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因為在現實中人們都不會表現自己。壓抑了太久才能才會出現很極端的行為。
2樓:jz哈彬哈哈
可能是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受不了打擊,或者是他們的心理比較偏激。
3樓:大說**
在網路上每個人都可以真實的做自己,所以才會展現出自己的面目。
4樓:小可艾娛樂
個人感覺,因為網路上看不到人,所以有些人喜歡在網路上發洩情緒,然後就導致了極端。
5樓:hzh荒年
因為網紅職業是沒有門檻的,所以什麼樣的人都有,有些人可能讀書讀得少自身心理素質比較差就到問題容易有極端的想法。
6樓:緋攻
心理學家津巴多就做了相關的實驗,來驗證去個性化現象與侵犯行為之間的關係。他將大學生分為兩組,在其中一組學生的衣服上貼上學生的名字,並且組內成員互稱名字,在燈光明亮的教室。另一組學生身穿長袍,頭戴面罩,僅僅露出鼻子和眼睛,且室內燈光昏暗,彼此不知道姓名。
讓兩組被試對實驗人員(告訴被試實驗者是他們的同學)進行電擊,結果表明,去個性化組對實驗人員進行電擊的時間是另一組的兩倍。
7樓: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網路受眾大,容易動搖人的心理吧。
8樓:老沙門徒
因為在網路上用的不是自己的真實身份,沒有人回去**你這個賬號背後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所以在網路上的人的表現就會變得相對極端一點。
9樓:桃園結義
活躍在網路世界的使用者具有很強的匿名性,在這種匿名性的掩護下,個體會喪失自己的身份感和責任感,這就是去個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會做出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做出的行為。
10樓:曉淡
現在可以說進入了一個人人“鎖屏”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網路上的發言者和**者。網路是社會的另一種形態。網路上的“社會事件”同線下社會有著共性也有著差異。
11樓:知哥62007坡計
非實名化的網路中個體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也不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中個體的聲譽,因為是非實名制所以對自己的聲望系統危險維護成本較低,是導致極端言行的誘因之一。
12樓:峰佘無敵
在網路上的交流,和現實中的交流很不一樣,除了匿名性、隱蔽性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網路交流的資訊量,和現實交流差了不止一點。現實交流,人與人面對面相處,看到對方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聽到對方的呼吸、聲調,能瞭解到的資訊有很多,而網路世界,我們對對方的唯一瞭解就是文字,同時我們暴露給對方的資訊,也只有文字,這就給我們一種非常大的資訊誤讀的可能。
13樓:暗受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裡叫去抑制化(disinhibition),去抑制化也分為兩方面:良性的(benign disinhibition),也即在網上會做出更多的親善行為,如對英雄的褒揚等等;負面的(toxic disinhibition),也即一些攻擊性言論等等。有時候這兩種行為還會混雜出現。
最早對這種現象進行歸因並且影響廣泛的理論解釋是john suler在網路心理與行為期刊上提出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利用資訊的不對等來製造、煽動各種極端情緒,醞釀極端行為,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事情,網路世界很容易讓你覺得一件事似乎已經火燒眉毛,群情激憤了,但其實放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人根本沒聽說過,也不在意這件事。而許多把全部的精神生活寄託在網路上的人還需要很久之後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導致犯罪的案例
15樓:最愛阿斯蒂芬風
案例:2名青少年模仿網遊殺人 長期沉迷於網路找刺激
9月11日6時許,合肥**接報,稱在濱湖新區洞庭湖路某小區18棟203室發生火災,懷疑有一對老夫妻被困屋內。民警與消防官兵到場後馬上施救,然而,火撲滅後發現,兩名老人已身亡,其中一人有多處刀傷。
經民警現場勘查,發現二人是他殺,事發現場,被害人家中房屋門鎖完好,在臥室筆記本上畫著特殊圖案,並歪歪扭扭的寫著“絕殺、修羅、摩羯”等字樣。
通過調取附近攝像頭監控和調查走訪,民警發現,9月10日22時14分,有兩名男子從被害人家南陽臺攀爬進入現場。幾個小時後,兩名男子又從被害人家中南陽臺逃離現場。通過進一步調查,民警對犯罪嫌疑人最後出現的地點了地毯式的搜尋和走訪。
最終,在一家網咖裡有人認出兩名嫌疑人中的一人正是就讀於合肥某技校的吳某某(男,16歲,肥西縣人)。
9月12日凌晨2時許,民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和李某某(男,18歲,河南鄭州市人)兩名犯罪嫌疑人一併抓獲,並現場搜獲作案的刀具。
