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評價很好

時間 2021-05-05 09:19:33

1樓:何慶安

今年上半年,因為要寫一篇關於姜文《邪不壓正》的影評,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十三邀》第二季許知遠對姜文的訪談。也因為這個契機,《十三邀》成為了繼高曉鬆老師的《曉說》,第二個我一期不落的節目。

先說一下《十三邀》和《曉說》的區別。

可是它與一般的訪談節目又有所不同。一般的訪談節目請到類似於張藝謀、賈樟柯這類導演,無非是列舉一下他們的成就,誇讚一下他們的功績,再給新電影宣傳一下,能爆個猛料更好。

《十三邀》在這個方面就顯得沒那麼刻意,在節目裡,許知遠不會去強行找話題,也不去阿諛奉承這些大導演。在節目裡,許知遠帶著鏡頭去往姜文長大的地方,去往張藝謀的片場,他帶著一個又一個問題,也帶著觀眾的好奇去拜訪這些導演。如果沒有話題,那就把嘉賓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來。

再說許知遠。

很多不喜歡《十三邀》的風格,是因為他們覺得許知遠太「裝」了。許知遠曾在節目裡提到了「巨嬰」這個詞,而在我看來,許知遠在節目裡表現得完全就是一個對如今快節奏社會充滿好奇的「巨嬰」。而那些被認為是「裝」的行為,恰恰是這個文人真實的一面。

在與李誕的那一期節目裡,許知遠是帶著巨大的困惑和偏見與這個年輕人對話。他很好奇這個年輕人背後代表的,當代青年的思想和價值觀,但又不是那麼認同。這一期節目看起來是一個隱居多年的稚嫩靈魂和一個看破塵世的老靈魂之間的碰撞。

最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時候在《十三邀》這個節目裡,觀眾和主持人許知遠是站在對立面的。在一期又一期節目裡,許知遠不停地向我們,或者我們代表的群體發出質疑,這種參與度和融入體驗,是其他訪談類節目沒有體驗過的。

2樓:評說名嘴

許知遠在大學時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後來卻成了一名作家,僅僅從表面很難讓人想到這會有什麼聯絡,但是細細想來,兩者對於思維的深度要求都是很深的。《十三邀》是一個脫口秀節目,通過採訪式的對話,來交流,是一部很不錯的作品。

節目採訪的人物都是對當代社會有著一定影響的人,節目的立足點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像是一種思想的碰撞,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十三邀》就是在向我們展現高層次人的思想,這是一個關於思維對話的綜藝,更是一場成功者之間的故事。

一、對話各界有著精神靈魂的人物

近兩期的節目對唐諾、尤瓦利進行了採訪,唐諾是一位臺灣作家,不過並不出名,但是他每天窩在咖啡館裡閱讀,每天閱讀時間在八個小時以上,多年來從未間斷,在現代一個閱讀正在退化的年代,他的堅持顯得很難得。他對於閱讀,對於讀書,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閱讀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即使他不出書,他也覺得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而尤瓦利是人類簡史的作家,他對未來的**是悲觀的,在許知遠對話尤瓦利時,他的言辭略顯犀利,他認為人類以前擁有了掌握外界所有事物的能力,但是卻沒有掌握人內在的精神力量,他所談的範圍特別大,他所到達的層次也是很高的,他對於一些事物的思考也很有深度。

二、採訪話題重精神

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都在追求效率,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不選擇閱讀紙質書籍的一個原因,並且在各種壓力之下,浮躁和壓力幾乎呈現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在這種狀態下,對於精神方面的思索就缺少了,偏偏有很多人喜歡誇誇其談。這個節目恰恰是填補這個缺陷的,聽不一樣層次的人講他們的見解,是吸收知識、認識事物本質的一個不錯的途徑。

