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德育工作的認識與看法,看待德育的內涵?

時間 2025-04-06 21:00:22

如何看待德育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

1樓:小楊同學解析電視劇集

德育的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的、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斷提高社會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1、培養學生初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中小學德育應教育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立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奮鬥。

2、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中小學德育應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與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係,正確認識人生價值,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科學的人生觀;還要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實事求是的作風,養成尊重科學的態度,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3、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青少年時期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品質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的思想、行為中的體現。中小學德育在人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鍛鍊道德意志,培養道德行為習慣。

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樓:小耳朵愛聊車

個體性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三個方面發生的影響。

其中享用功能是本質體現和最高境界。 德育的核心任務是要賦予每乙個個體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

為了把德育的社會內容有效地轉化為學生個體內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過學生積極的心理活動。中國學校德育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學生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在個性心理發展中,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習慣等方面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心理結構整體,發展是整體性的發展。因此,中國社會主義學校的德育的任務,既反對側重培養道德觀念主智說,又反對側重訓練行為習慣的主行說。

中小學德育的主要途徑:

1、校內正視途徑,涉及教學、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及課外活動,校會、班會、週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班主任工作等。

2、校內非正視途徑,涉及學生友誼團體、校園文化氛圍等。

3、校外正式途徑,涉及校外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社群文化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等。

4、校外正式途徑,涉及鄰里,非正式社會、文化團體。

3樓:高分子系小閆學姐

德育在個人成長中賦予了乙個人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

在應試教育。

的壓制下,家庭、學校教育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於無數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

是不堪重任的一代。

而德與才的孰重孰輕,坊間一度流傳著這樣幾句話:有德有才是**,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從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長、教師忽略了德育的培養,使學生在身心即將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齡段,過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澀,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著失足痛苦的同時,給家人、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由此可見,青少年德育教育。

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德育課程的主要特點:

1、生活化。

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

2、綜合化。

每一學段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多重價值,整合多種學科內容。《品德與生活》

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學教育。

社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3、生本性。

課程內容主張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4、開放性。

面向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整個生活世界,從封閉的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學生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

4樓:電子數碼

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性 在飛快發展的當今社會,各種社會問題暴露出,我們的整個社會需要加強培養個人的道德素養。個人的道德素養直接影響著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世界觀和榮辱觀等問題。因此,個人品德是我們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和根本。

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有利於提高社會公德。公民的個人品質高,才會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維護社會的共同利益,是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乙個公民個人道德品質高的社會,人與整個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地關係都會是和諧穩定的。

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個人職業道德水平。乙個具有較高的個人道德品質的人始終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規範自己,在本崗位上努力做到愛崗敬業、廉潔公道、勇於競爭、敢於創新、團結協作,在行業的改革於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個人道德品質對於樹立好的家庭美德有著重要作用,每個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小細胞。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的公民,對家庭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尊愛長輩、愛護配偶、呵護孩子,為建立和諧安寧的家庭而自覺遵循道德準則。

糾錯誤方法,樹正確觀念。

現今獨生子女普遍,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糾正錯誤的教養方式,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還他一拳」的錯誤心理。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庭對幼兒個體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通過家長的教養行為來實現的。

因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一般是最坦率而無掩飾的。幼兒模仿性強,辨別力差,家長一些不良的、錯誤的言行對幼兒的發展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如,家庭中父母「過度關心、過度替代、過度教育、過度要求」等錯誤的教育方式,結果使一部分幼兒成為依賴性強,缺乏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約束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膽怯、粗暴。

因此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使他健康成長,避免出現心理畸形。

5樓:網友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習慣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

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養成教育,應當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並願意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

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德育如細雨,潤物無聲;課堂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吮吸著沙土裡的水分。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

只有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於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乙個任務來完成。

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於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範行為,形成良好習慣。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遊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蘊含著德育因素,只是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這要靠任課教師的挖掘和融會貫通,並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取得教學和教育的效果。

看待德育的內涵?

6樓:四川萬通汽車學校

德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3、集體主義教育: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銀氏告義的屬性決定的。

4、鋒明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人道主義和文明行為這些道德是人類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類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礎,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標誌。

6、自覺紀律教核輪育:指的是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和集體紀律的意義,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品質的教育,其履行《學生守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使他們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法律,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是使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並以其為指導,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學校德育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思想品德獲得充分、全面發展的必須。活動能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能為他們提供乙個施展才華的好機會,能為他們開闢乙個進行思想對話、感情交流、建立友誼的好場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7樓:仁芷文

1.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群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李緩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

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

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意義。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實現我國德育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德育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鄭雀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哪叢模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如何理解學校德育工作,如何理解德育過程的本質

中共 頒佈的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指出 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主動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校紀 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

對幼教的認識與看法,對幼師的認識和理解

忘情 對幼教的認識與看法 幼教即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 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 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 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 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

對物業管理的看法和認識,對物業管理的看法和認識是什麼?

物業管理指物管企業受物業所有人的委託,依據物業管理委託合同,對物業的建築及裝置 市政公用設施 綠化 衛生 交通 治安和環境容顏等進行維護 修繕和整治,並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有償服務。對其定義為 物業管理就是對業主 住戶或使用者客戶 可以統稱為甲方 提供的公共性服務。特別是那些客戶和業主不願做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