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蝦子麵
**小學生如何開展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從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實踐層面,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於心,報恩於行。學會感恩就等於架起了做人的支點,在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的今天,我們更好認真搞好感恩教育作為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感恩報德」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努力營造一種全民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關鍵字:感恩教育 感恩意識 實踐 德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當今感恩意識的缺失已是普遍現象,應引起廣泛的關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從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實踐層面,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於心,報恩於行。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詮釋
什麼是感恩教育?陶志瓊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規律,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感恩意識,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範圍內報恩於行的系統活動過程。
筆者將感恩教育定位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感恩意識是需要培養的,教育者要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使感恩成為自覺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作為個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而恆久地存在,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常懷感激之心和致謝之情。要在個人的條件允許,符合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報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當前,感恩意識的缺失非常普遍。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獨生子女時代」,「四位老人、兩位父母和一個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會的主導,對獨生子女的嬌慣和溺愛,滋長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一切活動都以自己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該怎麼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麼」,不知「要我什麼」;不知尊師敬長,關愛他人。現代教育強調讓孩子們「張揚個性,自主成長」,但這絕不是讓孩子們自覺成長,過於強調個性的凸顯而忘本,容易使孩子們失去起碼的道德準則和歷史責任感,為所欲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費時,早已經忘卻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當然,他們記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卻記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們知道麥當勞、肯德基**卻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這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教育來說,是多麼的危險,多麼悲哀啊,難道還能夠說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嗎?
為了我們的民族,為了我們「禮儀之邦」千百年的榮譽,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為出發點,讓學生「成才先**」,努力培養「有德又有才」的**人。
「亡羊補牢」,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實踐體驗
感恩並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導引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外顯為感恩的行為。心理過程決定著人的行為,這一過程可以分解為認知過程、情感過程,進而外化為人的實踐行為。心理學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結構看作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要素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從認知層面點撥學生識恩、知恩。道德認知是對外部規則的建構,感恩意識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並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賜予、社會的氛圍、祖國的培養;小而言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大眾朋友的幫助和付出,點點滴滴都是好無功利的給予。
教育者可以通過品德與社會、語文等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裡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踏訪遺蹟、查閱資料、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養「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識。
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情感使人的道德認識處於動力狀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統一。」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報恩是一個人道德行為發生的重要情感基礎」 ,可以通過開展發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講、寫感恩家書、感恩徵文等一系列活動,引發學生的認同共鳴,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感。培養學生樹立感恩意識,從個人而言,會使其心胸恬淡,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從社會而言,會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三)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動
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感恩於行。「道德行為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並能進行道德評價的利他行為或親社會行為。」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
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報恩,不能越過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範圍。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王陽明曾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
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群活動,具體可以設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扮靚自然」等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自然之舉。
(四)體驗「感恩教育」的真實情感
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慶祝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活動。
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
(五)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學生的品德往往是通過言行加以體現,而光說不做也是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因而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去活動、去衝突、去體驗、去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實踐活動中獲取道德的發展。為此,請學生圍繞與「感恩」主題有關的以下幾個方面自主地、真誠地、卓有成效地開展實踐活動。
(六)內化「感恩教育」的本質意義
讓「感恩」遷移到尊師愛生上,遷移到愛班愛校上,遷移到愛社會上,遷移到愛黨愛國上針對性的實踐與探索,使「感恩」活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並內化學生的品質,真正做到「一日學孝,終生行孝」。
人生的槓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的今天,我們更好認真搞好感恩教育作為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感恩報德」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努力營造一種全民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構建和諧社社會更重要是法律。柏拉圖在《理想國》裡說,那些由於對別人有損害而對自己有利就是不正義,而正義,就是限制那些人損害別人對自己有利的人於是人們訂立契約和法律,把遵紀守法叫做正義。而《理想國》就講的是怎樣建立理想社會,連西方哲學先驅都告訴我們法律是建立理想社會的前提,怎麼能把道德放在前面呢?
道德與法律,一個是自我限制,一個是強制限制。如果給一個普通人上帝的權利,即無所不能的權利,你能保證他不去作惡?特別是這個人發現一個做不正義以此得到很大的利益,誰能保證他不去做惡?
問對方辯友一個問題:如果你家被偷,你會去報案還是等竊賊良心發現把東西送回來?(這個問題夠絕吧?
哈哈哈)(這個問題是是兩個著名大學在辯論時問出來的,太絕了,無敵,誰能回答?哈哈哈 )
[把分加給我吧?]
參考資料:《實用辯論口才(一本通)》這本書
3樓:匿名使用者
給對方辯友一個問題:如果你家被偷,你會去報案還是等竊賊良心發現把東西送回來?
性教育是道德教育還是科學教育的辯論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場主題為性教育是道德教育還是科學教育的辯論賽。我方辯題是性教育是科學教育,在網上有關的材料很少,大概是個敏感的問題,呵.我就簡要的說說作以參考。從根本上說,性道德是對性本身的一種否定和節制,在性上面施加的條件和責任,而不是對性 的生命本質,生理因素的理解,一個人懂性道德並不代表他就...
孩子的道德教育是不是應該從大人做起
夢風兒 從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母學習,學習父母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嘴形,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養不僅要從孩子做起同時也要從父母做起。 才嘛頂說 父母 社會的影響是全國性的,學校的應該是這麼多孩子同時的。品德的成長,還是父母責任的比較多。1.形成最初人生價值觀的年...
結合自身經歷談談道德修養和道德教育哪個更重要
箬竺 對學習 思想道德修養 課程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越了單純的考試,可以肯定地講,這門課程幫助我們大一新生陶冶了思想 淨化了生活 認識了人生,讓我們這些新生在大學裡怎樣為人做事處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燈標。我在本學期,我們系統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我有如下的體會 一 人生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