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比如:上句是平音的位置,下句要用仄音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等等
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共四個聲調。平是指平聲,仄指上、去、入聲。
元代後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中,而平聲逐漸演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近代漢語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調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中的
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聲、去聲(指標準拼音中的
三、四聲)的稱為仄聲。有些原在古漢語中屬入聲的字現在雖歸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
根據這個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為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關係一陰一陽。平仄相替產生節奏,由此也就產生了漢語的音韻之美。
對聯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聯、下聯也要交替,即上下聯相應的位置必須平仄相對。字音的對仗加上字意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會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韻味和諧。
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2樓:燭光輕語
對仗是對聯的最主要要素之一,所有的對聯理論和對聯教材都無法繞過。對聯的對仗,在眾多的論者中,有的認為要「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此類推。),有的認為要「詞性相當」,但對「詞性相當」沒有作出解釋,而且也脫不開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餘德泉先生在《對聯通》一書中說到,「至於怎樣就叫詞類相當,《縹緗對類》提出實對實,虛對虛這個原則,強調分辨有無虛與實,死活重兼輕,這是不錯的。」比其他論者進了一步,但也只是點到為止。按現代漢語的分類,詞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為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上為虛詞)十一類,還有一說加象聲詞為十二類。
用王力先生的話說,就是「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在眾多著作中,按照現代漢語分類,眾口一詞,無一例外都強調相同詞性相對,且均未涉及不同詞性的詞相對的問題。這在聯界是被忽略了多年的問題。
3樓:東籬採菊人
對聯是一種體裁
對仗是一種修辭
4樓:明月今日照渠溝
對聯是一種體裁
對仗是一種修辭
對聯需要對仗
對偶與對仗的區別 5
5樓:drar_迪麗熱巴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
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
這句詩是對仗。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
對偶,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詞語中,它是一種修辭方法,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反的意思。在語文中,對偶的種類很多,分為單句對偶、偶句對偶,多句對偶等。
6樓:魔笛
1.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
2.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3.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
例如:(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只對偶,不對仗。
(2)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記》)
——只對偶,不對仗。
(3)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只對偶,不對仗。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既對偶,又對仗。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對偶,又對仗。
(6)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對偶,又對仗。
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片語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
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例子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代的樂府民歌和古詩,如「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古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漢代賦體駢文中「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唐詩宋詞元曲《登高》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在我國的歷代散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我國獨特的文學形式對聯,是對偶手法最典型的體現。
7樓:wyp駱遙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
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仗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裡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對偶。
8樓:小青蛙跳著走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
拓展資料: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
例如:(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對偶,不對仗。
(2)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記》)
——只對偶,不對仗。
(3)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只對偶,不對仗。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既對偶,又對仗。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對偶,又對仗。
(6)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改造我們的學習》)
——既對偶,又對仗。
9樓:匿名使用者
對偶是指,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或用兩個對稱語句加強語言效果(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
10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修辭手法對偶和對比的區別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杜工部的詩句對對仗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句《春望》裡的詩句就是一個具體例子
區別;對偶,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詞語中,它是一種修辭方法,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對仗多用於駢體文.
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
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型別,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對偶又是甚麼呢?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例如「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形成對偶。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兩句相對。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仍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例:「抗」、「援」、「保」、「衛」都是動詞相對,「美」、「朝」、「家」、「國」都是名詞相對。
實際上,名詞對可以細分為若干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工對」。這裡「美」與「朝」都是專名,而且都是簡稱,所以是工對;「家」與「國」都是人的集體,所以也是工對。「保家衛國」對「抗美援朝」也算工對,因為句中自對工整了,兩句相對就不要求同樣工整了。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漢語的特點特別適宜於對偶,因為漢語單音詞較多,即使是複音詞,其中詞素也有相當的獨立性,容易造成對偶。對偶既然是修辭手段,那麼,散文與詩都用得著它。
例如《易經》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乾文言》) ,《詩經》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這些對仗都是適應修辭的需要的。但是,律詩中的對仗還有它的規則,而不是像《詩經》那樣隨便的。
這個規則是
古詩的對仗平仄問題,詩詞的對仗與平仄?
第一題題幹中一三五六八同韻,除了四八,其它六句三個對仗很容易看出,是要放在同一聯的,其中三五是背景,因為詩中並沒有直接說明作者自己望什麼什麼 憶什麼什麼,所以用背景開篇,故三五為首聯,然後就要看詩的邏輯了,寫觀景都是有順序的,很明顯這首詩是由大處寫到小處,自己排一下就好,韻腳在後句,所以是a。第二題...
四季對什么,寫對聯時常用什麼詞與「四季」對仗
四季對一年 四季 天文現象 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 夏季 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
尋找與小家碧玉形成對仗的成語,小家碧玉是什麼型別的女生???
學海mam無涯 小家碧玉 名門淑女 形容年輕的成語小家碧玉 小家碧bai玉 拼 音 xi o ji b du y 解 釋 小zhi戶人家的女子dao 名字回叫碧玉.後泛指小答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出 處 晉 孫綽 情人碧玉歌 碧玉小家女 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 遂得結金蘭.示 例 阿連原來就不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