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何以誤國,為什麼總說「文人誤國」呢?

時間 2022-02-03 08:10:17

1樓:匿名使用者

文人誤國的例子,在中國的歷史上,要數王莽了,王莽在歷史書上的名聲不好,但是王莽卻是被眾人推上王位的,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主義色彩,結果最後被眾人推上斷頭臺,極具悲劇色彩,其實,近代的文人無不如此,書看的太多,缺乏社會實踐,把書上的東西當成安身立命的教條主義。最後一敗塗地。國內的公知基本都屬於這類,沒有從政經歷,卻對政治特別感興趣。

說一下蠱惑人心的話

2樓:樸元忠

古語云:百無一用是書生。指的是文人只會紙上空話,以大道理來處理事情,而無一點建設性的思想。

文人誤國,多是因其思想頑固,拘泥不化,恪守禮儀道德,而又握有權力。文人並非無勇,每個人都有其堅守的東西,而且自古以來儒將還出得少嗎?非是文人誤國,是封建統治者自己誤自己的國。

試想如果沒有封建統治者的思想統治,文人會一心孔孟之道嗎?

歷史上說文人誤國有這麼回事嗎?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遠至王莽妄套經典,硬將漢制全盤改為周制;近至明清各種黨爭,尤其是明末東林黨爭,

以上種種,皆是文人誤國。

但是「文人誤國」這話本身有斟酌。古中國本就是以文人充官吏,科舉制後尤甚,管理國家以文人為主:以此,誤國固然有文人,但是歷朝盛世中豐國、壯國的又有多少不是文人?

可知豐國、誤國不在是否是文人,只在當權者能力品性罷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的高尚,不等於能力的突出;口才的出色,不等於知識的豐富;見知的廣闊,不等於謀略的高明;出眾的學問,不等於一時的形勢。孔子是聖人,可為什麼不被列國國君重用。優秀的政治家,從來不是完美的聖人。

5樓:江平不肖生

北宋的黨爭,明朝的東林黨,清朝的清流派。都是文人誤國的典型,就連近代抗日戰爭中都出了臭運昭著的整風運動,大批的抗日英雄沒死在鬼子手上,反而死在臭文人手上。這些個文人一天到晚說著為國為民,實際上不過只是藉著為國為民的藉口給自己爭權奪利。

6樓:茅舍賣酒翁

那是讀死書.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同的文人,文、武都有職責,出問題都會誤國,就像趙括,他應該算文人(秦之前文武並沒有完全分開),就是紙上談兵的典範

7樓:高音爆唱

應該叫儒家誤國,亂世儒人是禍國根源。不懂裝懂,眼高手低。裝腔作勢,狼心狗肺。

8樓:竹書袋蟲

趙高、董卓、楊國忠、高俅、秦檜、魏忠賢、和坤,都是文人吧,說文人誤國估計有這麼回事。

9樓:我自是有名迂腐

「一語興邦,一語喪幫」,文人誤國也是有的。

10樓:道長第一

主要是說文人只好空談...

11樓:嘶騎飛絮

我記得是有的······

為什麼總說「文人誤國」呢?

12樓:南方小潤

我們中國一直有一個詞語叫「窮酸秀才」,不少飽讀詩書的人,經濟實力都很一般,就有了這個詞的由來,最主要的是有的人書讀多了,人就變得非常的清高,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在歷史上就有很多文官和武官在朝堂上就非常容易起紛爭,武將長年征戰在外,可是文官一般都是遠離戰亂,因為這些事情上意見會不一樣。而且武官的口才不太好,特別容易生氣,一言不合就動手,文官就不一樣,靠嘴皮子吃飯,因此他們的意見皇帝都比較容易聽進去,可是他們沒有實戰經驗,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延誤戰機,導致失敗。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文主內,武主外,長年不再皇帝身邊,自然沒有多少感情,而且功高蓋主,文官的花言巧語就很有可能讓一個國家損失一名得力干將。還有很多時候,只要國家局勢動盪,不少學生就會上街遊行,很容易就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來。

很多讀書人,社會經驗不足,只是理論比較豐富,他們的一些想法根本沒有辦法實施,可是又喜歡發表意見,這個時候很多初出茅廬的學生就會聽從他們的呼籲,會做一些比較沒有理智的事情,給公職人員加大工作難度,只要國家陷入這種與淪中,內憂外患自然很容易就容易被入侵,這就是為什麼總說文人誤國的原因。

13樓:dj林林

更多講的是,精神上的一些理論,沒有實質性的理論,所以這樣的文人都是比較耽誤國家大事的。

14樓:巴山夜雨

有人說秀才遇到兵有點說不清,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國家都是征戰的人打下的江山。

15樓:

文化是強國的一部分,但是單一靠文化來發展國家是不行的,軍事也是需要很強的,所以要做到文化強國和軍事強國。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怕覺得文人誤國是一個否命題,只會紙上談兵的文人才會誤國。真正的文人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17樓:

原因很簡單,文人不務實。就好比說精神和物質哪個重要?只有精神沒物質,人就會很空,缺少實幹裡。

反之,有物質沒精神人就容易失去意義,徹底淪為物質的奴隸。所以精神與務實(物質)都要有。

18樓:梨洛殤情

這種說法有點片面吧,古時候好多開國統治者身邊好多出謀劃策的人,號稱智囊團,往往文人會給統治者提供好的建議。

19樓:不負好時光了

我沒有聽過文人誤國的例子,只知道文人也有他的優點,比如諸葛亮,不但有勇有謀,而且主意特別多。

20樓:初心不忘方得始終

文人沒有什麼武藝傍身,總是會前怕狼後怕虎的。他們遇到事情總愛多思多想,往往會因此錯失良機。

21樓:此時無少

我覺著會有文人誤國這樣的說法,其實完全是因為古時封建思想帶來的弊端,就像我們都知道的李鴻章,他本人就是因為受到了長期的封建思想影響,因而在發現了中國面臨滅亡的危險時,想到的救助辦法不是改變國人的思想,而是一昧的發展自身的軍事實力。

為什麼古人總是說「書生誤國」?

