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東揚繪畫
有人認為慧能「頓悟」說出自道生,從佛學的傳承來看,我們不能否認前代學說對後代思想所形成的影響,但也不能否認兩種理論說在形式上的接近,以及在內容上有某種聯絡。但若不帶陳見地看,便容易發現,慧能的頓悟和道生的頓悟說在歷史背景、思想淵源以及具體內涵方面都有重大的分野,甚至可以說,它們之間並無直接的淵源和沿襲關係。
道生的「頓悟」,是從當時佛學宗派的角度提出來的,是一種經院主義學僧的教理體現,是門閥士族經濟的產物。而慧能的「頓悟」,則是從修行的角度,以佛教宗派的形式予以表現,具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特點,反映了在門閥士族經濟日趨式微的時期,佛教改革的基本情勢。
道生的佛教思想是在充分吸納印度佛典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雖然道生採取了不拘泥字句的方法,大膽求證,但他始終未曾背離佛典的基本精神,「頓悟」說便是在他「校閱真俗,研思因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對佛典的「慧解」、「研思」的結果。慧能的理論與佛教傳統派別靠他力求得解脫的做法相反,在中國佛教中,另外開創了只相信自力、只依憑個人主觀體悟,無須引經用典的一派。道生的「頓悟」,擺脫不了經疏章句的束縛和對印度佛祖、佛典的崇拜,慧能的「頓悟」,卻可導致焚燒佛像、毀辱經典,呵佛罵祖的離經叛道行為。
在「頓悟」說的具體內涵上,道生的「大頓悟」是從對支道林等人的「小頓悟」學說進行批判吸收的過程中演繹出來的,它沿襲了「理不可分」的理論根據,但否認了頓悟的階段性,所以,道生在倡導「頓悟」的同時,極力宣揚「見理」、「明理」的重要,以為這是除情垢、去煩惱、最後成佛的根本路徑。而慧能的「頓悟」學說否認通常意義上的認識活動,有意取消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等思維活動和表述方式,以對自心佛性的直覺取代對「理」的認識。在解脫論上,強調「心生一切法生,心滅一切法滅」,把世間永珍歸結為心的作用,所以慧能的「頓悟」容不下「見理」、「明理」。
2樓:右手年華
從他經歷的人生閱歷和事情,然後也看到了很多人的經歷,也從佛經當中的一些道理頓悟而來。
3樓:乙個吡喃環
有人說這種頓悟來自於前世的修行,我覺得不是,我覺得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他一定是思考懂得的東西很多,然後就很自然的頓悟了。
4樓:愛小樹苗
其實這就是佛家中的一句禪語,而且這句話經常會出自一些佛經當中,意思就是對很多道理大徹大悟。
5樓:常思見己過
小學生讀書。有些孩子一點就通,有些孩子放在墨水泡多少年,還是難以成就。說明了什麼呢?
一點就通的孩子,說明他再來之前就是文化人。放在墨水泡也不能成就的孩子,上輩子就沒有讀過書。
6樓:夢幻裡的水晶
一通百通,悟一切法空。
請問各位學***,常聽人說:六祖慧能大師聞一句金剛經而開悟。難到慧能大師悟道的因緣真只是一句話嗎?
7樓:資訊炸彈
一、善根深厚。
二、大概是再來人。
三、沒有所知障,也就是說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有限。人越是用意識(妄想、分別、執著)去認知,越是會陷於有限的錯誤之中,越是離開真性。當然系統的,一門深入的學習就是一種方法。
研究的只是無盡的分別,參悟的是絕對性的真理。
四、總在遇緣不同。有人聽水流而悟;有人看落花而悟;如果慧能沒有這個機緣能悟與否也不一定。
所知障概述:三障是煩惱障、所知障、業障。煩惱障又稱為見思惑(一念無明),所知障又稱為無明惑,事障即是性障。
分述如下:煩惱障就是障礙學人出離分段生死的煩惱,也就是見惑與思惑;由於這二種惑不能斷盡,就由這二惑的障礙,使得學人無法出離三界生死苦,這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是因為對法界實相正理的無知,導致無法證知法界的真實相,無法證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無法成就佛道,這就是所知障;說的是對於法界實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為佛道上的障礙,故名所知障。
業障則是因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惡業,業種會障礙菩薩行道,也會障礙初學菩薩修學佛法;這都是因為往世所造惡業種子的現行,而使得新學菩薩學佛時處處產生了障礙,這就是業障。性障是指五蓋:貪慾、瞋恚、睡眠、掉悔、疑。
這五法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或是障礙學人修證解脫道,所以稱為五蓋。這五蓋原則上不與所知障相應,因為所知障是屬於迷理無明,而性障五蓋屬於迷事無明,是煩惱障所攝的,所以三障應該說是理障、事障、業障,不宜把業障用性障來取代。
其實修行並無什麼東西可以修出來的,是像慧能大師說的「本自具足」。
8樓:網友
真正的禪師頓悟明心見性是一句話也沒有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不分別,心清淨就是了。慧能留下的話是他方便眾生而方便說。呵呵。
9樓:網友
理論越多,意識執著越多,知道多了就會產生自見了不起!心裡的塵埃把自己的心覆蓋著了,就如一面鏡子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塵埃,能照嗎?心經裡的照見是什麼?
從此下手修吧。我說的體悟自己心證明而不用語言文字。悟後自己法喜啊!
