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齊魯遊騎
這個核心很多吧,儒學是發展變化的,從孔孟荀子到董仲舒,到二程朱熹,再到王陽明,其核心也是變化的,比如那個董仲舒,他提出了綱常理論,再後來發展到男女禮教之大防等等。我認為儒學的核心是德,是對自己修養的提公升,進而治國平天下。儒學一直影響著國人,深刻的影響著國人,建國後對孔孟思想的批判,使中國傳統文化遭到滌盪,無論好的還是壞的,諸如禮義廉恥之類的都拋卻了,這是不應該的,這造成了國人道德水平的直線下降,以至於還得宣傳什麼助人為樂等等。
禮義廉恥之類的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被拋棄,比如禮,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禮是不能廢的,我們可以改,但是打到孔老二之後,就什麼都沒了。我們可以批判儒學,但不能完全廢除,我們可以繼承可以發展,而不是拋棄,乃至於唾棄,儘管近年來**似乎對這比較重視,但太祖爺的影響太大了,孔子已經被國人徹底拋棄,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我認為中國人是有信仰的,就是信仰自己的祖宗,信仰是自己的歷史,無論中原是強是弱,我們的先人從不會認為自己的民族是差的,我們民族的優越感已經被蒙古人,滿洲人,還有啥主義徹底消磨乾淨了。
我想,中華民族要振興,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是傳承的,不是憑空就來的,我們必須從先人**汲取營養,而不是就乙個虛無縹緲的共產主義。有人唾棄儒學,但我相信,有識之士不會,他們會從中汲取營養,發展儒學,重振中華文明,不至於使中華文明變為西方文明的附庸。就算胡適,他也是國學大師,他從不認為要把孔子踢到一邊,是本朝太祖,我想起了朱元璋,把孟子踢出又請回來。
2樓:我是不得說不得
對於核心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你認為好的就是核心,比如 「houhouzhangli」認為核心是仁禮德,「 齊魯遊騎」認為是德,他列舉出的孔孟荀子到董仲舒,到二程朱熹,再到王陽明,他們的認識都不一樣。
所以不用糾結什麼是核心,咱只要取其對人類有益的就好。什麼對人類有益,什麼就是核心。
3樓:網友
仁禮德。儒家文明是入世的積極的。對男子要求很高,對女子壓迫很深。它對國人影響一直存在。只不過大家各取所需,而往往是取其糟粕棄其精華。
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的積極影響
4樓:網友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範疇、命題、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
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
3、「民為邦本」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4、「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
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國以德治國的一大特點和政治優勢。
6、「過猶不及」的辯證思維體現了高超的處世方法和領導藝術。
7、儒家豐富的教育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教育傳統的主要內容,對現代素質教育仍有啟迪意義。
8、儒家思想中的許多優秀成分溶入中華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學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儒學具有經世致用的特性,周公及三代禮樂,乃後起儒學之先導,周禮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國儒學之祖庭。幾千年來,為歷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影響深遠。
儒家文化是指什麼?
5樓:蘇勒個航的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傳承和發展,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文化特徵。其。
一、以孔子為先師,為思想領袖;
其。二、以《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書為經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與禮的一種張力結構;
其。四、由內聖而外王,通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學;
其。五、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並將之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成為指導性的原則。
6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文化指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是傳統文化的核心與主題內容。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儒家學說備受歷代統治者的推崇,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如今,儒家所提倡的一些思想道德已經成為社會的基本準則,儒家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7樓:倪從凝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其核心是「仁」。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發展和傳承,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又稱儒學、儒家學說,或稱為儒教,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
儒家文化的影響
8樓:對面包的愛
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在東亞各國都有廣泛的影響。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家經典不僅是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儲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儒家學說不僅在中國,在東亞世界也佔有重要地位。儒學和漢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樣,很早就傳播到周圍國家,並對那裡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南韓和日本,倫理和禮儀都受到了儒家仁、義、禮等觀點的影響,至今都還很明顯的。
9樓:cclun巨蟹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10樓:宮品海參小威
1. 「陰陽合一」與「天人感應」 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是有陰和陽兩方面組成。陰和陽,既對立又統一。
2. 「禮」是中華性文化的特點之一 世界古代民族的性文化對比研究,發現中華性文化絕不像古希臘那麼浪漫,不像古羅馬那麼放縱,..
3. 提倡「中庸之道」 《論語雍也》中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哉!..
4. 既重視「道」,也重視「術」
5. 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道」,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原則性,對原則是要堅持的,..
中華文明的起源是指什麼的內容,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哪個朝代
學史部落格 當時政治背景和流行學說的侷限,科學發現也不充分,因而很難得有說服力的認識.如關於中華文明的種種西方起源說,就帶有明顯的虛構 編撰和假想成分.而且,從18世紀法國人約瑟夫?古尼 甚至更早的17世紀 開始,止於20世紀初葉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來說的立論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論的立場之上 包括古...
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2025年,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2025年?
光榮的天蠍 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夠持續五千年?個人認為,其原因有三 民族 人口 文化。一 華夏民族是世界上自強不息,充滿血性,百折不撓的民族。在長久的歷史程序中,在與惡劣的大自然環境及多民族競爭的生存環境中,逐漸形成了自強不息 永不屈服 百折不撓的華夏民族及其民族特性。在國家強盛時期,歷代君王開疆拓土,...
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同源麼,瑪雅文明比同期的中華文明發達嗎
護膚達人 瑪雅文明就是吹出來的。把瑪雅文明神祕化,只是一種需要。最熱衷研究瑪雅文明的就是歐美人士,而瑪雅文明的擁有者印第安人,也是被歐美殖民者消滅掉的。只剩餘了極少的印第安人,居住在殖民者給他們的自留地。箇中緣由,自己去想吧。不管瑪雅文明號稱多麼先進,多麼神祕,什麼水晶頭蓋骨,什麼外星人,什麼未來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