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法研究的平面,什麼是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

時間 2021-10-14 20:16:29

1樓:知書達理的知理

漢語 語 法 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從胡裕樹在《現代漢語》一書裡的首度論及到胡裕樹、範曉《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較為系統的論述再到範曉、張豫峰等人的《語法理論綱要》的全面鋪開,實現了由輪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可以說,三個平面理論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發展和形成起來,併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種新型的語法研究理論。自它誕生以後,就產生強大的生命力,漸漸在中國大地的語法學界“根深葉茂”起來。

一 、三 個 平面理論的創立、發展是群體性思考的結晶三個 平 面 理論雖然問世於20世紀80年代,但這種思想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萌芽了。事實上,發端於2023年7月至2023年3月之間的那場關於主賓語大討論,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儘管這次大討論沒能達成共識,但它的影響是深遠的,起碼讓大家意識到光從句法平面或光從語義平面去分析主賓語都是行不通的。

許多學者如張其春、張志公、周祖漠、陳望道、高名凱、胡明揚、胡附、文煉等都認為,在語法研究中應該堅持形式和意義相統一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觀點更為超前、新穎,他認為在討論主賓語問題時要對邏輯、語法、修辭加以區別,這可以說是三個平面的雛形。而文煉、胡附在《談賓語》(1955)一文中已觸及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的相關問題。

**熙的《差一點》(1959)也涉及語用間題。隨後的60,70年代也偶有這方面的見地,如陸志韋的《試談漢語語法學上的“形式與意義相結合”)(1961)。所有這些無疑是構建三個平面理論大廈的奠基石。

三個 平 面 理論自2023年提出後的頭四年可謂其創立期。這一時期由胡裕樹打前鋒,他針對語法學界歷來研究的癥結所在和漢語語法學發展之時代呼喚,首度在其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裡就漢語的句子分析應如何確定語法關係時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必須區分三種不同的語序:

語義的、語用的、語法的。”此後,胡裕樹(胡附)又與其長期密切合作的學術夥伴文煉相繼或合作或各自發表系列文章把三個平面理論思想逐漸闡發開來。《詞語之間的搭配關係》(文煉,1982)根據結構平面和語氣平面把句子分為抽象的句子和具體的句子。

在《句子分析漫談》(胡附、文煉,1982)一文中,作者扭轉乾坤似地把三個平面定位為句法、語義和語用,使三個平面都真正地納入語法研究的軌道內,從此為主流派的三個平面理論樹立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該文除從語義、句法、語用三方面闡述語序的表達外,還提出“虛詞的作用也有語義的、句法的、語用的區別”,“必須區分一般主語和話題主語”,並區分了語用成分和非語用成分。《試論漢語句首的名詞性成分》(胡裕樹,1982)主要**如何確定主語、主題以及屬於句子外層結構的其他句首特殊名詞性成分。《關於句子的意義和內容)}(文煉,1984)進一步明確把句子劃分為語言的句子和言語的句子。

前者叫抽象的句子,有意義,無內容,後者叫具體的句子,既有意義,又有內容(指稱意義)。《漢語語序中的幾個問題》(文煉、胡附,1984)強調地指出在進行語法分析時既要把句法的、語義的、語用的區別開來,又要把它們聯絡起來。

要讓 一 種 理論成為富有解釋力和生命力的理論,不僅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昇華,有所創新,而且必須十分重視該理論構建的嚴密性和系統性。

一種理論之所以能成為富有解釋力和生命力的理論,除了創新性之外,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思辯性和系統性。當然,若論重要性,創新性當排第一,但是僅有創新性,而沒有系統性,這樣的理論就不成其為嚴密的、科學的理論,充其量只能當作散論罷了。三個平面理論的倡導者和建設者,不管是在理論的建立之初還是在理論的發展之期都沒有忽視過它的系統性建設。

不過,不同時期的系統性建設狀況是不一樣的,可以說這種系統性是隨著三個平面理論的發展而不斷在加強的。在建立期的代表作《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一文中,倡導者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如何在語法分析中,特別是漢語的語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統地把句法分析、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區別開來,又互相兼顧地結合起來,這是擺在語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這一思想從此以後便作為三個平面理論發展的指標,始終成為該理論研究的核心話題。這也是其系統性逐步深化的見證。《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

一文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作出的初步性嘗試。

在語法研究中,作者既看到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的區別,即看到每個平面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和研究範圍,又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絡,指出“三者之中,句法是基礎,因為語義和語用都要通過句法結構才能表現,而要了解語義或語用,也往往離不開句法結構”,並初步理出了三個平面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頭緒來。雖然文中在談到三個平面的結合問題時提出要“使語法分析做到形式與意義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描寫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觀點,但都還只是空洞的口號,沒有作具體的闡發。

到 了發 展 期,三個平面理論的系統性有了新的診釋。先是《三個平面的語法觀》上了一個臺階,到了《語法理論綱要》又再上一個更高更大的臺階。

《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在三個平面區別的問題上進一步闡述了語義平面和語用平面研究的內容,有一定的進展,但進展不大;而在三個平面相結合的問題上則是跨出了一大步,不僅使形式與意義相結合有了全新的內容,對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作了深入的**,而且令三個平面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為深刻的揭示。該書雖不是對三個平面理論的系統闡述,但已在實踐上作出?育益的探索,為該理論的發展乃至成為一個語法體系打下.

