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出了第一句第五字猿不合格律外,其他都合格律,急和白都是入聲字,是仄聲,沒有使用拗救。實際上這首詩用的是仄起式,就是第一句第一個字是仄聲,樓上說錯了,只是因為第一句首字可平可仄,才不算錯,但並不是平起;第二句首字同理。關於首句第五字,按照格律應該是仄聲,但這個位置是全詩中平仄最無關緊要的地方,所以用了平聲也不要緊,這算是個「潛規則」吧。
另外,律詩中沒有孤仄這麼一說。
2樓:茗香繞竹
登高》被古人稱為七律壓卷之作,仄起入韻式,律法森嚴,凡八句,四聯皆對。首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其句為「平仄平平平仄平」,因「急」是入聲故為仄。
次句:「渚清沙白鳥飛回」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白」為入聲,故為仄。三句「無邊落木蕭蕭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句「不盡長江滾滾來」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六句「百年多病獨登臺」為「仄平平仄仄平平」因「獨」為入聲,故為仄;七句「艱難苦恨繁霜鬢」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潦倒新停濁酒杯」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濁」為入聲,故為仄。
登 高 (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3樓:我是天舞啊
小題1:這是一幅蒼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圖。這兩句從秋風、高天寫到江水、沙洲,俯仰結合,視野高遠闊大;猿猴哀嘯,飛鳥迴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動靜相映,聲色並茂,氣韻生動。
(三種手法:俯仰結合、聲色並茂、動靜結合,答出並分析正確一種手法得2分,答到2點得3分。)
小題2:抒發了詩人長年漂泊之苦楚,年老多病的孤獨,憂國傷時的情懷。
(答出漂泊之苦1分,年老多病1分,孤獨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是詩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迴翔。
疾風、白沙、小洲、嘯猿、飛鳥,構成了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的「悲秋」定下了基調。在詩人登高之處,仰望,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俯視,不盡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激流而來。這一聯,仰視與俯視結合的景象描寫,頗有疏宕之氣。
點評:詩歌寫景的方法很多,鑑賞時應主要注意寫景的常見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3)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
點評:理解古詩詞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詩詞本身的暗示資訊,這些暗示資訊可以是詩歌的標題,可以是詩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詩後的註解。這些內容,有的給我們提供了創作的時代背景,有的介紹了作者的經歷,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創作動機或創作經過,有的則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調。
(一) 登 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4樓:
(1)哀(或「悲」);愁(各1分)
(2)答:(4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寫出了落木茫無邊際,「不盡」寫出了江水源遠流長,「蕭蕭」擬聲,寫出了落木窸窣之聲,「滾滾」寫出了江水洶湧之狀、雄渾壯觀的氣勢(或巨集闊深遠的境界)。
(扣住「無邊」「不盡」賞析得2分,扣住「蕭蕭」「滾滾」賞析得2分;若只解釋句意得1分,答「表現了深秋時節的典型特徵」得1分,答「詩人面對逝者如斯的江水、一枯一榮的落木發出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慨嘆和苦痛」得1分,加滿4分為止。)
(4分)「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景物描寫頗具暗示性,寫風雲突變,日沉雨來,迫在眉睫,暗示一場社會動盪的暴風雨將橫掃晚唐。(或:
詩人於夕陽西下時分登上城樓,當時濃雲從上空湧來,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這寫的是實景卻傳達出一種特殊的感受。「山雨欲來風滿樓」蘊含了一種社會體驗。
「風為雨頭」是自然界的規律。今人多以此句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
)(扣住「初起」「沉」賞析得2分,扣住「欲來」「滿」賞析得2分,簡單解釋句意得1分.加滿4分為止。)
試題分析:從詩的章法結構來看,讀律詩要特別關注詩的首聯和詩的尾聯。詩的首聯,常常統領全詩,或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
所選的這兩首律詩,其首聯即是這樣。具體來說,就是其首句中的「哀」與「愁」。對詩中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或「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從內容或形式方面作簡要賞析,詩句選其中的一個,賞析的角度也是選其一。
內容上,就是這兩句詩所描繪出的具體內容,突出其特點,如「無邊」句巨集闊深遠的境界等,更要注意其深刻內涵。形式上,主要是其表現形式或手法。
點評: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鑑賞,表現手法的判斷是基礎,是關鍵。因為這種手法的判斷出現了問題,而其後的解說和表達效果都已經偏離正確的軌道,整個題目就可能不得分了。
所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鑑賞,手法的判斷一定要謹慎和認真。對此,要認真熟練掌握各種表達技巧的特徵,並瞭解它們的表達效果。這樣才能根據具體的詩句來作出準確的判斷。
在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時,不僅僅要知道表達技巧「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這種表達技巧本身的表達效果)和」怎麼樣」(這種表達技巧對錶達詩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對錶達技巧的鑑賞,重點考查的不是「是什麼」,而是「為什麼」和「怎麼樣」。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在辨識表達技巧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是什麼」(敘)——「為什麼」(析)——「怎麼樣」(評)這一答題思路。
