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幾十親戚遭牽連入獄:
儘管馬思聰一直都有回國的心願,但上世紀80年代末的幾次邀請都沒有促成他回國。「當時主要是考慮到國內還不夠穩定,而且他的身體也不太好,所以就一直擱置了。」馬之庸說,「文革」期間的經歷給馬思聰帶來巨大的創傷和陰影。
「文革」期間,馬思聰不堪忍受折磨,在親戚幫助下於2023年從香港奔赴美國。馬思聰離國後,親戚中幾十人被牽連入獄,在上海生活的馬思聰的二哥跳樓身亡。岳母、侄女和廚師相繼被**致死。
此事波及面之廣,令馬之庸至今談起仍然憤慨。
「他走了後,兄弟姐妹都被隔離審查了。夫人王慕理一家更慘,哥哥弟弟都被抓去坐牢……」馬之庸當年30多歲,在廣播電臺工作,不知情的她也遭到隔離審查,被調到麻袋場工作,直到2023年才調回原單位。
而在那十多年間,她及國內的親戚都和馬思聰失去了聯絡,直到電視上播出馬思聰獲平反的新聞。
馬之庸說,馬思聰獲得平反後,國內當時的音協主席和領導寫信向他道賀,他在回信時說「我是收到信才知道自己有投敵叛國的罪名」,他在信中表示慶幸大家都還健在,並表示自己「適當的時候會回國」。
2023年年初二,馬思聰會見自己獲得平反後、第一個前去採訪他的中國大陸記者時,萬分感慨地說:蘇武牧羊19年啊!
可是,馬思聰等待的回國「適當時候」並沒有「出現」。在美國費城賓州醫院的手術床上,中國一代**鉅子馬思聰,與世長辭。終年76歲。
2、侄女追憶,回國太心切魂斷手術檯:
『叛國投敵』罪名平反 重病思聰「歸心似箭」
「文革中他被迫去了美國後,因為寫了《我為什麼離開中國》一書,被定下『叛國投敵』罪名。書中稱「我是**家。我珍惜恬靜、和平的生活,需要適宜工作的環境。
況且我作為一箇中國人,非常熱愛和尊敬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當然,我個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國當前發生的悲劇比起來,全是微不足道的。『*****』在毀滅中國的知識分子。我和許**內外多年以來雖然不是一直掌權但畢竟是起過很大作用的人的遭遇是一樣的。
夏秋所發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絕望,並迫使我和我的家屬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四方的『飢餓的幽靈』。如果說我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有什麼越軌的地方的話,那就是我從中國逃跑了……」
不過他看得開,沒有怨天尤人,亦無記恨,因為他根本沒時間去多想,他一直在樂此不疲地創作著……」昨晚9時,一直在忙於14日馬思聰各項紀念活動的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馬思聰侄女馬之庸,抽空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一談起叔叔,馬之庸充滿了追思與崇敬。
3、馬思聰
收到「平反」信才知揹負「叛國」名 堂侄女、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馬之庸談馬思聰骨灰回國內幕
「現在他的心願終於實現了。」昨晚,馬先生的堂侄女、馬思聰研究會的副會長馬之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回國一直是馬思聰的心願,此次,年逾60的馬如龍專門從美國護送父親馬思聰的骨灰回國,並將歸葬於白雲山麓,「這樣可以讓他與祖國的山水更加親近。」
4、為鄉民辦小提琴獨奏會
馬之庸是馬思聰的堂侄女,定居廣州。這位70歲高齡的老人的客廳擺著一張馬思聰拉小提琴的**,她翻出馬思聰先生各個時期的**向我們逐一介紹:「這是他上世紀60年代在廣州的**、這是他們夫婦在美國的**……」。
馬之庸說,馬思聰在國內時一直致力於普及小提琴,提倡西洋樂器可以演奏出民族化的東西,為此,他不僅在大城市演出,還踏遍了新會、汕尾等廣東小城。
抗戰時期香港淪陷時,馬思聰帶著夫人和學生回到家鄉海豐,當時年僅8歲的馬之庸經常可以聽到馬思聰應當地鄉民要求而上演的「小提琴獨奏會」。「他一直都堅持,通過民眾檢驗的**才是好**。」
5、「他是很講義氣的人」
眾所周知,在文革那段非常歲月裡,「右派分子」被視為「毒瘤」,很多人為求自保都對之「退避三舍」。但是馬思聰卻從不怕和「右派」交朋友。馬之庸回憶:
當年馬先生的第6妹夫馬國亮被打成「右派」,躲在家裡一直不出門。「馬思聰似乎沒有『那根筋』。
他經常到馬國亮家裡,熱情洋溢地想和他一起創作協奏曲,馬國亮哪有那個激情啊,每次都對他說:『你回去吧,不要和我一起了,我現在是右派啊』,馬思聰總大聲地回一句:『右派又怎麼了!