65.了較為堅實的基礎。《語法理論綱要》則是三個平面理論以較為系統的面貌出現的首部著作。該書在以前研究的基礎上,把三個平面理論進一步概括為八個字:

三個平面、四條原則。“三個平面是指客觀存在的語言中的語法包含有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側面,即語法系統包含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子系統;

主張在語法研究中把句法分析、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區別開來,又互相兼顧地結合起來。‘四條原則’是指在語法分析時要貫徹形式和意義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結構和功能相結合、描寫和解釋相結合的原則。,’(範曉、張豫峰等2003)可見,該書已初步為句法、語義、語用三個互相區別的平面建立各自的系統,並把這三個子系統視為語法大系統的全部內容,同時在三個平面結合的問題上提出的“四條原則”具有相當的概括性,內容較之《三個平面的語法觀》更具深度更為嚴密更富操作性,此外還把三個平面“既區別又結合”作為一條原則進行了較為系統的**。

按理說,三個平面理論到了這個時候已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系統化階段,今後可以繼續沿著此方向不斷把它完善化。

然而 我 們又不禁要說,三個平面理論光有這樣的系統性建設是遠遠不夠的。一種理論的系統性建設是具有層級性的,不僅需要巨集觀上的總覽,更需要微觀上的把握。而三個平面理論的系統性建設迄今為止還缺乏層級性,還只是停留於巨集觀上的總覽階段。

三個平面理論從巨集觀上建立“既區別又結合”

的系統性固然重要,但該理論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 句**、語義論、語用論的系統性建設也決不可忽視或輕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微觀的系統性建設甚至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倘若微觀上的系統性沒有建設或建設不好,巨集觀上的系統性建設就會成為空中的樓閣。

現在理論界有些紛爭和疑間都是因為該理論缺乏微觀上的系統性而引起的。比如有些因素在三個平面中的歸屬,與句法有關的語義、語用因素到底有哪些,句法平面有層次結構分析,語義平面和語用平面到底是否也有層次結構分析等等問題。句**、語義論、語用論之所以冠之以“論”字,說明它已開始邁入系統化的道路,但離真正的系統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從總體上看,三個平面理論應是一個嚴密的大系統。從微觀上看,句**、語義論、語用論也應該各自是一個個嚴密的小系統。“從各種語法理論中繼承下來的一點一滴”

不是只要能在這些小系統裡“各就各位,相安無事,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就行了,而是必須根據漢語的特點和事實,將之整合成一個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或有主次之分,或有層次之別,它可以層層剝離,也可以步步推進,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且它們之間又是息息相關的。由這一個個小整體構成的大整體即一個新的語法體系既要是博採眾長,又要是超越以往的任何語法理論,融創新性、邏輯性、嚴密性等於一爐的嚴整體系。

而在這一點上,三個平面的理論建設可謂任重道遠。

四、 如 何 看待三個平面理論的實踐問題

不論 是 創 建期還是發展期,三個平面的理論與實踐從來都沒有脫節過,它們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胡附 、 文 煉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表的幾篇針對具體語法現象分析的文章,如《試論漢語句首的名詞性成分》、《關於語詞搭配問題》等,為三個平面理論的創立作了前期的準備。有了一定的實踐作基礎,三個平面理論的問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三個平面理論創立之後,運用該理論進行具體語法現象研究的隊伍不斷壯大起來,老、中、青三代以極大的熱情紛紛投人其中,給語法學界注入從未有過的生機和活力。

這 時期 出 現大量有分量、見功底的研究成果,有的是從三個平面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研究。如邵敬敏《從語序的三個平面看定語的移位》(1987)、徐樞《從語法、語義、語用角度談“名受十名施+動”句式》(1988)、金立鑫《“把ov在l”的語義、句法、語用分析》(1993)、胡裕樹《動詞形容詞的“名物化”和“名詞化”)(1994)、李衛中《“由”字句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2000)等,有的是從兩個平面即句法和語義、句法和語用或語義和語用進行雙向研究,如趙金銘《“我唱給你聽”及相關句式》(1991),郭志良《試論能願動詞的句法結構形式及其語用功能》

