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三國演義 火燒赤壁,請告知。

時間 2023-04-16 19:51:07

1樓:網友

在歷史上赤壁大破曹操的是周瑜。黃蓋其實就是給周瑜獻火計的人。

主要去落實的也是黃蓋。

至於諸葛亮只不過是一個使者,促成了孫權與劉備的同盟。之後就回去了。

根本沒做什麼實際工作。

在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大部分的功勞就算到了諸葛亮的頭上了。可以說,那些演義中關於火燒赤壁諸葛亮叫人稱道的事蹟,除了促成兩國同盟以外。基本上沒什麼是歷史上真實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諸葛亮和周瑜分別在手掌中寫下一個「火」字,兩位天才將領都對局勢有了共同的直覺,綜合領悟出必須火攻。可是當真的準備火攻時,才發現需要東風。事先沒有考慮到東風這一關鍵因素,正是直覺綜合思維的弱點;這隻有通過精確的、細緻的分析才能發現。

「火攻」是靈感,是綜合直覺悟出的道理,是中國式思維的優點;沒有考慮到東風這一條件,則是不可原諒的疏忽,是缺乏分析的可怕後果。如果沒有「借東風」這場戲,火上燒赤壁就失敗定了。

3樓:我不喜歡蹭經驗

火燒赤壁時諸葛亮剛出山沒多久,還沒有很多的實戰經驗,所以這場仗應該是周瑜和曹操打出來的,諸葛亮從這場戰爭中還學到不少東西,演義中有作者虛構的情節。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主角還是周瑜,但是,這部書的作者羅貫中先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是在劉備這一面的,所以,諸葛亮必不可缺。

呵呵,不好意思,第一次,見笑了。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都用了些什麼計策?

5樓:網友

三國演義寫赤壁一共是十回目:

1、借刀殺人,利用蔣幹盜書,借曹操手,殺了蔡瑁張允,當然這個計謀也可以被認為是將計就計。

2、草船借箭,周瑜讓諸葛亮完成造箭任務,諸葛亮利用大霧以及曹操的疑心,完成草船借箭。

3、反間計:曹操為掌握周瑜水軍動向,派遣蔡瑁族人蔡中蔡和詐降,安插內應,周瑜則利用二人,進行反間;

4、苦肉計:為能火攻曹軍,黃蓋詐降帶火船能衝入引燃曹軍戰船,為了使曹操相信詐降,周瑜和黃蓋合演苦肉計,利用曹軍安插的奸細,反向報告給曹操;

5、鐵索連環:利用蔣幹二次到江南,周瑜安排龐統出現,隨後進入曹營,獻上鐵索連環計,讓船隻首尾相連;

6、借東風:因時值隆冬,風向不利於周瑜,諸葛亮借東風,使風向有利於火攻;

6樓:暮靜雨

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使用的三個計謀分別反間計,連環計以及苦肉計。反間計,周瑜利用蔣幹殺蔡瑁、張允。連環計,龐統獻連環計讓曹操把戰船都用鐵鏈連在一起。

苦肉計,黃蓋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採取火攻火燒赤壁。

7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中一共用了7條計謀,分別是:蔣幹盜書--反間計,群英會蔣幹中計--借刀殺人,黃蓋詐降--苦肉計,草船借箭--虛張聲勢計,舌戰群儒--激將計,巧借東風-金蟬脫殼計,龐統獻連環-連環計。

8樓:新左右

火燒赤壁章節中有:離間計,苦肉計,反奸計,連環計。

9樓:木木木林說說

反間計,除掉蔡冒張允。黃海的苦肉計。龐統的鐵鎖連環船。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原文?

三國演義 第10章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故事

10樓:完美假知己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是誰出的計策?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率領他的八十萬大軍,準備橫渡大(長)江,向南攻佔赤壁。當時駐守赤壁的對方將領周瑜的身邊卻只有三萬軍隊。如何才能抵擋強大的敵人呢?

