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子夜吳歌
唐朝 李白
秋 歌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冬 歌明朝驛使發, 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 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 幾日到臨洮?
題一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這裡所選是第
三、四首。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為作者所承,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此體向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的創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先說《秋歌》。籠統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語後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
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製征衣的季節,故寫月亦有興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對思婦是何等一種挑撥呵!製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
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何等一種挑撥呵!“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語天然而得詠歎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第三重挑撥。
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著“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裡,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儼在,“玉關情”自濃。
無怪王夫之說:“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此情之濃,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婦心聲: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過分偏愛“含蓄”的讀者責難道:“餘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
”(田同之《西圃詩說》)其實未必然。“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語。而從內容上看,正如沈德潛指出:
“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徵”(《說詩晬語》),使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
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多麼有意味的詩境呵!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它迴腸蕩氣,激動人心。
因此可以說,《秋歌》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冬歌》則全是另一種寫法。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徵袍”的情事以表現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個有意味的時刻——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性和戲劇味。
一個“趕”字,不曾明寫,但從“明朝驛使發”的訊息,讀者從詩中處處看到這個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於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作者有所取捨,只寫拈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
“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情節的生動性。天氣的嚴寒,使“敢將十指誇針巧”的女子不那麼得心應手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明朝驛使發”,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
然而,“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陳玉蘭《寄夫》),她從自己的冷必然會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驛使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
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著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一夜絮徵袍”,言簡而意足,看來大功告成,她應該大大鬆口氣了。可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情急起來,路是這樣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
這回卻是恐怕驛使行遲,盼望驛車加緊了。“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含多少深情呵。
《秋歌》正面歸結到懷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卻純從側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了詩歌主題。結構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結得意遠,情節生動感人。
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出社會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強。其語言的明轉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於民歌,彼此並無二致,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編》卷二)的佳作。
2樓:夜夜曳葉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3樓:巫馬聽露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樓:邊角料看見
題一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這裡所選是第三、四首。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為作者所承,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
此體向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的創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先說《秋歌》。籠統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語後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
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製征衣的季節,故寫月亦有興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對思婦是何等一種挑撥呵!製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
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何等一種挑撥呵!“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語天然而得詠歎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第三重挑撥。
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著“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裡,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儼在,“玉關情”自濃。
無怪王夫之說:“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此情之濃,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婦心聲: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過分偏愛“含蓄”的讀者責難道:“餘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
”(田同之《西圃詩說》)其實未必然。“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語。而從內容上看,正如沈德潛指出:
“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徵”(《說詩晬語》),使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
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多麼有意味的詩境呵!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它迴腸蕩氣,激動人心。
因此可以說,《秋歌》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冬歌》則全是另一種寫法。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徵袍”的情事以表現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個有意味的時刻——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性和戲劇味。
一個“趕”字,不曾明寫,但從“明朝驛使發”的訊息,讀者從詩中處處看到這個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於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作者有所取捨,只寫拈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
“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情節的生動性。天氣的嚴寒,使“敢將十指誇針巧”的女子不那麼得心應手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明朝驛使發”,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
然而,“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陳玉蘭《寄夫》),她從自己的冷必然會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驛使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
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著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一夜絮徵袍”,言簡而意足,看來大功告成,她應該大大鬆口氣了。可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情急起來,路是這樣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
這回卻是恐怕驛使行遲,盼望驛車加緊了。“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含多少深情呵。
《秋歌》正面歸結到懷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卻純從側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了詩歌主題。結構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結得意遠,情節生動感人。
子夜吳歌秋歌詩句
5樓:樂為人師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秋歌 詩詞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du一片月,萬戶zhi
搗衣聲。dao
秋風吹不盡
內,總是玉關情。
何日容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寫秋景,是以戍婦為徵人織布搗衣之事為背景,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呼叫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子夜吳歌秋歌詩意及全文
7樓:匿名使用者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作品註釋 1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
“《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樂府解題》:
“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李白的《子夜吳歌》也是分詠四季,這是第三首《秋歌》。並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充套件為五言六句。
2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3萬戶:
千家萬戶。 4吹不盡:吹不散。
5玉關:玉門關。這兩句說颯颯秋風,驅散不了內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對遠方徵人的懷念。
6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 7良人:
指駐守邊地的老剖。罷:結束。
8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1] 作品譯文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 聲聲總是牽繫玉關的親人。
什麼時候才能把敵人平定, 丈夫就可以結束漫長征途。[2]
子夜秋歌的意思,李白寫的子夜秋歌是什麼意思
律殊好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思情 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籠統而言,詩人的手法是先景語後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 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 秋月揚明輝 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傳...
李白 秋浦歌的意思是什麼 《秋浦歌》李白全詩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浦田舍翁,採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秋浦歌 天寶十三載 754 李白流寓秋浦時所作的組詩,共十七首。秋浦 今安徽貴池縣西南一浦,產銀產銅。紅星亂紫煙 亂,錯雜。紅色火花在紫色的爐煙中飛濺。赧郎 赧,面紅。為爐火照紅的...
秋浦歌》的意思(包括題目,《秋浦歌》詩題是什麼意思?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詩歌的一開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見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在夜幕中遠遠望去,景色非常壯觀 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見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整個畫面呈現出濃重的色調與強烈動感,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