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儀器,是如何確定植物是可食用或不可食用的?

時間 2024-12-25 22:30:16

1樓:相期與日同

在我國古代社會,科技和儀器的發展都是非常緩慢的,那麼這並不代表古人的智慧就無法延伸到今天智慧做到的高度。把我們從古至今的一句話就是民以食為天,而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也產生了燦爛的飲食文化。那麼在古代當儀器鑑定非常稀缺,甚至是虛無的狀態下,確定植物食用或者不可食用的原則,除了一些醫學家自己親身實驗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途徑。

一、醫學家親身實驗俗話說得好,醫者父母心,指的就是從醫的人他們都有一顆為天下萬民付出的犧牲精神。那我國最早的神話傳說神農嘗百草就有這樣乙個故事,不管神農是否真實存在,至少代表了我國先前醫者的一種犧牲自己的的精神。所以說在一些醫學家自己親身實驗下,一些植物的食用和不可食用就被鑑定出來了。

二、饑荒年間人們的嘗試在我國古代自然社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現了大規模的天價,讓麼人們對他是毫無還手之力的,所以經常會出現百姓流離,田地荒蕪的現象。而這個時候也只有山間一些野菜可以用來食用,所以之前沒有嘗試過的,在饑荒年間進行嘗試,如果嘗試成功的話,然後這種植物就可以記錄在可以食用的植物一列。<>

三、利用小動物進行實驗相對於西方使用小白鼠進行一些藥物反應實驗,我國古代也會用一些動物進行實驗。不過,多半是小鼠地鼠或者田鼠等等這些在日常勞動生活中不會參與生產活動的動物。所以,在這些動物食用了一些植物後,一些人會記錄它們食用後身體的反應,這樣也就區分了一些植物的可食用性。

最後,無論是個人原因還是自然原因,故人對植物的鑑別精神值得現代借鑑。

2樓:xxxxxx小小小么

古代有專門嘗試的人啊,還有小動物可以做試驗。你看李時珍還不是自己親自嘗藥材了,嘗完以後寫書上,讓別人知道。吃了不會死也不會生病,就可以判定為可食用。

3樓:圓頭圓腦園餅子

古人會根據植物的顏色、外觀、氣味等進行判斷,並餵給動物吃,在觀察動物沒有不良反應後,人才會再嘗試,確定人也可食用後才確定植物是可以吃的。

中醫是怎麼來的?古人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如何知道一顆植物的藥性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始應該是通過觀察純李動做稿遲物在受傷或生病後採集哪些草藥敬運發現的 後來形成一門系統學問後中醫逐漸試藥掌握藥性。

5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是通過試藥的途徑來連線藥性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也不是很難,比如說姜,吃上去會感覺到辛指御辣,當唯和巖吃了以後身體會熱會出汗那不棚喊就是溫而發散的,當用久了不就把它的藥性和作用熟悉了嘛。其它也一樣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那得追溯到炎黃時期的炎帝嘗百草而發明醫藥。

在古代沒有精密儀器的時候,但是穴位是怎麼發現的?(穴位)

8樓:漢尼拔_塔塔

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穴位。

這個其實,只要通過現代醫學做過手術或者瞭解手術的就都能明白。

沒有哪個大夫或者病人在動手術的時候會擔心自己的穴位被破壞。

穴位其實就是古人在通過觀察屍體的時候,對神經系統還沒有全面的認識。

搞不清體內不同部位血液的清濁粘稠程度的原因。

實際上古人以為人體體內血液多的地方……就是重要的穴位,古人是通過不斷的觀測總結的。

其實那些地方確實重要,但並不能稱之為穴位。

現代中醫主要為了豐富自己的體系,所以古人的什麼觀點不管對不對,全都往裡裝。

鬧到現在就是有些東西死活研究不通,乙個「穴位」,說什麼的都有。

沒把中醫搞成科學,越搞越像玄學……

9樓:網友

古時醫者很多是靜坐調息反觀內照的修行高手,不止人體經絡辯查,即使世間變化的觀照也是能做到的,自心不亂塵染即除,所謂天眼開了是為此意。

10樓:網友

用現在的文化或語言來說,那是有特異功能的古人發現並記錄下來的!

11樓:真誠無怨無悔

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得出來的。

12樓:如理如法的養生

學位應該是古代修行人,在打坐內觀的情況下完成的。

這需要相當的功夫了,一般人根本不能理解。

13樓:乜紫桖

精密儀器只是驗證穴位的存在。

中國古代傳出去的可食用植物有哪些?

