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保持管道的密閉和無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裝置是否密封,胸壁傷口引流管周圍,用油紗布包蓋嚴密,更換引流瓶時,必須先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膜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2、體位 胸腔閉式引流術後常置病人於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勵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運動,利於積液排出,恢復胸膜腔負壓,使肺擴張。
3、維持引流通暢 閉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麵應低於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況下引流瓶不應高於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時擠壓引流管,30-60分鐘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塊堵塞。
擠壓方法為:用止血鉗夾住排液管下端,兩手同時擠壓引流管然後開啟止血鉗,使引流液流出。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引流管是否繼續排出氣體和液體,以及長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隨呼吸上下波動,必要時請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時觀察。
水柱波動的大小反應殘腔的大小與胸腔內負壓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動4-6cm。如水柱無波動,病人出現胸悶氣促,氣管向健側偏移等肺受壓的症狀,應疑為引流管被血塊堵塞,需設法擠捏或使用負壓間斷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暢,並通知醫生。
4、妥善固定 運送病人時雙鉗夾管,下床活動時,引流瓶位置應低於膝關節,保持密封。
5、觀察記錄 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水柱波動範圍,並準確記錄。手術後一般情況下引流量應小於80ml/u,開始時為血性,以後顏色為淺紅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顏色為鮮紅色或紅色,性質較粘稠,易凝血,則疑為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
每日更換水封瓶。作好標記,記錄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無需每日更換。
6、脫管處理 若引流管從胸腔滑脫,立即用手捏閉傷口處**,消毒後用凡士林紗布封閉傷口,協助醫生做進一步處理。如引流管連線處脫落或引流瓶損壞,立即雙鉗夾閉胸壁導管,按無菌操作更換整個裝置。
7、拔管指徵 48-72小時後,引流量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淡,24h引流液小於50ml,膿液小於10ml,x線胸片示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病人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方法:囑病人先深吸一口氣後屏氣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寬膠布密封,胸帶包紮一天。
8、拔管後觀察 病人有無胸憋、呼吸困難、切口漏氣、滲液、出血、皮下氣腫等症狀
2樓:
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內積氣、血液和滲液;重建胸膜腔負壓,保持縱隔的正常位置;促進肺復張。主要適用於中量、大量氣胸,開放性氣胸,張力性氣胸;胸腔穿刺術**下肺無法復張者以及剖胸手術後引流,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要點有以下幾個:
1.胸腔閉式引流管應妥善固定,保持管道密閉。
2.保持引流管路的通暢:勿摺疊、勿扭曲、勿受壓。引流液粘稠、有塊狀物時,應定時
擠壓,如堵塞無法擠壓解除,可用無菌注射器向外抽吸,必要時更換引流管。
3.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注意觀察水封瓶內玻璃管中水柱的波動情況,一般波
動範圍約4~6cm。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日更換一次外接連線管,更換引流管時注意保持引流管無菌。
5.病情觀察:觀察患者病情,拔管後24小時內,應注意觀察病人是否有胸悶、呼吸困
難、發紺、切口漏氣、滲液、出血和皮下氣腫等。若引流管脫落,應迅速用無菌敷料堵塞、包紮胸壁引流管處傷口。若引流瓶意外打破,應立即將胸側引流管反折。
搬動病人時用兩把止血鉗交叉夾緊胸腔引流管。
3樓:匿名使用者
術後要經常擠壓引流管以保持管腔通暢,記錄每小時或24小時引流量。
4樓:匿名使用者
保持通暢和無菌就可以了 隨時記錄引流量 固定 就行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保持管道牢靠,不要讓它脫出
6樓:亓煊
1、保持引流通暢。2、引流管長度適宜。3、勿將引流管高度超過刀口平面,以防虹吸作用將引流瓶內液體吸入胸腔內。
4、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並詳細記錄,對胸腔感染的病人,觀察其引流液的顏色及氣味。按醫囑使用抗生素。5、24小時更換引流瓶一次,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氣體進入胸腔。
6、若引流瓶破裂或引流管突然脫落,應立即通知醫生,並及時備好物品,協助醫生重新置管。
面板護理的要點
蘭夢 我們知道陽光可以使 變黑,外出之後,就會變黑,不管陰天還是雨天,在外面 露天 時間久了都會使 變黑,還是因為陽光中有紫外線。在陰天或下雨天,雖然陽光被去層擋住,但紫外線有a段 長波 線的損傷,外出時應採取防護措施,如戴帽子 撐傘 戴墨鏡或塗搽防晒製劑等。一天中以上午10點至下午3時是陽光最猛烈...
全麻術後護理常規,麻醉後的護理要點
1 去枕平睡8個小時以上,甦醒之後可按手術型別調整睡姿.頭略偏向一邊,防止術後嘔吐.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 膚色 脈搏。2 一般術後儘早下床慢慢活動,促進身體恢復,長期臥床病人要避免肺部疾病和下肢肌肉萎縮,應為病人空心掌拍背,按摩。3 飲食在胃腸功能恢復,放屁之後開始,清淡營養衛生,容易消化為主。注意傷...
壓瘡分為幾級 如何預防 各期的護理要點
根據褥瘡發生的病理變化,臨床過程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 紅班期 區域性血液 不足,組織缺氧 小動脈反應性擴張,受壓部位表現為區域性瘀血,呈現紅斑,但此期 並未破潰。第二期 水皰期 表皮水皰形成或脫落,真皮及皮下組織腫脹,紺色加深,硬結明顯。第三期 潰瘍期 侷限於 全層壞死,因潰瘍基底部缺乏血液 呈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