』又繼續暢談他的創作。」
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演奏家向澤湃,是跟隨馬思聰16年的入室**。馬之庸說:「文革中,向澤湃的父親也戴上了『右派』的帽子。
身為『右派』之子後,向澤湃就再也沒去學校上課了。有一天,馬思聰忍不住,親自去他家裡找他——『你爸是右派又有什麼關係?我一樣教你!
』發了一頓火後硬把向拉回學校……」
6、幽默風趣童心未泯
馬之庸說,「叔叔不善言辭,平時話不多,不過很幽默。」她給記者講起了一個故事。馬思聰被平反後,時任****學院的領導給他打**,告訴他這大喜事——罪名「叛國投敵」撤銷!
聽到這,已是古稀之年的馬思聰欣喜之餘哈哈大笑,對子女們說:「真沒想到我還得了個『叛國投敵』這麼了不起的稱號,可惜,現在都沒了我才知道啊。」
「他不僅幽默風趣、樂觀豁達,而且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馬之庸笑言,步入老年後的馬思聰很少照鏡子了,女兒問他為什麼,他睜大眼睛很嚴肅地說,「敢照?一照鏡子就覺得自己老了很多!
我不要這樣……」
7、冒險手術魂斷醫院
在馬之庸的記憶裡,馬思聰一生都眷戀著祖國。2023年「不得已離開」後,他對故國家園的思念未曾停止過,並將這些情愫寄寓在自己的作品中。在那首著名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馬思聰將自己有家難歸的悲涼心情,借用古詩名句演繹得分外真切。
2023年,國家公開為馬思聰的所謂「叛國投敵」案平反。2023年的春節,當平反的訊息傳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時,馬思聰欣喜不已,不斷給國內的親人摯友打**,表達了自己的「歸心似箭」。可是一直心臟不好的他,那時的病情已加重,難以經受旅途的辛勞。
馬之庸告訴記者,馬思聰患心臟病多年,此前一直以藥物**,雖然保守但也穩妥。然而在2023年,馬思聰卻一改往常,堅持以手術**心臟病,因為他認為手術**能更快好起來,可以坐飛機了。
「他對手術很樂觀,上手術檯前也沒有交代什麼,沒想到手術失敗了,他在打麻醉針的時候就已經不行了……」提到這,馬之庸動情地說,「他實在是太想回國了。」
擴充套件資料:
馬思聰(2023年5月7日——2023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廣東海豐人。
生於2023年5月7日,2023年5月20日卒於美國費城。2023年隨兄去法國學習小提琴,並就讀於巴黎**學院。2023年回國,在上海、南京、廣州等地舉行獨奏**會。
2023年再次赴法,隨畢能蓬學作曲。次年回國,先後在廣州、南京、上海從事**教育、演奏及創作活動。
抗日戰爭開始後,他輾轉於西南各地,受到新**運動的影響,作品中表現了愛國主義思想。
他注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努力汲取民間音調,如小提琴獨奏《第一回旋曲》(1937)、《內蒙組曲》(1937)、《**音詩》(1942)、《牧歌》(1944)和《小提琴協奏曲》(1944),管絃樂《第一交響曲》(1941),以及男中音獨唱曲《永生》(1937)和《20首抗戰歌曲》等。
其中不少作品的**主題採用民歌素材,具有一定的民族風格2023年他指揮台灣省交響樂團,並在臺北、臺中、臺南等地舉行獨奏會。1947~2023年先後在廣州和香港教學。在此期間,由於受到民主運動和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先後創作了3部歌頌祖國、嚮往光明的大合唱。
即:《民主大合唱》(1946)、《祖國大合唱》(1947)和《春天大合唱》(1948)。2023年,馬思聰離開香港赴解放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學院院長和中國**家協會副主席。除擔任教學和演出外,主要從事創作。
截至2023年11月,其主要作品有:話劇《屈原》配樂(1953);管絃樂《山林之歌》(1954)和《第二交響曲》(1960);大型聲樂曲《淮河大合唱》(1956);以及一些民歌改編曲、室內樂和小提琴獨奏曲等。
馬思聰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和作品,對中國小提琴事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他的其他管絃樂作品,在民族風格和西歐作曲技巧的結合上,作過有益的探索,有一定的貢獻。
自2023年起,馬思聰在國外從事**創作、教學和演出。
中國第一代小提琴**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2023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臺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系主任、上海中華**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院院長等。
2023年後任****學院首任院長,併兼任中國**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主編等職。
作為一位作曲家,馬思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內,涉及小提琴**、交響**、協奏曲、大合唱、室內樂、鋼琴**、歌劇、舞劇、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多個領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音史上影響最突出。