22樓:做最好的

因為這些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紙上談兵,缺乏歷練,缺乏決斷 ,容易感情用事。

23樓:青春恍若浮兮

因為讀書的人,雖然真的滿腹韜略,但是對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卻一點不懂。

24樓:情感導師賽文

他們的想法都是很理想的,並不是特別的現實,如果按照他們的做法去弄的話。肯定會耽誤事兒的。

25樓:女生心事

古人有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而且書生他們的性格都是比較懦弱的。

26樓:追求成就美好

因為書生他只懂得說而不懂得如何帶兵作戰,他們不是將軍。

27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因為書生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是比較狹隘的,而且他們不瞭解邊關的情況。

28樓:麥苗在成長

書生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遇到敵人來犯,他們不會帶兵打仗很難打贏敵人。

29樓:百度小嘉嘉

很多書生不過是抒發自己的政治見解而已,但是對於國家並不利。

30樓:洛溪歸

因為書生只會死讀書而已,他們從來不會實戰,只會紙上用兵。

31樓:匿名使用者

書生誤國的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

這裡的書生指的是不懂變通,照本宣章的人.十個人十個樣,他們的共性並非是書生.他們的共性是臨場經驗不足,但又不能從實踐中獲取經驗,也就是死腦筋的人.

紙上談兵,這個典故也甚為可笑,自古以來無計可施,無將可用的情況下,總會出現一些有能力的人出來逆流而上,這其中自然有成有敗,而且風險居多.我相信故事中的人一定是有能耐的人,能對答如流這一點就是可以看出.

但對手是誰?文武雙全的白起,是個軍事痴,而且早已身經百戰,趙括打不贏不是很正常麼?怎麼一背鍋就成了紙上談兵呢?

同年代的其他將領也一樣輸的一敗塗地.趙括同志根本沒機會實踐,都不能稱之為死腦筋.白起熟讀兵書,久經沙場,趙括熟讀兵書,未經沙場,練出的兵法自然是不一樣的.

但你不能因為他輸了,就說他書白讀了.那些不讀書的豈不是連誤國都不配麼.

其實長平之戰的問題出在軍事體制上,非常時期用非常之人,趙括就是這非常之人.歷史對他來說有點沉重,但也許並不過分,畢竟40萬的兵(肯定有水分),可惜這40萬兵即沒有好好訓練,也沒有準備時間,多半也就湊個數,但對後人的誤導卻是無窮盡的.

中國有一個怪現象,就是不教人識人,卻一味教人疑人,當然識人用人並不容易,但疑人卻很容易,而且卻蠢越犯疑,這可能就是人才太多的市場吧

「書生誤國」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啊?

32樓:

「書生誤國」的意思是指沒有實戰經驗,僅僅紙上談兵,靠書卷氣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就是說讀死書,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通,聖人的話永遠都對。一般用來諷刺讀書人空談大道理,耽誤國家。通常與「文人亂政」相提並論。

「書生誤國」通常表示讀書人信奉書本教條,卻不能在實際中很好的運用,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嚴重與當前實際脫節,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

「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則罷;如果用他為將,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而上將軍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訊息。

趙王果然上當受騙並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而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從而導致趙國元氣大傷,不敢再與秦相對抗。

33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的意思貌似是說讀死書.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同.聖人的話永遠都對

一般用來諷刺讀書人空談大道理,耽誤國家

34樓:匿名使用者

書生誤國主要指的是東漢末年王允與西涼兵的事,你可以去查一查。

35樓:

竊以為「書生誤國」的意思是指沒有實戰經驗,僅僅紙上談兵靠書卷氣是治理不好國家的。「書生誤國」有時會被人等同於「文人誤國」。其實「書生」也好,「文人」也罷,指的是理論必須要出自於實踐,還不能過分心軟,否則於國不利。

有一句同類的話叫「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也不是,全在君心了。

36樓:

滿身書生氣,怯懦自私,怎麼能治好天下?

為什麼說文人誤國,有種說法叫文人誤國,為什麼?

我們中國一直有一個詞語叫 窮酸秀才 不少飽讀詩書的人,經濟實力都很一般,就有了這個詞的由來,最主要的是有的人書讀多了,人就變得非常的清高,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在歷史上就有很多文官和武官在朝堂上就非常容易起紛爭,武將長年征戰在外,可是文官一般都是遠離戰亂,因為這些事情上意見會不一樣。而且武官的口才...

文明6奇觀誤國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奇觀誤國攻略

文明6 奇觀誤國 的意思是 建造奇觀需要大量資源和地理要求,得不償失。具體來講 1 時間成本 建造奇觀的不止一家,比的是速度,如果別人先你完成奇觀,那麼你的同奇觀建造就會終止,損失建造的資源。2 經濟成本 建造奇觀需要大量的啟動資源,包括土 木 鐵等,但奇觀建造好後並不能帶來同等的價值,所以一定時間...

為什麼宋朝的文人這麼多,原創 為什麼宋朝文人地位很高

筆有千秋業 你的問題可以轉化為 宋代文學興盛的原因 關於這個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緣故 宋代集會 結社之風盛行,是文學會社發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學會社之所以能獲得全面 迅速的發展,其原因主要有六 一是 以文會友 的文化傳統,二是民間集會 結社風氣的影響,三是文人追求雅 俗諧調的生活情趣,四是士子為應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