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明時節
這是我高中時用的想法,基本能應付做題。這大概是「能級理論」,好像也叫軌道理論。一級一級的軌道,電子帶負電,越靠近原子核(帶正電),能級越低,吸引力越大,要逃出原子核的引力即「逸出」,需要的能量越大,這樣才跑得快啊。
當電子吸收能量,就會往高能級跑。比如,能級1,吸收的能量夠它跑到第2級(大於等於 第1級與第2級的能級能量差),它就可以跑到第2級;夠它跑到第3級,就可以跑到2、3級。。。
a、能級所具有的能量都是負值,表示。。。絕對值表示它「逸出」需要的能量嗎?不是太記得了。 b、第2級能量減去第1級能量,是正值,表示第2級比第1級能量高這麼多。
c、 所以,處於最外面,也就是遠離原子核的,逸出功最小(逸出 需要的能量最小 ),最容易逸出。 逸出,與電離 好像不一樣吧,逸出 大概指電子 跑到原子殼那兒,動能為0?
電離 ,當然已經逸出了,有時會牽涉到 電子逸出後 具有動能。 另外,電離能是正值。
當有光能,各級電子都可以吸收。
其實,這個模型跟地球與衛星的模型挺像。 萬有引力(這裡是正負電荷吸引)、動能(每個軌道運動速度不同,離核越近速度越大)、勢能(能級能量,離核越遠是勢能越大)。
我說的好亂哦,暈不暈啊? 不懂得自己翻翻書。
2樓:
我就幫你解釋這道題吧。
原子中電子的定態包括能級1、2、3.。。。
其中1級是基態,其他的能級是激發態。
電子吸收能量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釋放能量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這裡吸收和釋放的能量都是光子的形式,滿足e=mc^2)。如果吸收的能量高到使電子脫離了原子核的束縛,那麼電子發生了電離,這個能量就是電離能(正值)。 我們說某個能級的能量就是電子從自由狀態被原子核俘獲到該能級所放出的能量的相反數(所以都是負值)
那麼看你的問題
1. 已知基態he+的電離能為e=54.4ev。為使基態he+進入激發態,入射光子所需最小能量為多少ev?
解:由 en=e1/(n^2) 其中e1是基態能量 -54.4ev(題中給的是電離能,就是定態能量的相反數),可以求出離他最近的激發態,也就是第二能級的能量e2(令n=2就好),然後δe=e2-e1就是增加的能量,也就是至少要吸收的啦。
2.若用該光照射逸出功為3.34ev的zn板,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多少ev?
解:該光的能量等於你在第一題中求出的δe。 最大初動能 ek=δe-w w是逸出功(這是課本上的公式啦,不解釋)
所以你這兩題就都做完啦。
看在我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給你打出來的份上,支援我一下吧,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基態電離能就是一個數值,使電子保持在原子核外運動,一旦吸收某特定數值的能量,該電子就會躍遷到其他電子層甚至離開該原子核
4樓:來自湘湖勇敢 的李小狼
基態的氣態原子或氣態離子失去一個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稱為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表示。單位為kj·mol-1(si單位為j· mol-1)。
處於基態的氣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生成+1價的氣態陽離子所需要的能量稱為第一電離能(i1)。由+1價氣態陽離子再失去一個電子形成+2價氣態陽離子時所需能量稱為元素的第二電離能(i2)。第
三、四電離能依此類推,且一般地i1 電離能可以定量的比較氣態原子失去電子的難易,電離能越大,原子越難失去電子,其還原性越弱;反之金屬性越強。所以它可以比較元素的金屬性強弱。影響電離能大小的因素是: 有效核電荷、原子半徑、和原子的電子構型。 y神級第六人 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內容更多,難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靈活性更強。因此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後很不適應,高一進校後,力 物體的運動,暫時還沒有什麼問題,覺得高中物理不過如此。學到牛頓運動定律問題就開始來了,後面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 動量 機械能問題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改變學習態度和... 你這個問法實在是太寬泛了,我也只能泛泛而談。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加一個 高中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實際上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學好物理的關鍵就是要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基礎上,多思考物理過程。所謂物理過程,就是在整個題設情境中,分析物件的受力和運動特點,它並不抽象,完全是可以藉助生活經... 卑世巫憶遠 磁通密度是磁感應強度的一個別名,它表示垂直穿過單位面積的磁力線的多少。磁通量密度,簡稱磁通密度,測量主機側板底部磁通密度 從數量上反映磁力線的疏密程度。磁場的強弱,通常用磁感應強度 b 來表示,磁場越強,b的數值越大,磁力線就越密。按照國際單位制磁感應強度的單位是特斯拉,其符號為t 磁通...高中物理可以自學嗎,高中物理自學能學好嗎?
高中物理怎麼學,高中物理主要學什麼?
高中物理,磁通密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