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內蒙組曲》、《**音詩》、《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雙小提琴協奏曲》,交響**《山林之歌》、《第二交響曲》,大合唱《祖國》、《春天》,舞劇《晚霞》、歌劇《熱碧亞》等。
小提琴曲《內蒙組曲》是馬思聰的成名之作,作於 2023年.尤其是其中的《思鄉曲》和《塞外舞曲》已成為飲譽中外的優秀中國小提琴代表作。管絃樂《山林之歌》作於2023年.它以其創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風格的鮮明,被認為是馬思聰交響**中的精品。
《思鄉曲》和《第一回旋曲》都創作於2023年,它們也都是採用民歌的曲調素材寫成的。 我們中國民族眾多,是個民歌大國。無論漢、滿、蒙、回、藏,和其他民族,都有著數量多和**素材豐富的民歌。
寫作這兩首樂曲,就是用內蒙古民歌的素材。
《思鄉曲》原先是馬思聰寫的大型管絃樂曲《綏遠組曲》中的第二樂章。《綏遠組曲》又稱《內蒙組曲》,這是因為「綏遠」是舊地名,後來它被劃入內蒙古的緣故。但**版物上又把此曲稱作《綏遠組曲》,所以我也跟從此說。
馬思聰有多量作品採用內蒙古民歌作為創作素材,我想這不但是內蒙古民歌大多具有豪放、樸實、深沉兼具的特徵,同時還和它們的曲調舒緩可歌,又能適應各種心情的可塑性有關。《綏遠組曲》中的三個樂章分別叫做《史詩》、《思鄉曲》、《塞外舞曲》。
由於馬思聰的管絃樂作品非常小提琴化,它們都可以用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這樣的形式來演奏。這三個樂章中,尤其以第二樂章最為優美感人。當年前蘇聯的交響樂隊在介紹中國的作品時,就專門演奏它。
所以,把它稱為「第一首真正走上國際舞臺」的中國管絃樂和小提琴曲(另外我國的第一支走上國際舞臺的鋼琴曲,那就是賀綠汀的《牧童短笛》了)。由於用小提琴來獨奏的《思鄉曲》特別受歡迎,所以時至今日,這個曲子(還包括後邊那個《塞外舞曲》)也就變成幾乎只用小提琴獨奏了。
人所共知,《思鄉曲》的主題,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節的民歌:《城牆上跑馬》。北方內地原先比較貧窮的地方,其土城牆都是窄而不寬。
在上面跑馬,只能往前,不能掉轉馬頭而回來,這是曲意,它的確道出了深藏在去國懷鄉而無法歸來的遊子心中的悽楚感受。
質樸的民歌,其曲調本質上就是非常優美的。作者對它毫不作修飾,只是讓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區演奏出來,然而就在後面,作者順著這個樸實的主題,寫出了好幾個風格上非常統一的發展主題,使得這種思鄉情緒不斷提升和發展,終於在小提琴奏出激動的雙**句時,到達高峰。
這樣,最後由小提琴在高音區再次奏出這個民歌主題,用寧靜、延綿的**聲,演述出遊子的鄉愁,隨著從低往高的一連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把這種解不了的鄉愁凝結在逐漸逝去的極高音的泛音上了。遊子回來了沒有?沒有。
他再也回不來了。
《第一回旋曲》寫作上是標準的迴旋曲式。是我國小提琴曲中寫得最工整的一首,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認真的創作風格。主題是來自一首粗放而富有豪情的內蒙古民歌《情別》,有著很有特徵的切分節奏。
經過作者的仔細處理,再度創作,加上多個副主題和歌唱性的慢速對比主題,使它最終成為一首快速的充滿激情的優秀作品。我個人認為,它雖是一首非標題**,但是其**形象是明確的,它很好地體現出了我們民族的力量和自信。
同時,在當時那個演奏環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首炫技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依斯特拉赫來華訪問演出時,就特意選擇了演奏此曲!所以,它是第一首被外國小提琴大師演奏的我國小提琴獨奏曲。
關於懷念逝去的親人的歌曲,追憶懷念逝去的親人的歌有哪些
羅文的千愁記舊情 沒有月也不見星 迷茫路伴孑影 從此斯人失去 剩我千愁記舊情 紅日再不會升 熱心漸似冰 從此星沉天際 剩我低徊血淚凝 日日伴隨難再現 夜夜叫喚亦不應 舊日笑面上的萬般千種親愛 消失風中 風卻未靜 含淚訴不清 問天未有聲 何日再歡顏相見 復得斯人說舊情 lz請節哀順變。付費內容限時免費...
張晶漫畫風的追憶,誰知道《風的追憶》
你上 縱橫動漫首頁上就有 全綵,已經有是十幾期了 畫得很贊 給你簡介連結 誰知道 風的追憶 張晶的藝術經歷 我想欣賞您的西施水殿風來秋氣緊演出。2003年開始 王 上 的作者是張晶的漫畫 風的追憶 到第幾期是完結篇?是2004年5月a版完結的,電子版本不知道啊。我一直在買著看卡王阿。其實看書就挺好的...
誰有一公升的眼淚追憶篇文字版,一公升眼淚的追憶篇
不是,就是講一個小姑娘同樣得了那個病,然後感到絕望什麼的,不肯復健吃藥,然後遙鬥就開始回憶過去,其實就是把過去的一部分在140內放一下。求 一升的眼淚 的追憶篇,謝謝了,很迫切的,如題 謝謝了 一公升的眼淚 sp 特別編 追憶 2007日劇special 下在地址 直接複製到迅雷 但是不是mp4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