14樓:ccc菜辣椒

古時期,我國古人就已開始食用油類食品,不僅如此,據古書記錄,不同季節還須使用 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 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乾;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這時吃的油是動物油。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來制絹布。

15樓:天義

中國古代傳出去的可食用植物都做成了菜。

16樓:心中嘹亮

中國古代傳出去的可使用植物,有很多很多,比如說茶葉,還有雜糧。

17樓:網友

中國古代傳出去的可食用植物有哪些,這個問題有意思 中國古代傳出去的食物,不多。

18樓:情感解惑導師小

中國古代其實傳出去的像那個什麼花椒啊,或者說馬鈴薯這些就是非常具有價值的,還有的話就是青菜。

19樓:文學之思

中國古代可以傳出去的食用植物,一般就是青稞這類作物吧。

20樓:櫻市子來了

我國古代因為比較閉塞,很少有食物往外傳播,通常都是從外國引進,比如茄子,紅薯都是從外地引進的。

21樓:裝甲師

小公尺應該算乙個水稻,是乙個在宋代已經傳入越南了。

22樓:我是雞

中國古代流傳出去辣椒是比較受世界歡迎的。

有些植物不能食用!這道理是什麼?不好吃?沒有營養價值??

23樓:網友

1、有毒要放在首位,絕不能吃,比如說有些毒蘑菇。

2、沒有營養價值,比如說狗尾草,這東西牛羊吃了還行,但的人的消化系統與牛羊不一樣,對那些植物纖維消化不了,吸收不到營養。

3、至於你說的不好吃,只是個人口味的問題,不是能不能食用的問題。比如榴蓮,有相當一部分人受不了他的臭味,但另一部分人卻甘之若飴。

4、人在飢餓狀態下,什麼都可以吃得下,草根、樹皮,當年李自成起義的時候,陝北人民以食「觀音土」充飢。

5、雜草雖沒營養,但能填飽肚子,實在餓可以吃點,但常吃不行。

6、最重要的就是,帶毒的一定不能吃。吃了帶毒的輕則上吐下瀉,重則亡身喪命,以後是想吃也吃不上了。

24樓:天山雪蓮

有些植物不能食用是因為有毒,吃了會死。有很多花花草草都是有毒的,網上可以查到。

不好吃不等我不能吃。

沒有營養價值也不等於不能吃。

最起碼在極度飢餓時可以暫時充飢,但是有毒的就不行了,餓死也不能吃呀。

25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食用表示很多思;

1,有毒植物不能食用。

2,不能食用不代表沒有價值,有可能要製藥外服3,有些植物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食用。

26樓:網友

是有毒,吃後會使周身不舒服或危及性命!比如說蔓陀蘿花的地上部分與其它植物沒有區別,但是進入人體就會奇毒無比,生命將無法挽回!

百科"茶葉"為中國南方嘉木,世界其它地方的古代文明難道沒有類似食用或飲用這種嘉木的麼?

27樓:網友

中國現在把茶叫南方嘉木,只是對於《茶經》及其作者的一種尊敬和引用,也是表明成系統的茶文化的一種起源。而在《茶經》問世之前,各種稱呼都有可能,國外就更不用說了,不必過於拘泥於形式。

28樓:銀兔草

南方嘉木出自唐代陸羽的《茶經》開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國茶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所稱的茶有所不同,但通俗的說茶葉一般指中國茶,所以這裡對茶葉的解釋沿用了《茶經》裡的解釋。

沒有儀器裝置的情況下,以盆栽植物與陸地植物為例,確定植物應當如何澆水?

29樓:網友

盆栽或大田裡,如果五釐公尺深沒有溼土痕跡,就應該澆水。此時土壤水分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下。這是我多年苗圃經驗,!aqui te amo。

30樓:網友

裝置的情況下,以盆栽植物與陸地植物為例,確。

古代帝王的廟號是如何確定的

死後追尊的!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 太戊為中宗 武丁為高宗 成湯有可能是太祖 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 祖有功而宗有德 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 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

古代沒有冰箱,夏天是如何儲存冰塊的?

古代沒有冰箱,到了夏天冰塊就特別容易融化,古代的人們就會提前在寒冷的冬季選好位置有專門的人去鑿冰,然後運輸到事先挖好的地窖,儲存大量的冰塊,並且用保溫的隔熱材料包裹住冰塊,這樣到了夏天也能儲存了。古代雖然有了這樣儲存冰塊的好辦法,但到了夏天畢竟天氣炎熱,還是會有一多半冰塊出現融化的情況,後來根據人們...

古代在沒有棉花棉被的時候,是如何禦寒的

在有棉花棉被以前,古人依然有許多方式禦寒保暖 度過冬天。火是古人禦寒的重要途徑。棉花棉被是如今的主流保暖材料和保暖工具,但最早並不是產自我國的。棉花原產於阿拉伯地區,在宋朝時期才有所種植,明朝時在朱元璋推廣下才廣泛使用。但原始人約在一百萬年前就開始使用火,古人也因此衍生出如 火牆 火坑 火盆 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