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一斗米是多少克,「英雄不為一斗米折腰」是說誰的,一斗米大概有多少斤?

時間 2022-09-17 01:00:13

1樓:我是龍的傳人

戰國時期的一斗米是6250克。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就是6.25千克 ,也就是6250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釐,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距今約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並屯田種糧積穀。負責管理國家糧庫的**,對每次出入糧庫的糧食重量,有著精確到粒米的詳細記錄。內蒙古自治區考古人員,通過對黑城遺址的發掘,發現了一批元代糧庫登記賬冊,引起我國計量考古部門的關注。

據內蒙古考古專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書》: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2023年)黑城廣積倉收入稅糧「小麥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麥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確到五位數。記賬人為「廣積倉副使」,監證人為「廣積倉監支」。

在另一份出土文書《大德十一年(公元2023年)糧稅文卷》中,記載國庫收入糧食「小麥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鬥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釐;大麥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釐」,從石以下更精確到六位數。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後,對農業生產和牧業生產一視同仁,經常勸課農桑,以五十戶為一社,每社選老農「專一照管本社之人務勤農桑,不至惰廢」(《通制格例》)。在中國歷史上四部農書中,有兩部產生在元代。當時,全國有人口五千餘萬,超過以往歷朝歷代的人口數量,糧食成為國民經濟的命脈。

為了鞏固農業基礎,防止社會動盪,元朝**在各地設立糧倉,以儲備糧食,還設有「惠民局」和「養濟院」等社會福利部門。為了管理好國撥、國收的糧食,也為了小麥與大麥的互相折算,元朝設在北部邊疆的糧庫管理**,在登記賬冊上使用了精確到五六位的登記方法。這些寶貴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糧食登記賬冊,對於我們研究古代計量法度,節約每一粒糧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具有珍貴的參考價值。

2樓:mia日記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釐,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一斗=6250克

戰國時期的一斗米是多少克

3樓:我是龍的傳人

戰國時期的一斗米是6250克。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就是6.25千克 ,也就是6250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釐,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距今約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並屯田種糧積穀。負責管理國家糧庫的**,對每次出入糧庫的糧食重量,有著精確到粒米的詳細記錄。內蒙古自治區考古人員,通過對黑城遺址的發掘,發現了一批元代糧庫登記賬冊,引起我國計量考古部門的關注。

據內蒙古考古專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書》: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2023年)黑城廣積倉收入稅糧「小麥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麥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確到五位數。記賬人為「廣積倉副使」,監證人為「廣積倉監支」。

在另一份出土文書《大德十一年(公元2023年)糧稅文卷》中,記載國庫收入糧食「小麥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鬥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釐;大麥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釐」,從石以下更精確到六位數。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後,對農業生產和牧業生產一視同仁,經常勸課農桑,以五十戶為一社,每社選老農「專一照管本社之人務勤農桑,不至惰廢」(《通制格例》)。在中國歷史上四部農書中,有兩部產生在元代。當時,全國有人口五千餘萬,超過以往歷朝歷代的人口數量,糧食成為國民經濟的命脈。

為了鞏固農業基礎,防止社會動盪,元朝**在各地設立糧倉,以儲備糧食,還設有「惠民局」和「養濟院」等社會福利部門。為了管理好國撥、國收的糧食,也為了小麥與大麥的互相折算,元朝設在北部邊疆的糧庫管理**,在登記賬冊上使用了精確到五六位的登記方法。這些寶貴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糧食登記賬冊,對於我們研究古代計量法度,節約每一粒糧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具有珍貴的參考價值。

4樓:mia日記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釐,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一斗=6250克

「英雄不為一斗米折腰」是說誰的,一斗米大概有多少斤?

5樓:耕耘者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成語**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五斗米:

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主要講陶淵明任縣令時有一天有個官要來,別人就勸他穿戴整齊,迎接那個官,他本來就是個嚮往只有隨性的人,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後來辭官,隱居山林,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10升為一斗,10鬥為一石,一升米重1.25斤,一斗重12.

5斤,是6.25千克

一斗米和多少斤?

