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首詩詞,大意為景物猶在人卻不在了

時間 2022-09-15 06:00:11

1樓:摧草弄花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樓:匿名使用者

《怨詩》

唐代劉希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還是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希望有幫助

3樓:珣修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呵呵懷舊空吟聞笛,到鄉翻似爛柯人。

還是《釵頭鳳》?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

到底是什麼啊?這種詩太多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請教一首詩詞,大意為景物猶在人卻不在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6樓:匿名使用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當年的景物還在,人確不在了的相關詩詞。

7樓:匿名使用者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劉希夷  唐代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武陵春》

宋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物猶在,人已空,曉寒夜靜月如弓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8樓:天地一沙鷗

周圍的一切都還在,只是人已經不在了,天氣微寒夜出奇的安靜,月亮就像一張弓。有種物是人非落寞之感。以物來襯托人的淒涼的內心。

9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見到的景物仍然還在,人卻已離開。夜色沉靜,天上的月亮彎彎如弓,(我)看著,從夜到寒冷的黎明。

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意思感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桃葉渡位於十里秦淮與古青溪水道合流處附近.六朝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他常在這裡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那時內秦淮河水面闊,遇有風浪,若擺渡不慎,常會翻船。

桃葉每次擺渡心裡害怕,回此王獻之為她寫了一首《桃葉歌》:「桃仙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想桃葉、當時喚渡」,明點所思之人。桃葉是東晉王獻之的妾。獻之曾作歌送桃葉渡江雲: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此借指合肥情侶。

古桃葉渡在金陵秦淮河畔,也是本地風光。見渡口青青楊柳,想前朝桃葉典故,再「北望淮楚」,益動懷人之思,這是非常符合生活邏輯的。「又將愁眼與春風」一句,又回到柳眼,與起句「綠絲」相呼應。

這一句有兩重含意:愁人所見的柳眼,自然也成為「愁眼」;春風乍到,柳眼欲綻還閉,恍似含愁。王國維曰: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這是一種移情作用。詞人此處所云之愁,蓋寓柳可再見而人難重覓景物猶在,情事已非之恨也,故著一「愁」字,可見含蓄得妙。

11樓:唯幻咿嗾

寫桃葉過河。

初綻的花.

未看見.

何時飛上了枝頭.

淡淡的香.

無聲地飄.

在這個透明的晨.

金色的光.

不曾知.

何時灑下了一地溫柔.

溫馨的黃.

浪漫的花.

映出了這一樹奪目的鮮紅.

路過的風.

輕輕地吹.

牽出了這場紛揚的飄零.

回首的我.

無聲悲哀.

那飄滿一地.

憂傷的殘紅…

表達 有美好風景卻無人一起欣賞 的句子 或者詩句

遠看山有塞靜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寫了什麼等景物

12樓:丶是非曲直

出自宋代詩人道川禪師的《畫》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祗為太分明。

賞析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卻以訛傳訛很久的。小學語文課本中錄用了這首詩的前半首,並依據歷代流傳版本更動了詩中的個別字,即「遠看山有色,靜聽鳥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但教材沒有標註詩的作者和產生年代,而籠統地以「古詩」標之。關於詩的作者,長期以來,有唐代王維說,僧人大川禪師說,元代王冕說,明代唐伯虎說,清代高鼎說等多種版本。

這些傳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大多都屬於臆想猜測以及在網路上以訛傳訛而已,甚至有人根據對於該詩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認為該詩源出於描述一幅畫,並冠以《畫》的詩題。是啊,畫上的山看得見顏色,畫上的水聽不到聲音;春天過去了,畫上的花依然盛開;人走近了,畫上的鳥卻絲毫也不會被驚擾——表面上看起來很合適的!

但是,如果這樣體會的話,詩的後面四句就完全無法理解了。前四句和後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這是很不合適的。實際上,這首詩是一首闡述禪理的詩,描繪的是清淨自性,以及清淨自性對於一切顯現的觀察,是不同於普通思維心對於境界之觀察的。

自性見山,雖然有色相,有也是無,幻相而已;自性聽水聲,聲聲不實,有聲也是無聲;自性觀春花,沒有取捨,當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雖然過去了,自性之花卻並未凋謝,自性不生滅的緣故;人來了,鳥因為妄想心的緣故而驚飛,鳥的自性卻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驚擾。鳥雖然不明白,禪師則清清楚楚。就這樣,一切顯現,頭頭是自性大道;萬事萬物,本性都是清淨自性,本來平等。

為什麼禪師這樣苦口婆心地說,人們卻不明白呢?只是因為啊,人們陷入了分別思維當中,把自性的當下妙明,轉變成了思維心的分別而明瞭。這第六意識心的分別和攀緣,就是一切眾生「病」的根本。

只有放下它,才有明心見性之份。

我喜歡一個人,卻不能在一起。有表達這個意思的詩句嗎?

13樓:精靈守護者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喜歡一個人,卻不能在一起。有表達這個意思的詩句很多,現給你推薦幾首: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秦觀〈鵲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桐》;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 ;劉禹錫《竹枝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以上詩句希望能幫得了你,希望你能喜歡。

15樓:假大空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16樓:老去狂猶在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17樓:溫水燙了舌

別害羞,直說不就好了,說的文縐縐的,萬一人家理解不了你意思嘞。

請教一首詩,請教一首詩的出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是我國的一句有名的諺語,出自唐僧玄覽詩中。而具體的詩句及題目暫時無從考究。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意思是說 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可以引申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是多麼重要,也可以理解為擁有自由是那麼的可貴。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西遊記 第八十三回 ...

以一種景物寫一首詩,以一種景物寫一首詩

春夢我喜歡 把在春天裡做的夢 叫做春夢 我努力地想夢到你 卻總是徒勞 我喜歡醒來後把枕頭翻過來 聽說這樣做,會夢想成真 在這個想入非非的春天啊 我翻來覆去的是 孤枕難眠 二 推開春的大門 聽到鳥叫了 在城效,有幾隻報春鳥 它們不敢進城 只在效外歡呼和跳躍 它們樸素得像鄉下的農民 讓我萌發一種親近 它...

尋找一首古詩,找一首古詩詞?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 詩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不知道你想的是不是這個。原文 學弈 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