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元認知策略是指控制資訊的流程,監控和指導認知過程進行的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利用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等手段來調節語言行為。
[編輯]
元認知策略的內容
(一)元認知計劃策略
計劃策略包括設定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給學習作計劃就好比是足球教練在比賽前針對對方球隊的特點與出場情況提出對策。不論是完成作業,還是為了應付測驗,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應當有一個一般的“對策”。
成功的學生並不只是聽課、作筆記和等待教師佈置測查的材料。他們會**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在寫作前獲取相關資訊,在考試前複習筆記,在必要時組織學習小組,以及使用其他各種方法。換句話說,成功的學生是一個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
(二)元認知監控策略
監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這些策略使學習者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並加以修改。當你為了應考而學習時,你會向自己提出問題,並且會意識到某些章節你並不懂、你的閱讀和記筆記方法對這些章節行不通,你需要嘗試其他的學習策略。
下面說說兩種具體的監控策略——領會監控和集中注意。
1.領會監控
一種具體的監控策略就是領會監控,熟練的讀者在閱讀時自始至終都持續著這一過程。熟練的讀者在頭腦裡有一個領會的目標,諸如發現某個細節,找出要點等,於是,為了該目標而瀏覽課文。隨著這一策略的執行,如果找出了這個重要細節,或抓住了課文的要點,熟練的讀者會因達到目標而體驗到一種滿意感。
但是,如果沒有找到這個細節,或者不懂課文,則會產生一種挫折感。如果領會監控最終顯示目標沒有達到,就會採取補救措施,比如重新瀏覽材料,或者更仔細地閱讀課文。
一些研究表明,從幼兒到大學生有許多人都缺乏這種領會監控技能,好多學生總是把重複(如再讀、抄筆記等)作為他們的主要策略,從課本或講演中學習新知識,為了幫助這樣的學生,德文(devine,1987)建議他們使用以下策略以監視並提高他們的領會:
(1)變化閱讀的速度。以適應對不同課文領會能力的差異。對於比較容易的章節讀快點,抓住作者的整體觀點;對於較難的章節,則要放慢速度。
(2)中止判斷。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繼續讀下去。作者可能會在後面填補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資訊、或在後文中會有明確說明。
(3)猜測。當所讀的某些事不明白時,養成猜測的習慣。猜測不清楚段落的含義,並且讀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重讀較難的段落,重新閱讀較難的段落,尤其是當資訊彷彿自相矛盾或模稜兩可時。最簡單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集中注意
注意和金錢、能源一樣,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在某時刻,只能注意有限的事物。當教師要求學生將他們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他所說的每一件事上,學生只得放棄對其他刺激的積極注意,只得變換優先度,將其他刺激全部清除出去。例如,當人們全心注意一個有趣的談話者時,他們就意識不到細微的身體感覺(如飢餓),甚至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其他刺激。
有經驗的講演家知道,聽眾一旦心不在焉時,他們已經不再集中注意聽講了,可能已經轉向注意午餐或其他活動了,因此就要重新抓回他們的注意力。
在課堂中,有些學生往往很難把注意集中在教學任務上,而分心於那些有吸引力的、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教師常常埋怨課堂上那些不能維持注意力的學生不成熟、注意力有缺陷、或者不想學。不幸的是,使用不同的標籤去描述注意力問題無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
柯諾(corno,1987)指出,注意力關係到自我管理的問題,因為學生很難計劃和控制他們的學習。她認為需要教學生一些抑制分心的學習策略,來幫助他們對行為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如注意此刻自己正做什麼、避免接觸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缺乏注意力方面的知識,猶如他們缺乏數學概念。
如果能教他們一些對注意進行監視和自我管理的技能,教師就不會再在意全班同學的注意了。學生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能使用這些技能來提高他們的學習。
有效地選擇課本或講演中的重要的資訊加以注意,是某些學習者常常使用的一個策略。有研究表明,速度快的學習者常常使用一些比較好的方法,來選擇恰當的資訊加以注意。教師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上,尤其集中在重點上呢?
