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
」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
「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
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週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
2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的「伏」是什麼意思 史書記載,早在東周惠王時,即公元前676年間,我國就有了「三伏」的說法。《史記.秦本紀》載: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史記集解》說:「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
」《史記正義》說:「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就是說,三伏之說,立於秦德公的時候,這裡的「初伏」,是起初和開始的意思。而所謂「伏」,是隱藏起來,躲避酷暑盛夏的意思。《史記正義》還說:
「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古人認為狗是陽性家畜,殺狗塗血於四門,可以去除熱毒惡氣。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
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
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入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望採納,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
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伏」又稱「長夏」,五行家對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關係可以自然迴圈。
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入伏」要從「庚日」開始。溫度最高,需要潛伏的時間要在夏至後二十天以後,所以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庚日」是「甲子記日」,和夏至等節氣的時差不定,這就會出現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中最熱的是中伏。
三伏是什麼意思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這是前人在長期鍛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例如 在嚴寒天氣下鍛鍊,能增加肌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可預防冬季常見病的發生 而在酷熱天氣下鍛鍊,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得肌體能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夏練三伏的益處 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運動可使心臟...
一伏,二伏,三伏是什麼時候,一伏,二伏,三伏是什麼時候????
麼麼啾的抹茶醬 滿意答案 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幹 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 庚 字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伏...
三伏天怎麼算?三伏天,三伏怎麼算?
三伏天計算從夏至後第3個 庚 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日子。所謂的 伏天兒 就是指農曆 三伏天 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 初伏 出現的時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