6樓:kiss孌団檾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釐,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里是多長

7樓:匿名使用者

井田制一里為九百畝。古人借面積單位作長度單位,隨著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一里的含義,逐漸由長寬各三百步的面積單位,變成距離三百步的長度單位。隋唐改一里為三百六十步,後沿用至明清未變。

相對於表面資料,歷代度量衡的實際值,存在不同程度變化。秦漢以六尺為步,一尺長約23釐米。隋唐以五尺為步,一尺長約30釐米。

相比起來,人類步幅幾乎不變。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

5米。換算表一:

根據歷代尺長計算結果,如**所示:

時期一尺長度(換算單位:釐米)

一里(換算單位:米)

註釋商周

約16.95(標準取值)

約406.8(推算)

後世推算:一步約八尺餘(約135.6釐米)

秦漢23.1(標準取值)

415.8(標準取值)

一步六尺(取值138.6釐米),一里三百步

隋唐約29.5(或29~31)

約531(推算)

一步五尺(約147.5釐米),一里三百六十步

明清32(取整)(或32~34.35)

576(清光緒34年)

沿用隋唐制度,新資料為清末(2023年)測定

現代33.33……(一米等於三尺)

500一里等於一千五百尺

注:雖然秦漢一尺標準取值為23.1釐米,但考古實測結果基本為23~23.

7釐米,漢末三國一尺約23.8~24.2釐米,南北朝時期度量衡比較混亂,至隋文帝統一度量衡,一尺約29.

5釐米。而根據收集到的唐尺實測,尺度基本在29~31釐米之間。

換算表二:

如果拋開尺長,直接以步幅來計算,秦漢一里約420米,隋唐一里約530米。結果如下表所示:

步幅三百步為裡

三百六十步為裡

註釋一步1.4米

約420米(秦漢)

(504米)

秦漢六尺一步,一尺約23.333……釐米

一步1.45米(中間值)

435米(中間值)

522米(中間值)

中間值(先秦六尺四寸一步,尺長不明)

一步1.5米

(450米)

540米(推算)

隋唐五尺一步,一尺約30釐米

一步1.47222……米

略……約530米(隋唐)

根據唐長安城推算,一尺約29.444……釐米

注:據史料稱唐長安城周長為67裡,今考古實測約35.5公里摺合唐代一里為530米。[3]

方圓一里編輯

井田制一里為九百畝(300步*300步/100平方步)。也就是呈正方形時長一里寬一里。

井田制被廢除以後,裡畝制度發生不同變化。其中,一畝實際值僅僅是變大。而一里的含義,則因為古人借面積單位作長度單位,由長寬各三百步的面積單位,變成距離三百步的長度單位。

但方圓一里的含義,仍然是一平方里,簡稱一方里。不過,隨著畝制變化,方圓一里的面積僅相當於540畝(360步*360步/240平方步)

中國一斗米等於多少斤

8樓:汽車影老師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5斤。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鬥、斛均為容量單位舊時,十升等於一鬥,十鬥即一百升,等於一斛。 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10鬥為1石。

2、重量單位。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1石是現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

以下摘自《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鬥、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位制。

9樓:

一斗等於十升,十鬥等於一石。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釋義

鬥、斛均為容量單位

舊時,十升等於一鬥,十鬥即一百升,等於一斛。

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容量單位。10鬥為1石。

2.重量單位。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1石是現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

以下摘自《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鬥、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位制。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也認定:漢代1石=2市鬥,1市鬥=13.5斤,1石=27市斤粟。

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鬥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鬥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資料。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

參考資料

天涯問答:

一斗米等於多少斤

哇哎西西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5斤。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鬥 斛均為容量單位舊時,十升等於一鬥,十鬥即一百升,等於一斛。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 容量單位。10鬥為1石。2 重量單位。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 律曆志上...

戰國時期女子成年禮是多少歲?所有朝代都一樣嗎

我國傳統成年禮稱為冠禮 笄禮,可以上溯到夏 商二朝,備於周朝。周朝在我國文化史上扮演了集大成之地位,並有樹立典範的作用。儀禮 是現存記載先秦各項禮俗最完整的經典,其中詳載各種國家社會禮儀及個人與家庭禮儀。我國先秦的成年禮以服飾改變為其最大特徵,而其中最特別的即是頭上的冠 笄,因此男子成年禮稱為 冠禮...

一畝地的周長是多少米

檸檬心娛樂二 一畝地是多少平方米? 一畝地的周長是不確定的。一畝地是個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方法。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古代的進位則多以 60 為一個單位進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