經審訊,兩人對自己的最新供認不諱,原來,吳某某長期沉迷於網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力,甚至產生了效仿遊戲中**人的想法,以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當日現場留下的文字就是他在遊戲中的名字。
16樓:love蝶舞晨軒
【玉林市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青少年盜竊案案例】2023年10月10日早上6時許,廣西玉林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接到轄區內群眾報警,稱其美好超市被人翻牆入內盜走部分現金及香菸等物品,具體損失不詳。
接警後,民警經過走訪瞭解到,約半小時前有人看見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隻纖維袋子從報案人家門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擊者還認識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歲的兒子李某某。根據現場的情況,民警斷定該案應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進一步調查時,又有群眾反映3名少年並沒有向鎮外方向逃離,而是提著那隻袋子龍中大路往龍潭中學走了。根據線索,由失主帶路,民警在龍潭中學內將3名少年抓獲。
經查,3名少年(張某十六歲、李某某十五歲、吳某十六歲)都是龍潭中學的在校生,於幾天前離家並逃學外出上網,他們在浪花網咖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之後還想弄點錢繼續上網。於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盜竊美好超市,便提議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後發現,超市大門緊鎖沒有人。於是,3人便合謀翻牆進入超市實施盜竊。誰知超市裡居然沒有多少現金,於是他們便“就地取材”,用小賣部裡的纖維袋子將香菸、火腿腸、方便麵、飲料等盛了半袋子後倉皇逃離現場。
由於在街口被人發現,三人便快速地往學校的路回去,沒想到卻被民警和失主逮了個正著。
【玉林市博白縣亞山派出所青少年搶劫案案例】2023年1月20日下午5點左右,王東和李強從網咖出來,身上僅有的20塊錢只夠他們吃頓晚飯了,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呢?兩人合計了一下,決定鋌而走險,找個有錢的同學,搶點錢。
當天晚上8點左右,李東和王強埋伏在學校附近的一條小路上,外出的同學陸陸續續回學校了,突然隔壁班陳剛引起了他倆的注意,聽說陳剛家挺有錢的,開學的時候還是還是他爸爸開小車把他送到學校的,他倆決定就找陳剛下手,王東從地撿起一塊磚,和李強一起悄悄地從陳剛後面跟了上去,隨後兩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強衝上去一手摟住陳剛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陳剛想反抗,王東舉起手中的磚塊威脅說:不要動,我們是求財的,再動我砸死你!兩人把陳剛拖進了邊上的樹林,逼陳剛把身上的錢拿出來,陳剛不肯,李強就隨手給了他一個耳光,陳剛還是不肯,王東舉起手裡的磚頭就砸在他頭上,流血了,陳剛不敢反抗了,李強上去從陳剛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現金。
這時,前面好像有人(注:系附近某電子廠員工楊某下班回家路過)經過,王東和李強拿著錢趕緊逃走了,陳剛找到同班同學胡某,把自己被人搶劫的事情告訴了他們,胡某隨即拿出自己的手機報警。
民警迅速了調查,兩個小時後,民警在學校附近的網咖裡把正在上網的王東和李強抓獲,兩人對搶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法醫鑑定:陳剛頭部的損傷已構**體輕微傷。
擴充套件資料:
網路遊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
第一、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大量案例已經證明,上網成癮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個別青少年幾天幾夜在網咖遊戲因疲勞過度而猝死的極端事件。
陶醉在網路遊戲中的青少年往 往深陷網咖不能自拔,勞心勞神。即便他們離開網路遊戲,也常會出現頭暈、眼花、食慾下降等各種症狀。
第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專家指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青少年由於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路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在心理 上則表現出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等抑鬱性神經症。
這些青少年雖然能通過虛擬世界中的打拼、搏殺獲 得心理上的滿足,但他們無法從中提高自己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因此沉迷網路遊戲的人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致他們在現實的困難面前總是選擇逃避。
