。另外,唐代還規定三品官以上佩金魚袋,五品官以上佩銀魚袋。

唐代官服還出現了吉祥圖案。武則天延載元年(公元694年)規定,三品以上文武**服繡袍,所飾紋飾各不相同。諸王飾盤龍、鹿紋;宰相飾鳳池紋;尚書飾對雁紋;十六衛將軍飾麒麟、虎、鷹、牛、鶻、獅子、獬豸等紋飾。

很多學者認為,武則天時期用官服上的禽獸紋來區分**等級的做法,是明清時期官服上的「補子」的**。

傳說獬豸能明辨是非

宋代官品服色,基本沿襲唐制。按宋制,**凡服緋、服綠二十年者,如歷任無過,經稽核後可改授更高一級的官服。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書、刑部侍郎、大理卿、大理少卿等為執法之官,其官服也與眾不同,均戴獬豸冠,佩青荷蓮綬,獬豸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這種神獸能明辨是非。

《述異記》記載:「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

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獬豸冠,是按獬豸角的形狀做成的帽子,古代法官常戴這種帽子,寓意執法公正。直到清代,御史及按察使的「補服」前後還繡有獬豸圖案。

明清時期的官服稱為「補服」,又稱「補子」、「補袍」或「補褂」,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在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有一塊方形的圖案。圖案一般用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方法制作。明代補子織在大襟袍上,所以前後補子都是整塊,清代補子是縫在對襟褂上的,因此補子前片都在中間剖開,成兩個半塊。

另外,明代補子以素色居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而清代補子大多用彩色,底子顏色很深,有紺色、黑色和深紅色等。

補服圖案用飛禽代表文官,用猛獸代表武官。從傳世的補服來看,明代文官補服圖案均用雙禽,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服圖案只有單隻禽鳥。

吉祥鳥彰文臣賢德 猛獸圖顯武官威儀

明清兩代補服上的鳥獸紋飾和等級大同小異,清代對補服圖案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用仙鶴,二品用錦雞,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雲雁,五品用白鷳,六品用鷺鷥,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鵪鶉,九品用練雀。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獅子,三品用豹子,四品用老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

七、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馬。顯然,文官補服用禽鳥為吉祥圖案,是彰顯其俊才賢德,武官補服用猛獸為吉祥圖案,是彰顯其威儀勇猛。

文官一品用仙鶴補服,其含義主要源於《詩經·小雅》中的「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取其奏對天子之意。另外,仙鶴在吉祥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徵,故仙鶴有官居一品的寓意。二品圖案的錦雞亦稱「金雞」、「玉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範,其羽毛色彩絢麗,傳說還能驅鬼辟邪,是吉祥的象徵。

三品圖案的孔雀是一種大賢大德、具有文明品質的瑞禽,是吉祥、富貴的象徵。四品圖案的雲雁飛行有序,是文明禮儀的象徵。五品圖案的白鷳行止嫻雅,又稱「義鳥」,是忠誠高雅的標誌。

六品圖案中的鷺鷥亦稱白鳥,羽毛潔白,飛行有序,寓意廉潔守法。七品圖案的鸂鶒是一種水鳥,也叫「紫鴛鴦」,鴛鴦成雙成對,鴛鳴鴦和,象徵堅貞忠心。八品圖案的鵪鶉寓意平安,是一種吉祥鳥。

九品圖案的練雀又稱練鵲、綏帶鳥,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武官一品補服圖案的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有「仁獸」的美譽。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象徵統領仁義之師。二品圖案的獅子是萬獸之王,是武力和權威的象徵。

三品圖案的豹是「孔武有力」的猛獸,武官補服圖案排序,豹在獅子之下,在虎之上,可見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四品圖案的老虎古稱「山獸之君」,古代勇猛之士被稱為「虎賁」、「虎士」,《宋書·符瑞志》說:「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

」因此虎不僅象徵威猛,還象徵「仁、智、信」。五品圖案的熊體形大而且勇猛,它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陽剛之意。六品圖案的彪是一種凶悍殘暴的猛獸,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之意。

七品、八品圖案的犀牛角銳皮厚,角可制矛,皮可制甲,象徵兵器犀利。九品圖案的海馬並不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形體很小的海洋動物,而是傳說中和馬模樣相同、背上長出兩隻翅膀的神獸。傳說這種神獸能水陸雙行。

用海馬作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在水陸皆可勇猛殺敵之意。

附:明清官服

明清時期的**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製作精良,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明代的文官補子繡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繡單獸,或立或蹲。

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補子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非常豔麗。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綴有「補子」的中國古代官服。明代補服的補子是一塊約40~50釐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級。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

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清代對補子的規定是:

一品,文鶴、武麒麟;二品,文錦雞、武獅;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鷳、武熊;六品,文鷺鷥、武彪;七品,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鵪鶉、武犀牛;九品,文練雀、武海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繡獬豸。源於網路分享。。。。。。

請說出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說出中國古代史上實現統一的王朝

1 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 代表更替,中間沒有 表示並存 夏 商 西周 東周 分為春秋和戰國 秦 西漢 新 玄漢 東漢 三國 魏蜀吳三國並立 西晉 東晉十六國並立 南北朝 北朝有 北魏,後 成東魏西魏 北齊北周 隋 唐 五代十國並存 五代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十國並立存在 遼宋夏金並立 元...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出現於哪個朝代,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經歷了哪幾個發展時期 階段

比較成熟的監察制度是出自明太祖洪武皇帝朝代! 秦代開始形成監察制度,之後便成為歷代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經過長期的發展,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備。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建立起 主義的 集權制度,並建立了監察制度。設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貳丞相,御史府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書和監察。在地方上...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步兵最強大

淡紫色de憂殤 宋朝。許多人覺得宋朝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原因一定是軍隊不強大。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宋朝擁有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重灌步兵。根據宋紹興四年 1134 年的規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kg,同時可通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為此,皇帝親自賜命,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