有關資訊加工系統的知識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在感覺登記中的資訊,如果加以注意就進入短時記憶,如果不加註意就會消失,因此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學生挑選重要的材料,鼓勵他們對其加以注意,減少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並且教他們處理那些能分散注意的事物的技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採用下面幾個方法來獲取學生注意力,所有這些方法部可歸到“喚醒學生的興趣”這一標題之下。
(1)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告知學生本課的目標。在上課之前,告訴學生所注意的目標學生學得會好一些。
(2)使用標示重點的線索。有些教師增高或降低他們的聲音,表明他們正要說關鍵的資訊,有些教師可能使用手勢,重複或在顯要位置表達同樣的資訊,課本常常用不同的顏色或不同的排版指明要點。
(3)增加材料的情緒性。有些宣傳**常常選擇情緒色彩濃的詞來贏得注意。這就是為什麼報紙的標題說“某某議員槍斃了某教育法案”而不說“某某議員否決了某教育法案”。
有人發現使用情緒色彩濃的詞,比使用中性的同義詞更能贏得學生的注意力。
(4)使用獨特的或奇特的刺激。例如,自然科學的教師上課時,經常可以做演示,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通知學生後面講的內容對他們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常常會預期在隨後的測查中會有什麼問題,以此來確定課中重要的資訊。有研究表明,這種技能能增強學生對相關材料的注意。
教師一般讓學生不只學習考試中出現的資訊,因為考試只是在某一區域裡抽樣資訊。教師不想只給學生提供所要測驗的問題,因為這樣做學生就會只學習這些材料,而忽視那些測驗中沒有但又很重要的材料。但是,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測驗的題型(如多項選擇題或論述題)和範圍。
這使得學生決定是否要記住某個事實或理解某個概念等。當然,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哪些材料不重要,這可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學習時間。
(三)元認知調節策略
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例如,當學習者意識到他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退回去讀困難的段落;在閱讀困難或不熟的材料時放慢速度;複習他們不懂的課程材料;測驗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簡單的題目等。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
[編輯]
元認知策略評價
元認知策略的這四個方面總是相互聯絡在一起而工作的。學習者學習一般先認識自己的當前任務,然後使用一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學習或解決問題,然後,監視自己的進展情況,並根據監視的結果採取補救措施。假如我們正在學習清朝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的歷史,開始時,我們可能會想,在未來的測驗中,有關這些知識的考題可能會以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因此,決定用自己的話敘述要點和重要歷史事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經常搞混一些戰爭和條約,於是決定慢慢而細緻地再讀一遍;或者尋找其他線索,如圖、表、索引等來幫助理解;或者退回到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
這意味著我們要能**可能會發生什麼,要學會知道什麼時間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自己,用行得通的策略替代行不通的策略,隨時變化或修改自己行為。所有這些都屬於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總是和認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使用認知策略的能力和願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進行認識、計劃、監視和自我調節。認知策略是學習內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於我們將新資訊與已知資訊整合在一起,並且儲存在長時記憶中。
元認知策略則監控和指導認知策略的運用,有助於我們估計學習的程度和決定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教學生使用許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們沒有必要的元認知策略來幫助他們決定在某種情況下使用哪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麼他們就不是成功的學習者。
[編輯]
元認知策略案例分析[1]
案例:基於元認知策略訓練的英語教學模式
cohen指出,在典型的以策略訓練為基礎的教學中,一般包含五個步驟,即準備階段、呈現階段、訓練階段、鞏固階段和評估階段。筆者以為期一個學期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實驗為例,也按這五個步驟在教學中融入元認知訓練,具體操作如下:
(一)準備階段(第1周)
本階段為期一週,中心任務是瞭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和使學生具備初步的元認知知識。首先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英語學習中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調查和英語水平摸底考試。其中調查問卷是在參考文秋芳等人編制的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問卷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分為計劃、監控、評價三個部分,採用萊克特等級制(likertratingscale)計分。
問卷調查和英語水平摸底考試完成後,組織學生參加一堂元認知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有關元認知的基本理論以及元認知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告訴學生本次教學實驗研究的重要意義及實施步驟,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元認知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元認知策略教學實驗的積極性。
(二)呈現階段(第2周)
本階段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示範,告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如何運用元認知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運用的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先準備。預先概括和了解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學習目的,並作適當的課前準備。
(2)預先預習。預先計劃和演練語言結構,為即將面臨的學習任務做好準備。
(3)定向注意。預先決定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哪一學習任務上,而忽視不相關的干擾因素。
(4)選擇注意。預先決定語言輸入的哪些具體方面或哪些情景細節,以幫助對語言輸入的短時記憶。
(5)自我管理。認識有利於學習的各種條件,並主動創造這些條件。
(6)自我監控。注意語言表達的正確性和得體性,對不正確的進行更正。
(7)自我評估。檢查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有進步,學習策略運用是否有效。
(三)練習階段(第3-15周)
本階段為教學實驗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務是教師引導和督促學生在具體的英語學習中進行元認知策略訓練,改善學生學習效果。在本次教學實驗中,筆者將英語教學中元認知策略訓練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1)對以前的英語學習進行評估。讓學生回答以下四個問題:你認為自己的英語成績怎麼樣?
