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山碧水間
佛教講佈施乃是「自利利他」、主要的功用是破除對所謂現世的執著,是修行的一種。
佛教並不主張人放棄自己正當的利益;而真正的利益(即一點點的向開悟)也是不可能因為佈施他人而被消減的,相反卻可以因為佈施他人而增長。
2樓:加內沙
佛陀沒有說過在家居士要放棄利益,而是要居士們從正確的管道來獲得利益。佈施不是要放棄利益而是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叫做慈心。賺取金錢並不需要自私,只要合理的**來獲得利益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欺騙的行為,這不符合佛陀的教導。不要以殺生作為收入**,因為殺生並非清靜行為。
3樓:腳大的人
佈施是六度的根本,但要有般若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到彼岸!阿彌陀佛!
4樓:在棲鳳湖吃湯圓的高飛燕草
墨家有國的概念。
佛家無國的概念(去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並不是一味的相同。
佛教講的「佈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叫佈施?
5樓:網友
一句感謝的話,乙個燦爛的微笑都是佈施,佈施不僅僅是財佈施,還有身佈施,法佈施。法佈施的功德最大。
6樓:網友
三種佈施。
一、財佈施: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二、法佈施:佈施真理、智慧,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使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自動發心修行、追求真理。
三、無畏佈施:竭盡所能去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也就是佈施信心、愛心。
7樓:
你說的這種是財佈施,此外還有法佈施、無畏佈施。其中法佈施功德最大。《華嚴經》雲: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比如說,佛教導我們要持戒唸佛,你誠實地按佛教導的做了,就是法供養。再將你法供養的功德無私地迴向給一切眾生,就是法佈施。
所以你要想更好地佈施,就法佈施好了,持戒唸佛並將此持戒唸佛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速得解脫永離苦海,這就是你最好的法供養、法佈施!南無阿彌陀佛!
8樓:六球球
佈施有三種:
一財施,以金錢財物給濟貧困,以資益其身。
二無畏施,以大無畏精神救人脫離險難,解除其恐怖心理,以資益其心。
三法施,隨宜說法,以資益其善根。
見《成唯識論》卷十。
9樓:網友
當您對生活微笑時,生活就會對您微笑!
阿彌陀佛!
兼愛非攻,研究墨家學說的進
10樓:匿名使用者
兼愛 是愛所有的人,人與人之間不應有貴賤之分,人比國家更重要。這精神比儒家的仁愛廣闊多了。。
非攻 ,是主張和平無論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成為戰爭的藉口,無論是什麼樣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
什麼是佛教講的正法??什麼是佛教講的外道
懺悔文人 正法據我所知是一實相印,此外還有人天法,羅漢法,菩薩道這些,據我現在來看,以唸佛求生淨土的比較多。你不應該說,你一問正法,我一答,你就得道了,想得過於容易了,據我所知,也是恭敬心,才能達到如此地步,這還不提深層次的法理,比如,得道是什麼果位?見道是什麼果位?悟道是什麼果位?經上講,末劫眾生...
講一講你們是怎麼判斷人的人品的,講一講你們是怎麼判斷一個人的人品的
小知30719陳嵌 我上大學出發之前,我外公和我說一句話 金子要細看,朋友要久交。任何人的人品都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人都有優缺點,慢慢看,覺得值得深交,那就多和他交往,覺得不怎麼的,就保持適合的關係,儘量不要樹立敵人。表明的三觀 態度都不能代表這個人的人品。語言技巧可以磨練,三觀可以偽裝,態度可以掩飾...
佛教中講人無自性(沒有永恆不變的主體)但又講人有輪迴,請問人從這世輪迴至下世,不變的主體是什麼
應該這麼解釋,就是佛法講究 開悟 就是要有 佛心 不然一直不用心去領悟,只流於表象,只會一直沉淪於輪迴之中。這和 百丈禪師度化野狐禪 的故事所表達的意思相同。 古巴 你的靈魂是不變的,也就是三魂七魄裡的 人魂 這輩子好事做多了,下輩子就享受福報 反之亦然 道德經 裡講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你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