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時辰是怎麼算的,古代的時辰是怎麼算的?

時間 2022-01-19 23:40:13

1樓:李家思

《中國古代時辰》

1·古代時辰對照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古代時辰制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7、更點

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9、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

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2樓:善良的何璐

回答古代對的年、月、季等是用天干來推算出來的。干支紀年、月、日,也就是說每一天,每一月,每一日,都有一個分配到的干支。干支分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天干,共有10個符號: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而地支,共有12個符號子: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為甲子年,則該子月為丙子月,緊接著其後的丑月是丁丑月。

古代的時辰就是用地支來表示十二的時辰

每個月都有不同叫法旬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60年一個迴圈,成為一個甲子;旬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時間單位。十日為一旬,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為上旬,一個月就分為上、中、下旬;

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這個是按地支計算的,這個演算法是固定的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點到次日1點,以下的時間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 00 -02: 59點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 00 -04: 59 點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 00 -06: 59 點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 00 -08: 59 點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00 -10: 59 點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11: 00 -12: 59 點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01: 00 -14: 59 點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03: 00 -16: 59 點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05: 00-18: 59 點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07: 00 -20: 59 點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09: 00 -10: 59 點

春有如下不同名稱如:三春、青陽、韶節、蒼天、陽節、九春、豔陽、淑節、陽春、青春等。

夏有如下的不同叫法如: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朱夏、朱律、炎節、長贏等。

秋的叫法包括:三秋、素商、悽辰、金秋、九秋、高商、商節、素節、日藏等。

冬的叫法包括:三冬、嚴節、元冬、九冬、青冬、安寧、冬辰、元序等。

以上就是我對於您上面問題的理解與結論☺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20條

古代的時辰是怎麼算的?

3樓:東哥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

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4樓:鰮字庵薛鄰呦

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現代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 13-15點 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 夜間時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現代時間 黃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點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點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點 雞鳴 四更 四鼓 丁夜 1-3點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點

5樓:空白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

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6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二個小時相當於古代一個時辰 古代是一天12個時辰

7樓:陽光∞哼廬

基本上現在的兩個小時是古代的一個時辰。

古代的時辰是怎樣算的?子時是什麼時間?

8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

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著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擴充套件資料

1、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小時為1時辰

3、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那時候一天是12個時辰,就是12生肖的子,醜,寅,卯。宸,巳,午,未。申。酉,戌,亥。

4、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

中國古代的發明,中國古代都有什麼發明

風兒慢慢飛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時間1秒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希望能幫助到你!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鍾 手機使用者 四大發明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另附豆腐麻將 手機使用者 印刷術 火藥 造紙術 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手機使用者 地...

中國古代飾品,關於中國古代首飾的介紹

1.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 釵的鼻祖。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2.簪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 花草 動物 鳳凰孔雀 吉祥器物 如意 等形,並可用金 玉 象牙 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 鏤花及盤花等...

中國古代的衣著,關於中國古代服飾分類

漢服,全稱是 漢民族傳統服飾 又稱漢衣冠 漢裝 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 明末清初 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 華夏 漢 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 衣冠上國 禮儀之邦 錦繡中華 賽里...