你認為自己的英語學習存在哪些弱點?你認為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存在哪些問題?你認為你以後的英語學習該怎樣做?
學生通過回答上述問題,總結出自己口語學習的弱點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以後學習努力的方向。教師要求學生提交評估報告以督促和指導學生完成評估任務。
(2)制訂新的英語學習計劃。要求學生根據自我評估的結果擬訂出課內課外英語學習計劃(包括學期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對以往英語學習的弱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攻克。教師在這一部分策略訓練中的作用是指導學生擬訂和修改學習計劃。
(3)監控自己的英語學習。元認知監控在英語學習中主要體現在課內和課外英語自主學習兩個方面。課內學習監控分為方向監控(明確每次課堂學習的目的)、程序監控(英語學習中監控自己是否注意力集中和是否避免了明顯的語音語法錯誤等)以及策略監控(監控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是否採取了適當的策略)。
這種型別的策略訓練,教師可採取課堂提問和組織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督促和檢查。課外英語學習監控則主要指訓練學生監控自己的英語自學計劃是否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採取的訓練方式有兩種:一是要求學生寫好每次的英語自學日記,每週或每月交老師檢查一次;二是在課內要求學生進行課外英語學習彙報。
(4)英語學習的評估和調控。課內的英語學習評估可採取教師點評和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完成。其中教師點評註意要以鼓勵為主。
課外的英語學習評估可採取組織階段性英語測試的方式,同樣也可以在檢查學生的英語學習日記中進行指導。
(四)鞏固階段(第16-17周)
在這一階段,教師有意識地選擇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運用多種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學習,並監控自己的學習進展,總結英語學習的經驗。
(五)評估階段(第18周)
對參與教學實驗的學生均進行一次元認知策略和英語水平測試,再與實驗前的測試資料比較,分析評估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經驗,為以後的教學推廣做好準備。
[編輯]
認知策略最早是由提出的,認知策略與元認知有區別嗎?(教育學 心理學專業人士請進)
認知策略最早是由布魯納於1965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時提出 認知策略最早是由布魯納於1965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時提出。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加工資訊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於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資訊,其基本功能有兩個方面 一是對資訊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 二是對資訊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儲存。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針對所學...
餐飲營銷策略有哪些?餐飲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折扣營銷,發放贈券,底價 免費品嚐,菜品贈送等。餐飲的營銷策略是什麼?餐飲營銷活動是經過一系列的有方案 有組織的活動,旨在協助運營商滿意客戶需求並完成事務的提高著一方針,這是一個完好的程序。營銷是餐飲店的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和諧者。而餐飲營銷策劃則是依託一套營銷活動裡邊,而且在不斷盯梢客戶需求,以及...
終端博弈 策略優先,博弈中的致勝策略是什麼?
博弈中的致勝策略是什麼?博弈中,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因此,追求完美是博弈策略的頭號大敵。進行策略選擇的時候一般需要考慮到這樣幾個問題 你是要達到什麼目的?你的對手是要達到什麼目的?你可以做出這些行動,而這些行動會給你以及你的對手帶來什麼影響?你的對手會如何行動?他的行動會給你帶來什麼影響?當你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