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燭之武退秦師
一、《左傳》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著作,相傳它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左傳》的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722),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這250多年裡,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狀況。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領,善於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和對戰爭的描摹,因此,《左傳》既是寶貴的先秦歷史文獻,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字音
氾( )南 佚( )之狐 夜縋( )而出 若不闕( )秦
逢( )孫 夫( )晉,何厭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 」, 。
2.秦伯說 —「 」通「 」, 。
3.失其所與,不知—「 」通「 」, 。
4.共其乏困—「 」通「 」, 。
四、古今異義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 ,今義: 。
「東道主」, 古義: ,今義: 。
2.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 ,今義: 。
3.共其乏困。
「乏困」 古義: ,今義: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義: ,今義: 。
5.亦去之。
「去」 古義: ,今義: 。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晉軍(於)函陵 省略介詞——於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省略主語——燭之武
3.(燭之武)許之。 省略主語——燭之武
4.(燭之武)夜縋而出。 省略賓語——燭之武
5.敢以(之)煩執事。省略賓語—這件事情
6.(晉惠公)許君焦、瑕。省略主語—晉惠公
(二)倒裝句
賓語前置句
1.夫晉,何厭之有?—有何厭?
狀語後置句
1.以其無禮於晉——於晉無禮
2.且貳於楚也——且於楚貳也
3.佚之狐言於鄭伯——於鄭伯言
4.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於君有益
六、重要虛詞總結歸納
1.以①以其無禮於晉 ( )
②敢以煩執事( )
③越國以鄙遠( )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2.而①今急而求子( )
②夜縋而出( )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④且焉置土石( )
4.其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③失其所與,不知( )
④吾其還也( ) )
5.之①公從之( )
②是寡人之過也( )
③行李之往來( )
④何厭之有( )
七、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 。
2.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動,使…成為疆界;東,名作狀,在東邊)
3. 若不闕秦( ), 。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邊邑,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且貳於楚也( ), 。
6.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使動,使…滅亡)
7.燭之武退秦師( ), 。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壯也( ), 。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鄰之厚,君之薄也( ), 。
1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
13.君亦無所害( ), 。
1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好處)
15.與鄭人盟( ), 。
16.唯君圖之(圖—計劃、考慮)
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彙編.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定,有三十三篇。
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1.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 」通「 」, 。
2.使工以藥淬火 「 」通「 」, 。
3.日以盡矣 「 」通「 」, 。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 」通「 」, 。
5.今日往而不反者 「 」通「 」, 。
6.請辭決矣 「 」通「 」, 。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通「 」, 。
8.故振懾 「 」通「 」, 。
9.設九賓 賓,「 」通「 」, 。
10.圖窮而匕首見 「 」通「 」, 。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 」通「 」, 。
12.秦武陽奉地圖匣 「 」通「 」, 。
13.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 」通「 」, 。
14.卒起不意 「 」通「 」, 。
卒惶急無以擊軻 「 」通「 」, 。
15.秦王還柱而走, 「 」通「 」, 。
2.重點文言實詞釋義(12個)
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 )
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 )
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 )
教 乃今得聞教 ( )
敢 人不敢與忤視 ( )
還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
秦王還柱而走 ( )
資 持千金之資幣物 ( )
振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圖 圖窮匕首見 ( )
室 拔劍,劍長,操其室 ( )
詔 非有詔得不上 ( )
被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 )
3.詞類活用
1.進兵北略地 ( ), 。
2.函封之 ( ), 。
3.前為謝曰 ( ), 。
4.樊於期乃前曰 ( ), 。
5.左右既前 ( ), 。
6.其人居遠 ( ), 。
7.使使以聞大王 ( ), 。
8.太子遲之 ( ), 。
9.發盡上指冠 ( ), 。
10.群臣怪之 ( ), 。
11.箕踞以罵曰 ( ), 。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 ), 。
13.乃欲以生劫之 ( ), 。
4.古今異義詞
1.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義: ,今義: 。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古義: ,今義: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長者,古義: ,今義: 。
4.將軍豈有意乎
意,古義: ,今義: 。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 ,今義: 。
深,古義: ,今義: 。
6.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
於是,古義: ,今義: 。
7.終已不顧
不顧,古義: ,今義: 。
8.左右乃曰
左右,古義: ,今義: 。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可以,古義: ,今義: 。
9.秦王購之金千斤
金,古義: ,今義: 。
5.常見文言句式
判斷句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僕所以留才,待吾客與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詞「以」 )
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詞「以」 )
