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書信又叫什麼,是什麼朝產生的

時間 2021-05-17 16:23:59

1樓:

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稱為錦書、錦字;家人來往的書信,稱為家書、家信;匿名的書信,稱為飛書;死人留下的書信,稱為遺書;酬答別人的回信,稱為報章、回帖;皇帝的書信,稱為仙翰;官場中下級給上級的書信,稱為書啟;非正式的書信,稱為便條。

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

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文字時就有「書信」,用的是採取結繩、刻符等方式。據考古發現,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劃符號。我國的苗人,也用過刻符。

方亨鹹《苗俗紀聞》說:「俗無文契,凡稱貸交易,刻木為信,未嘗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數刻,以多寡遠近不同,刻而為二,各執一,如約時合之,若符節也。

」 到先秦及秦漢,出現了手書、家書、尺犢(書信在一尺長的木牘上書寫,故曰「尺犢」)、手札、信函。但是這種手書、家書一開始多半是用生絹書寫,故稱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即為古人讀信的寫照。

今天的信,在古代稱為書。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寫到了長城卒與家裡妻子的通訊,其中有「作書與內舍」、「報書往邊地」的字句。「作書」,即寫信;「報書」,即回信。

直到明清時代,「書」才改叫「信」了。清代蔣士銓《歲暮到家》中寫道:「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中國古代書信叫什麼

3樓:暴走少女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信禮。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於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

4樓:金六福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

尺牘是一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訊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5樓:匿名使用者

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

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6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

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7樓:匿名使用者

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稱為錦書、錦字;家人來往的書信,稱為家書、家信;匿名的書信,稱為飛書;死人留下的書信,稱為遺書;酬答別人的回信,稱為報章、回帖;皇帝的書信,稱為仙翰;官場中下級給上級的書信,稱為書啟;非正式的書信,稱為便條。

古代人叫送信的人叫什麼

8樓:嘲笑三步顛

驛差,驛使,信客.望採納

9樓:祉降綿綿

古代送信的人叫什麼驛使

古代書信的六種別稱

10樓:禾木由

1,尺牘 :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或是信札,書信。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傳遞訊息。

2,鸞箋:古紙名,指彩箋,出自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鸞圖案。

3,雁帛:《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

4,書簡: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5,鯉魚: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6,八行書:舊時信紙大多用紅線直分為八行,因此稱書信為八行書,簡稱八行。

7,尺素: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11樓:那些年的二貨

1、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廣陵牛相公見寄》詩:「手禮八行詩一篇,無由相見但依然。」

2、手翰: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是以前狀,輒述鄙誠,眷惠手翰還答,益增欣悚」

3、手啟:《三國演義》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徐母亦作手啟答之。」

4、手柬: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臺省·房心宇侍御》:「房念眾咻不止,其勢且孤,乃盡出二給事先後託請諸手柬呈上覽。」

5、尺墨:《翰苑新書·戴象麓(上贛州周府判啟)》:「編摩尺墨,披瀝寸丹。」

6、手筆:親手寫的或畫的東西叫手筆。因此親筆信也叫手筆。劉禹錫《上杜司徒啟》:「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書一函。」

中國古代的書信又叫什麼,中國古代書信叫什麼

手機使用者 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稱為錦書 錦字 家人來往的書信,稱為家書 家信 匿名的書信,稱為飛書 死人留下的書信,稱為遺書 酬答別人的回信,稱為報章 回帖 皇帝的書信,稱為仙翰 官場中下級給上級的書信,稱為書啟 非正式的書信,稱為便條。尺牘 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 尺素 尺翰 尺簡 尺紙...

古人辨別方向的那個錶盤叫什麼,古代人是靠什麼辨別方向的?

瑯琊天衛 那個東西名叫羅盤 還有羅經 它們都是指南針發展出來的 上古還有指南車 但已失傳 捧在手裡的叫羅盤 人可以隨身攜帶 固定起來的叫羅經 比如固定在船上 等 羅經精度要比羅盤高 上面繪有東西南北 八方 金木水火土五行 無極土 還有四方 八卦配八方 有點還配有四神獸 太極方圓圖 太一九宮圖 暮花朝...

冬天在古代都叫什麼冬,冬天古人是怎樣過冬的?

冬天在古代的別稱如下 三冬 古人以農曆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 三冬 用以代指冬季。九冬 冬季三個月共九十天,於是冬季又別稱 九冬 嚴冬 嚴 有 程度深 之義,故 嚴冬 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清冬 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 清冬 之別稱。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