第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學業。
學生上網成癮造成學習成績不合格而最終被迫退學的報道,這些年來屢見各種**。
相關資料表明,目前網路遊戲玩家中每天玩 3 小時以下的僅佔 26. 17%,玩 3 至 6小時的佔 28. 17%,而每天玩到 6 小時以上的竟高達 45 . 65% 。
第四、誘發青少年誤入犯罪歧途。
對於心理髮展還不成熟、行為自控能力還較弱的青少年而言,網路遊戲中的暴力、色情情節極可能成為引發他們犯罪的誘因。
在我國,2001 年與網路有關的犯罪佔總犯罪率的 0. 6%,2002 年 增加到 7%,2003 年達到 13 %,而到 2004 年已升至 21%。
學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學習、生活最主要的兩個場所,老師和家長與青少年學生相處時間最多,關係也最為密切。因此,老師和家長應義不容辭地發揮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主力軍作用。
在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各種措施中,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明確限定孩子每天玩網路遊戲的時間都是必要的。
17樓:丶似水流年
北京一少年為偷錢
上網 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事後,小新投案自首。
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路裡,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便輟學。
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於網咖,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裡的檯球桌。小新把看檯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後來家裡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網咖呆了一個星期。父親的一頓打罵對小新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幾天後,上網的慾望又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
此時,爸爸月初給奶奶生活費時說的一番話浮現出來。“爸爸說爺爺那兒有4000多塊錢,當時聽了也沒太注意,後來就想去偷爺爺的錢。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
”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爺爺受傷後逃出家門。
小新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那4000元錢,只在奶奶兜裡找到了兩元錢。事後,小新的爺爺說,那是奶奶為孫子準備的早點錢。小新捏著兩元錢在村口的一個洞裡躲了起來。
思來想去,還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訴記者,奶奶從小最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他。他在看守所裡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當時只想著拿到錢後就去網咖,根本沒想後果。
如果讓我在上網和奶奶之間重新選擇,我肯定選擇奶奶。”說到這裡,他痛哭流涕起來
家長該不該學習心理學,心理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子女該不該聽父母的話
我認為還是有學習的必要吧,因為現在家長學習了就可以更加清楚孩子的想法了。去學習一些祖傳祕方,這樣就可以將滷菜做得入味。調味店裡,他們都用的是自己的祕方,不給別人外傳。我覺得家長應該去學習心理學吧,因為你學了心理學之後才會懂得孩子的一些思想,才會更好的去教育他們。我覺得家長應該學習心理學,這樣可以更直...
求教心理學的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自己
你這是恐懼症,這種症狀多是自我意願受到外界強烈的干擾和打壓而變得神經高度緊張。當你的意願白天得不到釋放只能是晚上大呼小叫的在夢中喊出來。由於個人意願長期被打壓就會傷腎,這樣自己腎虛加上神經高度緊張就會讓自己產生幻覺,一種自己嚇自己的幻覺,就是看小中人下來嚇自己。心中膽怯,當小畫燒掉自己的心就不膽怯了...
理解在心理學中的定義,心理學上說的人格什麼定義?
渴侯含巧 理解是一箇中性詞,就是說立場中立,不做道德上的評價,諮詢師說理解就是說他明白了你說的事情,也知道這件事情發生的必然性,但對於這件事情的立場和道德不做評價。可以理解為外顯的行動。對於你的內部心理活動,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是無法 定量 研究的 至少目前不能 像是一個人坐在那裡,他的內心絕對是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