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裡一刻鐘時辰一盞茶一炷香是多少小時

時間 2022-03-28 07:35:18

1樓:柴憶秋徭密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指"一柱香"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望採納~~

2樓:同賢樊暉

1、一刻鐘:古代計時的工具叫「銅壺滴漏」。它是靠銅壺裡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後,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

一天一夜為24個小時,這樣,箭上的一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就是24個小時除以100,等於14分24秒。直至清初,將100刻改定為96刻,每刻時長變為15分鐘整,相傳成習,一直沿用到今天。

2、一個時辰:一時辰等於兩小時

3、一盞茶:同一刻鐘的解釋。

4、一炷香:因為香在古今都差不多,所以通常一炷香時間認為是現在的40分鐘至1小時左右。

古代的一刻鐘、一盞茶、一息分別代表現代的多長時間?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即15分鐘;一盞茶為10分鐘或者14.4分鐘;一息顧名思義即指一呼一吸的時間。

以前我國沒有今天這樣的鐘表,古代計時的工具叫「銅壺滴漏」。它是靠銅壺裡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後,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

4樓:餘長青威書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四刻,一刻(30分)有三盞茶,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5樓:楊長清

古代一個時辰兩小時,分上四刻、下四刻,所以一刻就是15分鐘;一盞茶就是品完一盞茶的時間,大概10-15分鐘吧;至於一息,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呼吸。

6樓:匿名使用者

」剎那「 本來就不是 中國話 ,是從佛教梵語音譯過來的,沒有具體的時間範圍。

十 」閃念「 為 」一瞬「 ,就是一眨眼兒;十瞬為 」一彈指「 ;十彈指為 」一須臾「 ;十須臾為 」一刻「 ;八刻為 」一時辰「 ;十二時辰為 」一晝夜「 。這些都是可以精確計算出來的,當然可靠。

」一炷香「 ,」一盞茶「 ,這兩種說法是極其模糊的,只是粗略的估計而已。

古代的一刻鐘是多長時間?

7樓:追尋複製者

15分鐘。

古人計時也說「刻」,這一時間概念源自於古老的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壺。

日晷是在一圓盤當中垂直樹立一杆,利用陽光下立竿見影的移動來計時,並以盤上刻痕為時間標記,即所謂的「晷度日刻」。

最初用漏壺計時,一晝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們現在說的一刻鐘在時間長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為一百刻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於現在所說的十五分鐘。

擴充套件資料:

1、一盞茶、一炷香

明清**中常用「一盞茶」和「一炷香」來表示時間。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用喝茶的時間來計時是很自然的。古人稱喝茶用的小杯子為「盞」,所以才叫做「一盞茶」時間。

寺廟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燒香又是寺廟裡最常見的宗教儀式。所以燃燒「一炷香」的時間也成了人們常用的表達時間段的用語。

2、「三更」和「半夜」

除了地支計時法,古人還為漫漫長夜單獨制定了計時法。古人把夜晚分為五更,每更兩個小時。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與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並非對應子時,而對應的是戌時,也就是說,夜從戌時(黃昏)開始,卯時結束。這樣一來,「三更」正好對應「夜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三更半夜」。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刻是15分鐘

一柱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約為半個時辰,即現在的一個小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9樓:棄甲少年狂

一刻鐘是多久?看完你就知道了

10樓:五零小子

按照現在的計時標準,古代1刻鐘是14.4分鐘,小刻2.4分鐘,1個時辰兩小時8大刻2小刻,古代1大刻60分鐘,小刻10分鐘,1分60秒,清朝未期改用國際統一計時標準,也就是現在我們使用的計時方法,1小時4刻,1時辰8刻,1刻15分鐘,沒有小刻

11樓:痛改前非

應該是半個小時吧,古時斬犯人時常說午時三刻,是正午12點,那就應該是30分鐘為一刻。

12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回答的問題有矛盾啊!!一小時有4刻鐘,也就是說每刻15分鐘,你說一刻等於三盞茶 15除3等於5,也就是 一盞茶等於5分鐘,你有說道:一柱香等於5分鐘,一盞茶等於10分鐘是不對的,那一刻鐘豈不是30分鐘,別忘記一個時辰4刻鐘,難道說一個時辰120分鐘?

十分費解

13樓:明月十里

算了,看前面對對錯錯,我來說說吧,古代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就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一個時辰八刻鐘,一刻鐘相當於現代的15分鐘。子時是半夜11.00到13.

00,以此類推子醜寅卯。

14樓:幹壤

古時一刻鐘是現在的20分鐘,午時三刻是正午十二點。

15樓:黃勳啊

一刻鐘是十五分鐘,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也就是一百二十分鐘),那麼一個時辰應該等於八刻鐘。

16樓:位鑲巧

一刻等於十五分鐘,也就是一柱香的時間。

17樓:藍楓水玉

中國古代是用一天12個時辰計時。一個時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鐘是十五分鐘。

18樓:晨風半醉

前面說一刻是十五分鐘。後面又說一天十二個時辰,一時辰四刻,這不是矛盾嗎?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兩小時,一時辰四刻,這樣算不是一刻三十分鐘嗎?

19樓:zhangjunxi噢

一個時辰2個小時,一時辰有4刻,那每刻不應該是30分鐘?

20樓:燕翎刀

我國古代制定、沿用自成體系的計時法。百刻計時法最古老,使用的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於14.

4分)。漢代除使用百刻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夜間還使用獨特的計時方法,這就是「更」。

「更」是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時間長短依夜的長短而定。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為和二十四小時計時法相一致,我國古老的百剋制演變為九十六刻制,一個時辰內分為八刻、一小時內分為四刻,一刻15分鐘,這樣一晝夜就為九十六刻,與世界通用的計時法相一致。

古時候說的一個時辰、一刻鐘、一盞茶的時間各代表我們現在的多少時間?

古代24小時的名稱還有 時辰和一刻鐘和一盞茶和一柱香的時間各有多長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歌詞高潮的第一句是「由這一刻鐘開始計起春風秋雨間,但我對已半

心淡 曲 徐繼宗詞 黃偉文 容祖兒唱的想不起怎麼會病到不分好歹 連受苦都甜美 我每日捱著不睬不理 但卻捱不死 又去痴纏你 難道終此一生都要這麼 不可爭一口氣 很謙卑只不過是我太過愛你 連自尊都忘記 跌到極麻木只好相信 又再爬得起 就會有轉機 若我不懂憎你如何離別你 亦怕不會飛 由這一分鐘開始計起春風...

古代的時辰分幾刻,古代的一個時辰分幾刻?

智心女人 八刻鐘。古代一個時辰等於120分鐘,一刻等於15分鐘,所以一個時辰有8刻鐘。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百刻制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

古時是怎麼算時間?一刻是幾分,古代的“一刻”是多少分鐘?

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 辰 也稱 時辰 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個時辰取名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時辰從每日子時 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夜裡十一點鐘到一點鐘 開始,到亥時 相當於夜裡九點鐘到十一點鐘 結束。古人說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刻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