此事無法交流,悟者會心一笑,迷者執著煩惱,老實修行念頭少,理論多多長煩惱。呵呵。
10樓:
慧能大師是上上根的人,這個還是跟他宿世的因緣有關係啊,他又不是這一世才學佛的。像他這種上上上上根的人,自然一句就可以讓他開悟了。跟不識字沒有關係。
11樓:德狂俠女小鍶
對佛悟性極高的人,一生中潛移默化,是會忽然間頓悟。
12樓:也拔問
都說了 悟道啊 親,還這麼執著 看到什麼東西引起頓悟 你有什麼辦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悟後起修。你看南懷瑾的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
14樓:網友
這裡不說什麼前世因緣。
就說頓悟,這是要有無數的功夫積累才有一朝的頓悟。
不下功夫就想著有一天突然開悟,不可能。
15樓:網友
常看六祖壇經可以悟。老師說的。
16樓:網友
慧能大師首先是稟賦極高,其次是聽聞金剛經的因緣。我輩凡夫,需要努力修行才好,畢竟慧能大師這樣的人多少年才能出乙個。
所知障的意思是,把無法言傳的事物本相用概念簡要概括了,從而用思想的標籤遮蓋了本相,因為認識不到事物本相,所以會因為處於迷局中而做出種種非理智的舉動,傷人傷己。這種用思想給萬物貼標籤從而對認識事物真相起障礙作用的現象,就是所知障。
慧能對頓悟的理解是什麼?
17樓:漫閱科技
慧能強調自心就是西方淨土,佛向自心中作,莫向身外求,歸依自心的佛才是真歸依。只要覺悟自心,見西方只在剎那間。頓悟是每個人的自己覺悟,高空自己發明本心,一悟而至佛地。
但如果煩惱深重,不能自悟,就必須由大善知識啟發,開示眾生心中的佛性後方能頓悟。不過外戚碰瞎在的啟發最終必須通過自心而悟,如果自心邪迷,生起妄念顛倒,大善知識雖有教授,也救你不得。頓悟是一種瞬間的直覺體驗,與語言文字、吵吵理性思維無關。
對慧能大師一生的評價?
18樓:解疙瘩四為堂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諡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 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19樓:星期八養生小知識
慧能大師的一生為了佛法,是大覺悟者。
20樓:自省
六祖慧能大師是佛,是大覺悟者。
慧能大師的介紹
21樓:桃兒
佛家稱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慧能 。他師承五祖 弘忍 ,主張直澈心源,頓悟成佛。 慧能 起初弘法 嶺 南,信賀是為南宗,其後蔚為「五家七宗」,影響深遠。
有《壇經》傳世拿陪。見 宋 志磐 《佛祖統紀·達磨禪宗》。 唐 劉禹錫 《佛衣銘》:
六祖 未彰,其滑敏派出也微。」 1] 前蜀 韋莊 《贈禮佛名者》詩:「尋思 六祖 傳心印,可是從來讀藏經。
2]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我書喚作《三椏記》, 六祖 天台 共一龕。
慧能禪師後來怎麼樣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然後匯能隱居了十年吧,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
23樓:網友
你可以看一下《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聽到了什麼頓悟成佛? 他不識字就是聽到了什麼頓悟的.
24樓:冥想音主站
慧能大師是聽別人念《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的,但並沒有成佛。
慧能大師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悟入佛理,跟乙個人識多少字沒有關係啊。
25樓:一心稱念南無
阿彌陀佛。他聽到《金剛經》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頓悟了。
26樓:落葉h知秋
困難時看到了美女頓悟成佛了。
27樓:潛川如斯
奇怪了!發了n次發不上來?
28樓:華夏博學
弘忍師付在黃梅單獨為它講金剛經,那時六祖才算是切底明白。
為什麼法達禪師,智通禪師拜拜惠能大師一經開示並大徹大悟而不是所有學人都能?
29樓:你傳
阿彌陀佛禪宗大徹大悟都是多生多世的修行,累世修行積累到今生明心見性成就。太難了,你就當是佛菩薩來做示現的吧。禪宗的法師很多都該修淨土了,一生就成就,你為什麼還執著呢?
老法師---惠能大師距離我們大概一千。
三、四百年,這一千。
三、四百年從禪宗裡面成就的、明心見性的有多少?《五燈會元》裡頭有一千七百個人,再加上《景德傳燈錄》所記載的,真正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概只有三千多人,淨宗往生超過十萬,其它,教下比禪宗更少。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契機,真的淨宗最契機,成就,淨宗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
30樓:春風拂面簡約快樂
可能是悟性吧,畢竟人與人不同,不同的特長。
智慧從何而來的,人的智慧從何而來?
驅魔人續集 智慧 於墮落天使 人的智慧從何而來?古人的智慧從何而來?人的智慧 認識 知識,只能從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來。你把任何人說得越詳細,就越不真實。生活經歷的事吧,經歷了就懂了 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死後是否還存在?我是學哲學的,所以對你的問題很感興趣。我覺得人類從一開始就在創造文明,人類的歷史...
關羽的傲氣從何而來
3全部在三國中關羽本身就具有一點驕傲的性格特點,再加上一些人的吹捧,使得自己有點飄,開始目中無人,為以後的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在吹捧關羽的隊伍裡,首當其衝的就是曹操,關羽和曹操土山達成協議,關羽才暫時的歸附曹操。打這以後,曹操是極力的討好關羽,希望他能夠留下來為自己效力,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
「打油詩」從何而來
寧靜o致遠 打油詩,據說是唐代一個姓張的打油人最先創作的,有其相對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後來泛指那些平仄 押韻不合 規矩 比較口語化的詩歌。若從這意義上講,打油詩的歷史要悠久得多,也許歷史上的第一首詩就是打油詩。而張打油,無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罷了。不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