三、發問式的對話方式

許知遠通過發問的方式,直接讓採訪者來回答問題,而並非去充當這些成功人士的傳話筒,這樣把這些成功人士的形象直接讓觀眾去體會,發問很像是在挑別人的刺,一不下心很容易讓許知遠和被採訪者下不來臺,但是這些發問卻也使那些成功人士的形象更加豐滿起來。通過對這些現代社會成功人士的採訪,可以更好地瞭解這個時代的特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以及對這個社會的見解。在如今,觀眾對於優質內容是很認可的,這也是這個節目評價很好的一個原因。《十三邀》,顧名思義,這是許知遠對十三個不同領域的代表性人物的採訪,它代表著不同階層成功者們的感悟,以及多年以來的沉澱,在這個節目中觀眾能體會到許知遠的憂慮和沉思,也能感受到在節目背後他的付出,在這個節目中也能看到許知遠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3樓:李洪夥

一檔節目之所以好看,必然有它獨一無二的特性,能夠得到好評則是與觀眾產生了一定共鳴,觀眾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甚至是認知到一定三觀問題,而《十三邀》便是這樣一檔節目。《十三邀》不靠流量群體支撐,更沒有華麗背景格調,豆瓣評分卻高達8.4分,完全以節目質量取勝,是一檔與時代潮流相悖的訪談節目。

節目《十三邀》雖然是一檔訪談節目,卻不是單純的訪談節目,它打破之前訪談節常規化,邀請文學作家許知遠為節目主持人,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偏執」思想,採訪社會不同領域有著較大影響力的個體,目的在於通過採訪各個成功人士,從而**解讀人生真理,通過思想摩擦碰撞,深挖人心信念。節目播出以來受到外界議論紛紛,有不少真性情之人,也有不少看熱鬧不嫌事大之人,更掀起對於社會自身深思反省的思想熱潮,具有較大影響力。

隨著《十三邀》節目的誕生,主持人許知遠成為社會群體關注的焦點問題,他本一個作家,生平與各種書籍打交道,如今卻與真人對立而坐,深層次交流,當然許知遠同樣是見過世面之人,在這一過程中,他從未有過半分緊張,相反表現更多的是一份骨子裡的任性。許知遠的採訪模式與旁人截然不同,語言犀利甚至是許多人不予接受的,但這就是許知遠的個人魅力,雖然事先會對被採訪者資訊做功課,但也僅只是為了解一個人的基本資訊,並非與許多訪談節目一般,照部就搬作為採訪問題,以求做到更好互動與節目效果,顯然這一套在許知遠這裡並不適用。

所謂《十三邀》,其實是每一季邀請13個代表人物進行訪談,包括羅振宇、馬東、俞飛鴻、賈樟柯、李安、李誕、姚晨等各行各業之人,節目組製作非常用心,為尊重每一位嘉賓喜好,節目組時常更換採訪環境。無論是咖啡店,餐廳中,還是在辦公室內,緩慢節奏與人物本身渲染出沉穩大氣風韻,這也正是一幫成功人士坐下來該有的氣場。

為什麼地球是遠的

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球形是唯一能保持受力平衡的實體。比如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水份子之間由於有吸引力,要達到平衡只能形成球形的水滴,不可能是長方形,正方形等。也許你會問一塊鐵或岩石等固體之間的分子或原子之間也有吸引力啊,為什麼會有其他形狀呢?原因是固體具有支撐力,在質量比較小時萬有引力遠遠比他的支撐力要小,...

許嵩的歌曲為什麼不收錢

配角解釋 許嵩的歌曲不收錢,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粉絲都是一些未成年人,他沒有必要向這些未成年人收取自己的版權費,而且他的歌迷也沒有金錢去支援他,所以說他不收費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歌迷更得得到更好的體驗,而且也會給自己的名氣帶來更多的一些改變吧,另外他不收錢的話,也會為他們的公司帶來一些...

為什麼我沒有登出知乎賬號的打算,如何登出知乎帳號?

辰星 因為知乎上推薦了你很喜歡看的內容啊,他也是跟抖音小紅書 一樣,會推薦一些你看過的內容,或者是看過的內容相關的一些題材,然後再就是知乎裡面的一些都是比較年輕的一些人,他們的觀點有時候不甚相同,也會碰撞出一些火花,有不同的思想,在裡面有時候還會有那種官方的同人,有那種官方的大大出來講話會給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