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故鄉是哪兒,梁祝的故鄉到底是哪裡?

時間 2022-06-09 19:40:04

1樓:笑是偽裝

對於他們的故鄉~現在還沒有定論~~大家爭論不休啊!!!梁祝和牛郎織女一樣``都是民間傳說~~基本上不能算是完全真實的~~~

梁祝的故鄉到底是**?

2樓:漂浮的銀杏葉

切確的說是浙江人,梁山伯是會稽一帶人,祝英臺是上虞縣祝家莊人,

3樓:打娛晒網

梁祝故鄉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故里.望採納

梁祝到底是**的人啊??

4樓:孫之望

都市快報訊梁祝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人?他們的主要活動地在哪兒?

當學術界為這些問題爭論不休時,全國有好幾個出現過與梁祝有關的歷史記載以及所謂遺址的地方,也為了這對傳說中痴情人兒進行了激烈的「原產地搶奪」。

杭州的萬鬆書院、寧波的梁山伯廟和梁祝墓、紹興上虞的祝家莊、河南駐馬店的雙陵遺址、山東濟寧的梁祝墓誌銘和江蘇宜興的英臺閣,是六個最具號召力的梁祝遺存地。日前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nec百永珍素手機1元拍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2004車展大飽眼福

,這六個地方的梁祝文化代表首次齊聚寧波,交流了各地梁祝遺存的保護情況,在幾天的協商後達成了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共識,簽署了《梁祝申遺寧波共識》。

「不能再爭了,再爭下去梁祝文化有可能永遠從中國流失,被國外搶先申報。」寧波梁祝文化公園的總經理嚴友強表示,大家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都願意對各自利益有所放棄來寧波磋商。

「梁祝文化在東南亞一帶流傳甚廣,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都有梁祝廟宇,都具備申報條件。」嚴友強解釋說。因此,為了保護梁祝文化,中國樑祝文化研究會組織、寧波市鄞州區聯合召集了六地的代表緊急磋商,最後達成共識———共同向聯合國申報。

「再沒有什麼關於源頭的爭論,我們都認為,中國才是梁祝文化最大的源頭。」嚴友強說。據瞭解,6月28日,世界遺產大會將在蘇州召開,中國樑祝文化研究會將代表中國提出申報。

5樓:匿名使用者

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鄞州: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臺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

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上虞:祝家村是祝英臺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臺,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云柏、石榴等古樹。

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杭州:梁祝在萬鬆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的祝英臺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鬆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鬆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

清康熙後,改闢為敷文書院。

宜興: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臺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遊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樑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

宜興俗定農曆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臺」為蝴蝶命名。

濟寧: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2023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臺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臺是為解父憂才女扮**求學。

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臺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臺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汝南: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臺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臺出嫁,祝英臺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

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臺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裡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6樓:佳人和淚

是東晉時的事.

祝英臺是上虞人.

梁山伯是會稽人.

是現在的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一帶.

東晉丞相謝安曾表祝英臺墓為"義婦冢".

梁祝的故鄉到底是**?

7樓:未來

org/html/yj09.asp 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祝」,流傳甚廣。眼下,「梁祝」發源地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浙江鄞州和江蘇宜興兩地申請後,山東濟寧近日也加入進來。

梁祝發源地到底在哪?三方各有說法。 浙江:

梁山伯為鄞州縣令 早在去年5月,浙江寧波召開的「梁祝國際文化研討會」拉開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序幕,當時,****將精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故事文集饋贈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代表;同年12月,全國各地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齊聚寧波,共同商討梁祝申遺可行性報告。 浙江寧波鄞州文聯主席麻承照認為,北宋時,明州郡守李茂誠撰寫了一篇《鄞州志》抄錄下來:「義忠王廟,一名樑聖君廟,縣西十六裡接待寺西,祀東晉縣令梁山伯等」。

經專家考證,梁山伯原為鄞縣縣令,清正廉潔,辛勞過度,病死任上。當地專家組認為「梁祝」最原始的發源地在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一帶。 江蘇:

梁祝為宜興人有記載 去年12月底,一直處於低調的江蘇宜興也組織了「梁祝申遺」的領導班子,主要的負責人除了研究者之外還有當地的****。 宜興的專家認為,梁祝故事的史實原地和民間傳說的最早發源地為宜興的祝陵,因此,宜興方面將承辦梁祝「申遺」事宜視作責無旁貸。 去年4月,來自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60多位專家教授會聚宜興市善卷洞,與會專家認為:

大量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宜興人氏。研究梁祝文化40多年的專家蔣堯民稱,據宋鹹淳《毗陵志》記載,在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的《善卷寺記》中就有關於梁祝是宜興人的說法,比現在公認的公元550年梁元帝《金樓子》中的最早記載還早70年。 山東:

梁祝是孔孟故里人 讓江浙兩地沒想到的是,近日又殺出一個對手。山東濟寧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濟寧文物局副局長樊存常表示,他們協會正為梁祝申遺做積極準備。 當地專家說,今年11月山東濟寧「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出土,通過墓記碑的內容可以考證出梁祝是漢代孔孟故里人。

去年3月,濟寧市文物局組織專家對梁祝墓地進行勘探發掘,發現了漢代的畫像石、陶器以及一些陪葬品,進一步證實了梁祝為孔孟故里漢代人。 樊存常表示,明年2月,他們將組織對孔孟之鄉的梁祝文化進行普查,同時重修梁祝墓,並要建一個梁祝文化公園。 實質:

為爭投資環境 在梁祝申遺之爭前,江浙兩地就去年10月的梁祝郵票的「發源地」也經歷過一次爭論。因為郵票首發的落地戳,意味著對當地是梁祝故事起源地的認可。 無論是郵票發行地的爭奪,還是申遺之爭,實際上就是投資環境的競爭。

對於這一點,寧波鄞州文聯主席麻承照沒有完全否認,「我們申遺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一文化遺產,另外也想提高寧波的城市文化品牌」。 山東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樊存常認為:「就梁祝申遺的事還是聯合起來做更好,因為梁祝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不是為了將某一地的『梁祝』保護起來,也不是為增強某一地的經濟文化建設。

」 樊存常也承認:梁祝的故事流傳的空間很大,已涉及十幾個城市,梁祝的墳墓全國就有七處,讀書處有三處,「梁山伯廟」有一處。由於年代久遠,又缺乏權威的記載,究竟在哪兒並不能完全確定。

據瞭解,明年3月,浙江寧波將舉行一個「梁祝保護全國特別行動」,他們將組織民間文化專家到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採訪,蒐集全國各地的梁祝資料,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奠定基礎。

8樓:潭州教育

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鄞州: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臺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

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上虞:祝家村是祝英臺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

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臺,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云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杭州:梁祝在萬鬆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的祝英臺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鬆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

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鬆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闢為敷文書院。 宜興:

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臺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遊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樑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

宜興俗定農曆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臺」為蝴蝶命名。 濟寧: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2023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

碑文記載祝英臺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臺是為解父憂才女扮**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臺悲傷而死。

士大夫們被祝英臺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汝南:

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臺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臺出嫁,祝英臺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

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臺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裡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漢高主劉邦的故鄉,劉邦的故鄉是哪兒

漢高祖劉邦國籍漢朝,沛豐邑中陽里人。沛豐邑指沛郡豐縣城。劉邦出生在戰國末豐邑而非秦朝,劉邦是秦四川郡 郡治為沛 豐邑人,漢豐縣人。劉邦故鄉是今豐縣。秦沛縣是劉邦事業發跡之故鄉。劉邦故鄉中陽裡在豐縣文廟及東北郊今中陽裡街道轄區。沛縣 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西北部。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里,秦時置縣,有 ...

關於描寫梁祝的詩句,描寫梁祝的浪漫詩句

描寫梁祝的浪漫詩句 清 許大就 祝英臺碧鮮庵 女慕天下土,遊學齊魯間。結友去東吳,全身同木蘭。伯也不可從,潔已殉古歡。信義苟不虧,生死如等閉,蛺蝶成化衣,雙飛繞青山。舍宅為道院,祝陵至今傳。當年梳妝檯,即漢風雨壇。嵯峨石壁下,遺庵名碧鮮。春秋薦萍藻,靈響來跚跚。晴天披石發,恍惚見雲鬟 清 史承豫 荊...

《梁祝》這首曲子的背景及簡介,梁祝年代背景

無辜的孩子 背景來說這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 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佈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這一個美麗 悽婉 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 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簡介 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 陳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