具體說來,有以下步驟:(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鑑賞;(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說說作者採取這種手法的原因;(4)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同時,要注意在鑑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鑑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
閱讀杜甫《登高》一詩,回答問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樓:未妨綢悵是清狂
1、答:.首聯點出所在地點,開門見山。此聯下筆密重,用「凋傷」和「蕭森」給詩的意境籠罩上了敗落景象,定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頷聯是對「氣蕭森」的悲壯景象的,「江間」承「巫峽」,「塞上」承「巫山」。「塞上風雲」既寫景也寓時事。
2、頸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由秋天的景物觸動羈旅情思。「故園心」兼有故國之思、家國之痛之意。尾聯在時序推移之中敘寫秋聲,關合全詩。
詩中「萬里」與「無邊」對應,「百年」與「不盡」呼應,這就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把詩人的憂思表現得既深且廣。體現了使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有相關資料需要請留qq
7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1)這首詩的前兩聯「因秋託興」,你是怎樣理解詩人筆下的秋景的?
(2)這首詩的後兩聯「觸景傷情」,你是怎樣理解詩人的情懷的?
<登高>這首詩的首聯所體現的杜甫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迴翔。首聯兩句,對句之中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悽急、猿之哀鳴、鳥之迴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彷彿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
9樓:匿名使用者
首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如來自天外,將詩人的「悲秋」情緒展現於讀者面前。「渚清沙白鳥飛回」又語勢舒緩,彷彿令這悲情受到限制。
求 杜甫《登高》的精彩翻譯和賞析
10樓:聽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這首律詩很特別,其四聯句句押韻,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寫景而言,有工筆細描(首聯),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煉傳神;有大筆寫意(頷聯),傳達出秋的神韻。抒情則有縱的時間的著筆,寫「常做客」的追憶;也有橫的空間的落墨,寫「萬里」行程後的「獨登臺」。
從一生飄泊,寫到餘魂殘骨的飄零,最後將時世艱難歸結為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錯綜複雜手法的運用,把詩人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蒼涼,表現得沉鬱而悲壯。難怪明代胡應麟《詩藪》說,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迴翔。首聯兩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悽急、猿之哀鳴、鳥之迴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彷彿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風急」,夔州位於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
「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淒厲。當地民謠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一聯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
語言極為凝鍊,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聯轉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種動作狀態延續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臺,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濁酒」是相對於「清酒」而言,是一種帶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時稱之為「醪」。
杜甫《登高》的名句,杜甫 登高中名句
因緣法 杜甫 登高 的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全詩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曦城臨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登高中名句 亦夢之城 1 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
登高,杜甫翻譯,求杜甫的《登高》翻譯!
登高 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 767 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 年老多病 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
求有關杜甫的《登高》的詩歌賞析,求杜甫 登高 蜀相 的鑑賞文章,詳細一些的
登高 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 767 是杜甫流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詩,後人贊之為 古今七律第一 一 形聲色態,意蘊豐富。詩人在首聯就寫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夔州所在峽口本就風大,深秋登臺遠眺,自是倍感 風急 天高 山高林密,高猿長嘯,當然聽來哀轉不絕,詩人再把視線轉向江邊冷清潔白的沙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