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大賦有人們所說的律賦、排賦等,如:《七發》、《羽獵賦》。而小賦多指篇制比較短小的賦有張衡的《歸田賦》。
西漢大賦和東漢抒情小賦的區別是什麼?
2樓:手機使用者
大賦在形式上篇幅較長,結構巨集大,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韻文與散文相間,散文的成份較多;在內容上以寫物為主,以「潤色鴻業」(班固《兩都賦序》)為目的,兼有諷喻勸諫。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採用鋪張揚厲的手法和博富絢麗的辭藻,對事物作窮形極貌的描寫,顯示了綿密細緻、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徵。枚乘的《七發》標誌漢大賦的正式形成。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最典型的作品。
抒情小賦的定義:篇幅或更小,理當也稱為抒情小賦.所以,籠統地稱張衡《歸田賦》為漢代抒情小賦的開風氣之作是欠妥的.
七、第260頁雲:「隋王僧虔《伎錄》、智匠《古今樂錄》為樂府分類,今已不得見
比較騷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三類有什麼不同
騷體賦、大賦、小賦哪個是漢賦之典型
騷體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都是由《詩經》和《楚辭》發展而來這句話對嗎?
3樓:虹羽夢馬
是對的。
解析: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
」即賦是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的,其中《詩經》是賦的遠源,而《楚辭》是賦的近源。可見賦是一種與《詩經》、《楚辭》有著密切的關係的文體。漢賦按照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可以分為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這三種文體。
4樓:匿名使用者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
原收戰國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
5樓:
這句話是錯誤的,只有騷體賦才是繼承的事兒《楚辭》的風格,別的並不是
為什麼說張衡的《歸田賦》是漢代散體大賦向抒情小賦轉變的標誌性作品?
6樓:匿名使用者
說它是標誌性作品的意思有這樣幾點:一,它的出現是在漢代大賦創作衰落而抒情小賦興起的時代。二,它在這個時代的同類作品中是最好的。(相對而言)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1.歷史時代背景
2.作者的人生經歷
3.寫作背景
4.詩歌賞析:文體、形式、作品的歷史地位、內容、寫作手法(修辭等等)
8樓:蕢蕤羅清馨
張衡,漢賦四大家。
《歸田賦》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以田園為題材的傑作,同時也開創抒情小賦之先例。全文短小精悍,以描寫田園之美好寄託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開篇交待歸田的原因:「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居京城已久,但應時無策;河清海竭,人生何短,不如棄官歸田;「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此二處化用典故,意即自己不可能達到蔡子一樣的成就,仕途無望。
接著作者用平鋪直敘的手法,從三個方面寫歸田的種種樂趣:
一、遊春之樂。春光明媚,空氣清新,草繁花茂,飛鳥和鳴,於是悠然自得,逍遙娛情。
二、山水之樂。此處寫景用的是比擬的手法。龍吟虎嘯各得其所,象徵歸田可以自由自在;「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象徵不受人羈絆;「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象徵人生可以從大自然得到極大的滿足。
三、詩書之樂。頌典引經,修身養性,超然物外。
《歸田賦》的寫作手法和寄託田園生活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王微的《山居秋瞑》、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蘇軾的《前赤壁賦》等,無不承襲於此
漢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什麼?
9樓:
代表人物:司馬相如、揚雄,東漢班固、張衡;代表作品分別是《上林》,《長楊》,《兩都賦》,《二京賦》。
1、張衡
具有代表性的賦作是《二京賦》和《歸田賦》。《二京賦》是他早年有感於「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創作的,基本上是模擬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和班固的《兩都賦》。
2、班固
是東漢前期的著名賦家。他的代表作《兩都賦》,由於蕭統編纂《文選》列於卷首,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3、揚雄
是西漢末年最著名的賦家。《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是揚雄的代表作。
4、司馬相如
是漢代大賦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選》所載《子虛》、《上林》兩賦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10樓:
漢賦的幾個發展階段:騷體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
騷體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賈誼生平;《吊屈原賦》、《鵩鳥賦》體例形式上的不同。
漢大賦成熟時期 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子虛賦》《上林賦》的美學特徵:繁富美、誇飾美。
漢大賦模擬時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揚雄《長楊賦》、《羽獵賦》;
班固《兩都賦》。
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張衡《歸田賦》
《歸田賦》的意義:開一代新的賦風,田園文學之先驅,駢文之先導。
11樓:翊之孤鴻
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嚴君平、王褒、揚雄
西漢大賦的開創者是,簡述漢大賦的演變
b 第一時期 自漢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當時所謂 大漢初定,日不暇給 封建統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錮不嚴,儒家思想尚未佔據統治地位。當時諸王納士,著書立說,文化思想還比較活躍。這一時期的辭賦,主要仍是繼承 楚辭 的傳統,內容多是抒發作者的政治見解和身世感慨之作,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轉變。這時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
什麼是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什麼是《詩經》的賦比興手法 並各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抄白楣 賦比興,詩經 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根據 詩經 的創作經驗歸納出來的詩歌表現手法。最早記載見於 周禮 春官 大師 教六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賦 平鋪直敘,鋪陳 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 比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這裡有兩種說法,分...
賦有幾種型別 賦的四大類是什麼?
除了詩 詞 曲之外,歷史上還存在過一種具有詩歌特點的文體,這就是賦。最初的詩 詞 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通常認為,賦有騷體和散體兩種基本樣式。1 騷體賦。直接由楚辭發展而來。它採用騷體句式,不用主客問答的形式,以抒情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