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作者描寫故都秋天有什麼獨特之處?

時間 2025-04-06 20:10:20

1樓:在臥龍峽寫生的紅太狼

特點:清、靜、悲涼。

圖畫:清秋觀景圖、落蕊掃街圖、秋蟬。

衰鳴圖、閒話秋雨圖、佳日碩果圖。

如何表現:從秋色與秋聲兩個角度進行描寫,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對這故都的秋景進行生動的描摹。

作者如何把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故都秋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

這裡運用了情景交融,將作者的主觀感受同四周景物結合,達到「一切景語皆情語」,言為心聲。

故都的秋的作者是如何描寫秋景的

2樓:網友

故都的秋中作者通過描寫雨後都市閒人的衣著、活動背景、動作、神態、對話語調,描繪出一幅富有故都色彩的人情風味圖,蘊含著悠閒落寞的感情。

郁達夫落筆於「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閒人」,寫他們雨過天晴時用「緩慢悠閒的聲調」議論著秋雨秋意,作者此時的筆調是愉快輕鬆的,情感是親切讚賞的(這「唸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嘛),表明作者很想像「都市閒人」那樣過無所憂慮的生活。

郁達夫把筆觸定位在下層人民和他們的普通生活,於是,北平每座低矮的家屋內外,街道兩旁的槐樹前後,「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秋蟬」,「茅房邊上」的一株株棗樹,都成了作者精心描繪的物件,這種與普通人的生活聯絡在一起的審美眼光,正是作者平民意識的藝術體現。

故都的秋具體寫了哪些風景

3樓:清風與你

1) 秋晨小院圖。從色彩(碧綠的天色、牽液攔蠢牛花。

的藍朵)、聲音(馴鴿的。

飛聲)、形態(破、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寫出了清、靜、悲涼。

2) 秋槐落蕊圖。從視覺(鋪得滿地、一條條的絲紋)、聽覺(聲音也沒。

有)、嗅覺(氣味也沒有)、觸覺衡侍(極細微極柔軟)寫出了清、靜、悲涼。

3) 秋蟬。

殘聲圖。從聽覺(衰弱的殘聲、嘶叫)寫出了清、靜、悲涼,4) 秋雨話涼圖。從聽覺(息列索落、緩慢悠閒的聲調)寫出了清、靜、悲涼。

5) 秋日佳果圖。從形態(像橄欖又像鴿蛋鬧陪。

似的)、色彩(淡綠微黃)寫。

出了內心的讚美。

《故都的秋》 寫故都的秋總特點是什麼?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成大文化

很高興為你拍宴這個問題。

首先是「秋」的特點::以「清、靜、悲涼」為特色的「色彩濃、回味永」,它給人的感受是「深沉、幽遠、嚴厲、蕭搏唯瑟」.

思想感情:作者用故都的秋基賀培折射出作者對國家的擔憂,抒發了嚮往、眷戀的感情,流露出作者憂思、孤獨冷落的感受。

《故都的秋》的寫作特色是什麼

5樓:鄭芬多老師

故都的秋》1-2段用對比手法寫出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指出北國之秋具有「清」、「靜」、「悲涼」檔山的特點。指出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純蠢茄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3-12段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具體分為秋晨靜觀,秋槐落蕊,秋蟬殘鳴,都市閒人,勝日秋景,秋花—色;秋槐—形;秋蟬—聲;秋雨—味;秋果—實,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秋院:

破屋、碧空、鴿子、槐樹、和秋草「清」槐樹落蕊做察而知秋 「靜」 鄉國有異,悲秋之感卻同。

13,14段用對比的手法再次總結寫出南國之秋,色味不如北國之秋濃。

故都的秋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6樓:猴子的日常生活

故都的秋》這種寫法是反襯,用自己對南國的秋態度來反襯對故都的秋的態度。突出自己對故都的秋的喜愛,同時也引出下文對故都賣陵的秋的特點的描寫。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滾迅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故都盛傳是不是成語?故都的秋中出現的成語

故都盛傳不是成語只是四字詞語。希望幫到你。你自創的成語吧?不是的。什麼是喜大普奔?還有不明覺厲?這是成語嗎?都不是成語,是網路用語。喜大普奔是 喜聞樂見 大快人心 普天同慶 奔走相告的縮寫。不明覺厲用於表達菜鳥對高手的崇拜,但也用於調侃樓主語言行為誇張和不知所謂。有三種說法 雖不明,但覺厲。不明覺厲...

故都的秋中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又表現了什麼特點

牽牛花 槐樹落蕊 秋雨 秋蟬 秋果 清靜悲涼的特點 閱讀課文說說作者選取了哪些平常景物來描寫故都的秋 狄府的粉小兔 牽牛花,北國的槐樹,梧桐,秋蟬的殘鳴,秋雨,棗樹。濟南的冬天中作者選取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 狂沛朋爾蓉 陽光下濟南的全景.秀美的雪後景色.澄清溫暖的河水 沁園春 ...

急!!鑑賞《故都的秋》的藝術特色

郁達夫在 中國新文學大系 散文二集 6 1 6 1 6 1 6 1 6 1 6 1 導言 中說,現代散文的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裡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他的散文名篇 故都的秋 以強烈的主觀抒 彩和清新秀麗 富有神韻的文字,充分顯示出了現代散文的個性特徵。一 題材與心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