欲與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詞賓語和謂語 )
待吾客與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謂語 )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詞賓語 )
嘉為 ( 之 ) 先言於秦王曰 ( 同上 )
乃 ( 穿 ) 朝服,設九賓 ( 省略謂語 )
見燕使者 ( 於 ) 咸陽宮 ( 省略介詞 )
使 ( 之 ) 畢使於前 ( 省略兼語 )
群臣侍 ( 於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詞 )
獻 ( 於 ) 秦王 ( 省略介詞 )
比 ( 於 ) 諸侯之列 ( 省略介詞 )
而 ( 按 ) 秦法…… ( 根據文意省略 )
皆陳 ( 於 ) 殿下 ( 省略介詞 )
被動句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倒裝句1.常痛於骨髓 ( 介賓短語後置 )
2.嘉為先言於秦王 ( 介賓短語後置 )
3.燕王拜送於庭 ( 介賓短語後置 )
4.使畢使於前 ( 介賓短語後置 )
5.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 定語後置 )
6.群臣侍殿上者 ( 定語後置 )
7.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邑萬家 ( 介賓短語後置,數量詞作定語後置 )
固定結構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3.將奈何 表疑問,怎麼……。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4.荊軻有所待 意為:有……的人 ( 東西 ) 。「所」後常跟動片語成 「所」字結構,作「有」的賓語。
5.將軍豈有意乎 表反問,是否……呢。
6.荊卿豈無意哉 表反問,難道……嗎。
7.僕所以留者 複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鴻門宴一.通假字
1. 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 」通「 」, 。
2.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通「 」, 。
3. 距①關,毋②內③諸侯。 ①「 」通「 」, 。
②「 」通「 」, 。
③「 」通「 」, 。
4.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 。
5. 張良出,要項伯。「 」通「 」, 。
6.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通「 」, 。
7. 令將軍與臣有卻。「 」通「 」, 。
8.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擊沛公於坐 「 」通「 」, 。
9.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通「 」, 。
10. 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 」通「 」, 。
11.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通「 」, 。
二.詞類活用
1. 沛公軍霸上。軍,( ), 。
2. ①沛公欲王關中。②秦地可盡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 。
3. 素善留侯張良。 善,( ), 。
4.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②於是項伯復夜去。夜,( ), 。
5. ①亡去不義。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義,( ), 。
6. 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 ), 。
7. 吾得兄事之。 兄,( ), 。
8.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從,( ), 。
9. 范增數目項王。 目,( ), 。
10. 若入前為壽。 前,( ), 。
11.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 。
12.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止,( ), 。
13. 頭髮上指。 上,( ), 。
14. 刑人如恐不勝。 刑,( ), 。
15.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①下,( ), 。
②道,( ), 。
③間,( ), 。
16.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間,( ), 。
17. 拔劍撞而破之。 破,( ), 。
18. 籍吏民,封府庫。 籍,( ), 。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 ), 。
20. 此亡秦之續耳。 續,( ), 。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
2. 為之奈何?
3. 且為之奈何?
4. 孰與君少長?
5. 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
6.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7.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8.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9. 不然,籍何以至此?
10. 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
11. 今日之事何如?
1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13. 此亡秦之續耳。
14. 何辭為?
四.賓語前置句
1.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今日之事何如?
3. 客何為者? 4. 何辭為?
5. 大王來何操? 6. 沛公安在?
五.被動句
1.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2. 吾屬今為之虜矣!
六.省略句
1. 沛公軍於霸上。 2. 沛公欲王於關中。
3. 為吾擊破沛公軍。 4. 具告之以事。
5. 亡去不義,不可不語之。 6.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
7. 交戟之衛士欲止之不內。 8. 還軍於霸上。
9. 項王受璧,置之於坐上。 10. 豎子不足與之謀。
七.狀語後置句
1. 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2. 沛公欲王於關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長於臣。」
5. 得復見將軍於此。
八.異義詞
1.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 ,今義: 。
2.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 ,今義: 。
3.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 ,今義: 。
4. 而聽細說。
古義: ,今義: 。
5. 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 ,今義: 。
6.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義: ,今義:
初一語文文言文,初一文言文上
汗,自己提前去買參考書,因為有很多文言文要翻譯,你是初一新生巴,你說的語文是人教版的,和我們一樣的 參考書是和課本一樣的沒什麼必讀文言文,要看你買什麼書了,現在還來的及,等到時要用,沒有慘了。其實去書店買本教輔是最直接的 有那種初中三年文言文全編 三年的都在一本書上 特殊句式 通假字 活用都有。分類...
一道初一文言文題
飄逸豬 1 文中括號內省略的詞語依次 於 其 2 解釋下面帶括號的詞語 1 書過目 輒 不忘 總是 2 如 斯 而已乎 這樣 3 吾不能 為 之師矣 做,當 4 固辭而 去 離去,離開3 解釋下列句子 1 此兒穎悟非常 這孩子的聰明,不是一般孩子比得上的。2 吾不能為之師矣 我不能擔任他的老師了。4...
速求高一人教版語文必修一語文的文言文翻譯,比如《燭之武退秦師》
趙茗 僖公三十年 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 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鄭國大夫對鄭伯說 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