(1993)、沈家煊(’好不”不對稱用法的語義和語用解釋》(1994)、方梅《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1995),郭繼愚《反問句的語義語用特點》

(1997)、遊汝傑《現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和語義特徵》(2002)等,有的是從三個平面中的某個平面進行單側面或單角度研究,句法方面的如李宇明《動詞重疊的若干句法問題》(1998)、劉瓊竹《數量名主語句的句法分析》(2000)等,語義方面的如吳為章("x得”及其句型— 兼談動詞的“向”)(1987),邵敬敏《動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動詞的選擇關係》

(1996)、戴耀晶《現代漢語動作類二價動詞探索》

(1998)、範曉《動詞的配價與漢語的把字句》

(2001)、張國憲《制約奪事成分句位實現的語義因素》(2001)等,語用方面的如崔希亮《漢語“連”字句的語用分析》(1993)、張伯江《疑問句功能瑣議》

(1997)、項開喜《漢語重動句式的功能研究》

(1997)、劉丹青、徐烈炯《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1998)等。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範曉在這方面著力最多,為三個平面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先是運用三個平面理論對詞類和動詞、短語和詞語組合、析句和句子的合格度、句子型別作了專題性研究,而後又進一步以該理論為指導,對漢語的句子型別進行了較為深入的**。

正是因·66·

為有了上述豐碩的實踐成果,三個平面理論的內容才得到不斷的充實和豐富。

20 年 來 的實踐,已初步顯示出三個平面理論的生機和活力。該理論的確能解決一些以往語法研究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能解決一些先前的理論觀點方法能解決的問題,在某些方面對漢語語法現象的解釋優於以往的語法理論、語法學說,使語法研究往廣度、深度和精密度方向發展。然而如何把三個平面理論應用於實踐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還處於探索階段。

對此,不少學者感到十分的困惑和迷茫。

何偉漁(1991)較先提出三個平面理論在具體運用上的操作間題:“對一個句子進行分析時,三個平面的成分,是三管齊下,全面鋪開?還是串連起來,一次完成?

還是有主有次,有詳有略?’這可謂道出許多人的共同心聲。此後,一些學者紛紛發表意見予以積極的響應,認為應該把此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妥善的解決。

有的甚至認為“需要制定一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程式來,就像層次**法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一樣,雖然模式不同,但只要操作正確,分析結果是一致的。,’(莊義友2000)我們認為,對三個平面理論要活學活用、活學巧用,倘若有“一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程式”固然是好,但也僅僅只能作參考,畢竟語法研究的材料是活生生的。我們不能為了遷就既定的應用程式或囿於成式,而忽視語言事實的存在,乃至於喪失一次次深入挖掘語法現象、揭示語法規律的良機。

只要是能使深藏不露的語言事實、語法規律得到最大程度的揭示,什麼樣的操作程式都不妨嘗試嘗試。正如王希傑所說的:“三個平面的分析必須根據語言材料,根據分析物件,靈活掌握。

繁瑣、刻板的程式是不會受歡迎的,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事實上,在如何把三個平面理論運用於具體語言事實的分析問題上,如上所述,已有不少學者率先垂範,或從三個平面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研究,或從兩個平面即句法和語義、句法和語用或語義和語用進行雙向研究,或從單個平面進行單側面或單角度研究,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這些經驗無疑是我們前進的財富。

況且也只有在實踐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三個平面的理論和實踐才能真正做到良性的互動。

什麼是語法一致原則,什麼是語法一致,什麼是意義一致,我感覺沒什麼區別,不都是來確定單複數嗎

主要是句子的主謂 語一致,什麼是語法一致,什麼是意義一致,我感覺沒什麼區別,不都是來確定單複數嗎 語法一致,就是指普通語法裡的單複數。意義一致,指,人稱,男女等和謂語對應起來。在具體的用法上,不要去刻意地去套理解,語法只是寫出來給中國人理解的。英語中有個就近一致的原則,到底是什麼?跟with無關的,...

請問什麼是語文上的語法,語文語法大全是什麼?

諾以彤張姿 語法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按確定用法來運用的詞類 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係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係。包括詞法和句法。詞法指詞的構成及變化規律 句法指短語和句子的組織規律。主語是執行句子的行為或動作的主體,如 我寫字 中的 我 就是主語,它做出 寫 這個動作。寫 則是謂語,而...

英語語法最基本的是什麼?英語最基礎的語法是什麼

我感覺是結構,英語語法是積累下來的東西,如果你能把結構都記住,到時候往裡套用,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英語最基礎的語法是什麼 英語最基礎的語法有從句 狀語從句 定語從句 名詞性從句 賓語從句 主語從句 表語從句 同位語從句 疑問句 there be 句型 祈使句 感嘆句。英語語法歸類。詞類 名詞 代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