正在周瑜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將黃蓋想出了用火攻的好辦法,他利用計策讓20條裝滿了蘆葦、鋪上了硫磺的火船飛速衝向曹操的船隊。就這樣,黃蓋利用了火,使曹操的大軍不攻,自破。這就是著名的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主要內容

12樓:阿沾愛生活

周瑜讓黃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操,表示要脫離東吳,投降曹操。曹操以為東吳將領害怕他,對黃蓋的假投降,一點也沒懷疑。

黃蓋叫兵士偷偷地準備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裝著枯枝,澆足了油,外面裹著布幕,插著旗幟,另外又準備一批輕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準備在大船**時轉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氣突然回暖,颳起了東南風。當天晚上,黃蓋帶領一批兵士分乘十條大船,駛在前面,後面跟隨著一批船隻。船隊到了江心,扯滿了風帆,像箭一樣駛向江北。

曹軍水寨的將士聽說東吳的大將來投降,正紛紛擠到船頭看熱鬧。沒想到東吳船隊離開北岸約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條大船突然同時**。火借風勢,風助火威。

十條火船,好比十條火龍一樣,闖進曹軍水寨。那裡的船艦,都擠在一起,又躲不開,很快地都延燒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

水寨燒了不算,岸上的營寨也著了火,曹軍一大批兵士被燒死了;還有不少人被擠在江裡,不會泅水,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馬上帶領精兵渡江進攻。他們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北岸的曹軍不知道後面有多少人馬進攻,嚇得全部崩潰。

赤壁之戰失敗原因:

1、糧草的問題,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軍隊再多也是負擔。當初荊州之戰時,讓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的原因就是因為關羽沒打招呼就動了孫權的糧倉。

而關羽打上了盟友糧草的主意也是因為實在是沒有糧食了。當時關羽剛剛接手了魏國的幾萬降兵。

而此時曹操的處境和關羽很像,唯一不同的是荊州的降兵有十幾萬之多,完全出乎了曹操的預料。雖然曹軍出征肯定也會準備糧草,但不會準備兩倍的糧草啊,所以說糧草不足時曹操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2、北方進攻南方都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無法和南方的士兵抗衡。曹操雖然訓練了水軍,但和江東的水軍要差得很遠。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水軍就和周瑜的水軍遭遇了,但大敗而歸。

於是曹操才會採取將船連在一起的蠢方法。

3、當時曹操的軍隊里正爆發了疫病,有很多士兵染病,而且範圍及其廣泛,這就導致了本來就水土不服的曹軍的戰鬥力更是直線下降。

13樓:網友

赤壁之戰簡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最著名之戰役,並且是第一次發生於長江流域的大規模水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佔據荊州的劉琮投降。曹操追擊劉備,後劉備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協議結盟,孫權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軍與劉備組成聯軍,在長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軍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迴。

此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曹孫劉三分荊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劉備勢力迅速崛起,在之後10年佔領了荊州和益州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漢。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求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原文

三國中火燒赤壁之計是誰想出的?

14樓:

新版《三國》裡面,是周瑜和諸葛亮同時想出的。他們在討論計謀時各自把自己的計謀寫在掌心,然後同時亮出,都是一個「火」字。

15樓:匿名使用者

是赤壁之戰不是赤壁之計。你說的是哪一計?草船借箭還是鐵索連環?

誰知道三國演義的呀,誰知道三國演義的資料呀!?

什麼資料說的清楚點啊 誰知道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簡介 這孩子應該知道三氣周瑜是假的吧?不然不會用 三國演義 故事 來出題。孩子,那是羅貫中瞎說的 三國志中 公瑾是病逝的 誰知道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啊 草船借箭歷史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

求關於三國的搞笑對話,誰知道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對話

你要原版的對話還是別人惡搞的?誰知道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對話 我給補充一段,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那是相當貼切的,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樓上說的 答案見上面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求三國演義中經典對話或經典的名句 超級搞笑的三國笑話 三國殺的搞...

誰知道三國陸遜的訊息資料,三國演義裡陸遜是怎麼死的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袁術與康有隙 怨隙 嫌隙,感情上的裂痕 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遜年長於康子績數歲,為之綱紀門戶。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縣連年亢旱,遜開倉谷以振 賑濟 貧民,勸督農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